六甲龍湖巖
[ 回到前面 ] [ 九華山地藏庵 ] [ 關仔嶺大仙寺 ] [ 白河碧雲寺 ] [ 六甲龍湖巖 ] [ 南化紫竹寺 ] [ 台南市彌陀寺 ] [ 台南市開元寺 ] [ 台南市法華寺 ] [ 台南市竹溪寺 ]

第四站:台南縣六甲鄉龍湖巖

◎歷史沿革 ◎石觀音神奇傳說 ◎建築介紹

◎歷史沿革
        《諸羅縣志》載:「龍湖巖,開化里赤山庄,環岩皆山,幽邃自喜,前有潭,名龍湖,週環里許,遍植荷花,左右列樹桃柳青梅蒼檜,遠山浮浮,遊輞川圖畫。」

        據寺中記載,此廟創於明永曆初年,當時有一修行者在這裡結茅成廬,潛修於此,名為巖山廟。緣何巖山廟改為現在的龍湖巖?這裡有一段故事。

        明未清兵入關,鄭氏擊退荷蘭人退守台灣。永曆十九年(一六六五),鄭成功將陳永華參軍,駐軍於赤山庄附近時常聽到寺中的晨鐘暮鼓,一日,尋聲來到寺前,見到兩個和尚於寺中誦經,忽然心有所悟。勘察附近地理知道此處叫做「龍蝦公出港」穴地,最適合開闢為佛境寺廟,因而命駐軍披荊斬棘,開壇建寺。在興工時挖出菩薩聖像一尊和石香爐,三月寺成,命名為赤山龍湖巖。並從福建延請高僧參徹禪師於寺中駐錫,是為龍湖巖第一代祖師。後來參徹禪師四處弘法,又開出以後的碧雲寺和大仙寺來。

        赤山龍湖岩俗稱赤山巖,位於龍湖村,鄰近有烏山頭水庫(即珊瑚潭),背山面水,山前中央凸出一塊平地,三面湖水,就好像一塊小型半島般,龍湖巖即位於島上。這裡每當夕陽斜照或月上梢頭峙,盞風輕拂,湖水隨光影變幻:就是所謂「龍湖八景」。寺門大榕樹兩旁榕樹下並立有一塊二百年的石碑,記載著龍湖巖附近開拓史。

        龍湖巖從正門進去,順序有四座大殿。前殿建寺最晚,是拆了舊址新建的,供奉觀世音菩薩。佛前香客絡驛不絕,求福問安。寺僧表示,這尊觀音聖像的塑立,有一段很吸引人的傳說,已流傳了二百多年了。

◎石觀音神奇傳說
       大約於清康熙元年,那時台灣南部發生水災,在永康州仔尾(現稱安平港支流),大水中漂流有一塊青砥石,外形恰似一尊觀音菩薩像。據傳這塊石像是從南海普陀山漂流到此。因而一傳十、十傳百,遠近鄉民信眾都前來觀瞻,嘖嘖稱奇,無不想搬回家中供養。但說也奇怪,石像重得離奇,沒有人能搬得動。

        這時候,正好五甲庄有一個叫胡刀劍的經過這裡,見此奇蹟,想迎回五甲庄奉祀。胡刀劍返回家後,沐浴齋戒數日,再駕牛車前去迎請,在聖像前祈禱後,果然輕輕的便把聖像請上牛車。但牛車走了一會,經過龍湖岩時,聖像又變得沉重無比,牛車寸步難行。後來經菩薩提示,聖像想安祀寺中,胡刀劍頓然醒悟,乃將聖像奉獻。後來聖像復經寺中師傅再加精雕細刻,便顯得妙相莊嚴,傳聞遐邇。

        當時在白河鎮有一地方惡霸吳面倫(別號吳仔牆),仰恭聖像靈異,屢次帶人往寺中盜請或公然搶奪,但都給菩薩顯聖而退。自此以後,各方信眾,紛紛前來膜拜,時至今日,因緣所至,信眾日益增多。

◎建築介紹
        在前殿細觀聖像法相莊嚴,微黑中添有光澤,真看不出原身是石。在像前有一壇供有彌勒佛,兩廂置有十八羅漢,並於殿前兩旁設有石鼓、龍柱,壁上又有石刻,很是壯偉。

        從前殿到第二進的大雄寶殿相隔不遠,但兩殿在建築架勢,在外觀上都有顯著的不同,前殿石雕龍柱,飛樑畫棟,紅綠黃灰四色,華麗而有壯氣,也是信眾川流不息的地方;第二殿供奉釋迦牟尼佛,外牆抹淡黃色,門前置一神案。

        第三殿的外牆是灰白色的,殿頂陡度很大,砌上漆成綠色的瓦片,頂端塑有二龍搶珠的雕刻。龍湖巖因寺中有一「龍」字,故寺中幾乎無處不藏龍:龍頂,橫樑、神案、香爐、門柱、牌樓、壁雕,都見龍騰四現。殿前又塑有鄭成功驅逐荷蘭人的史蹟,已斑駁不少,彌足珍貴。

        此殿供奉的是淮提菩薩(千手千眼觀音),兩旁玻璃櫃內供有八十八佛(即大悲出相)。八十八佛是由三十五佛與五十三佛會置而為名,佛經中表示,凡犯五無間罪業者,宜於三十五佛之前至心懺悔,又若有人能至心敬禮五十三佛者,除滅四重五逆及謗方等皆悉清淨。

        這三座神殿,一殿比一殿更有歷史,更為古老,在建築造型上各有各的特色,可作為本省佛寺變遷的最佳驗證。
最後一殿則是較新的法堂兼香客大餐廳。樓上是舍利殿,供有白聖老和尚於印度迎回的佛陀舍利,是寺中一寶。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