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愛"影評

前言

"如果.愛"是香港第一套標榜為"歌舞電影"的片子,於威尼斯電影節被邀為閉幕電影,亦在美國奧斯卡金像獎入圍最佳外語片香港區。從上面種種可見香港還有可發展歌舞電影甚至音樂劇的。

 

音樂

音樂始終是一套歌舞電影的最主要元素。金培達本身也試過創作網絡音樂劇,自己也是流行曲及電影音樂歌曲老手,在此片當中擔任了音樂總監。在音樂處理上大致不離一種深沉而帶點淡淡的哀愁的感覺。另一位作曲家高世章也來頭不小,他已經創作過香港本土的音樂劇"四川好人"及"白蛇新傳",同時也是流行曲作家。金培達的曲風較夢幻及陰沈,相比起來高世章的音樂則較顯辛辣及露骨。然而二人的合作仍然是十分讓人滿意的,劇中的音樂彼此穿插,經常同一樂曲中找到另一樂曲的影子。另外在片子前段"假如"一曲的音樂常常出現在林見東的場面裡說明了他是為仇恨而活著,也是一個有意思的處理手法。填詞的人多得很,有高世章的拍檔岑偉宗、跟張學友於雪狼湖合作過的林夕,以及娃娃、姚謙和易家揚,還好歌詞裡未見有衝突。

可是,此電影的音樂創作也常有被演員限制的樣子。張學友是個很好的歌手,有"歌神"稱號的他要演譯激烈的"男人本該妒忌"和唏噓的"如果.愛"可以說是沒有難度。池珍熙也算令人滿意地用中文辛苦地唱了所有曲目,畢竟在劇裡他只擔當說書人這無關故事的角色。但是金城武所演的林見東和周迅所演的孫納則令人摸不著頭腦。他們究竟是男高跟女低音還是男低跟女中音呢?於"忘了我是誰"一曲中二人的聲線都較高,但"外面"和"假如"兩首二人獨唱的曲目便轉了去低音區域去。而正如其他音樂劇一樣,此劇的歌曲太少。

 

劇力

在製作特輯裡導演說這部電影其實是以歌舞助戲的愛情劇情片,這可以說是為劇力的最佳註釋。全片中的音樂只是角色和故事之間所用的"擴音機",把感情投放開去。池珍熙所演的Monty經常臉帶微笑,他見證著每件事的發生。這有點像"貝隆夫人"(Evita)裡無處不在的哲古華拉。Monty除了本真外,還是傳記作者、電影演員、司機、播片員,還有令人深刻的面館老闆。他天真和單純的感覺為劇中另外三位角色加添了一份開朗,亦使電影有了一個令人心曠神怡的角色。金城武的林見東的劇情線可以完全圍繞仇恨,卻換來了懊悔。他清楚和孫納的愛情已經褪色,二人受過的傷到這時才開始結疤。周迅的孫納一開始十分冷酷,和十年前的開朗完全不同,她一直都想忘記,再次記起後她已經不再是一開始冷酷的孫納了。聶文在劇中可以說是舉足輕重,他的決定會關係所有人。三人間的戀情像是存在也像不存在,直至最後各人都找到自己的解脫。

可以看得出此電影的故事架構是十分完整而嚴謹的,而在台詞方面也有不少有意思的地方。在回憶的場景中林見東和孫納的角色在十年後的對比非常鮮明。大部份劇情的中心思想都是由Monty帶出的。本人最喜歡最後一段的酸辣面片段,聶文興高采烈眉飛色舞地說著劇情,老闆則細心聆聽,二人臉上都掛著笑容;對比之後來的林見東,老闆問他戲演完了沒,話中有話,而林見東則喃喃地說著該演完了。突然老闆消失Monty又以說書人身份出現,象徵著這裡他的工作已經完結了。那末,結果孫納是跟了林見東還是聶文呢?個人認為,從她最後一句台詞可看到,她還是喜歡跟聶文一起;林見東已成了回憶,一個不會忘記的回憶,而聶文則是現在的。

 

其他

此片中的攝影及剪接一直備受激賞,現代、戲內、十年前三個不同的畫面都做的天衣無縫。整套電影都充滿了隆冬的氣息,好像所有事情都在冬天發生一樣,更加添了故事的美感。服裝設計方面,班主的角色有點像"歌劇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裡的鬼魅,而他和小雨又是沒有結果的苦戀,我想這便是有人覺得像該劇的原因吧。有人也把此劇跟"芝加哥"(Chicago)及"情陷紅磨坊"(Moulin Rouge)兩套電影比較,其實一邊是荷李活,一邊是亞洲,文化相異甚遠根本難以對比。在導演手法方面,我想三套根本毫無連系,"芝加哥"是用歌廳式的表達、"情陷紅磨坊"是正宗的故事音樂劇(Book Musical),而"如果.愛"則廣泛使用蒙太奇手法,將此電影跟其他比較是浪費時間和頭腦的。

那麼,這套電影能否像百老匯一樣,搬成舞台劇呢?技術上是可以的。由說書人帶出故事,之後漸漸推進至"人生蒙太奇"一曲,聶文大可保留那一下"停",然後轉至記招...我想最難做的應該是空中飛人那幕,然而迪士尼也有音樂劇"泰山"已經出爐,他們怎樣讓泰山飛來飛去大可搬過來用吧。還可以加幾首曲目介紹一下聶文的上司和林見東的經理人(在電影中分別由曾志偉及吳君如客串飾演),以及在回憶那段加一點情歌等等。如果真的有一日變成了音樂劇,可能也可以有"雪狼湖"的佳績呢。

 

回到小小搞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