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 Tarzan

資料:

製作人: Disney Theatrical Productions

作曲、作詞: Phil Collins

原作: Edgar Rice Burroughs

原電影編劇: Tab Murphy, Bob Tzudiker, Noni White

原電影導演: Kevin Lima, Chris Buck

改編: David Henry Hwang

燈光: Natasha Katz

聲效: John Shivers

髮型: David Brian Brown

化妝: Naomi Donne

收音: Lon Bender

特別生物: Ivo Coveney

武指: Rick Sordelet

聲樂編排、音樂製作: Paul Bogaev

舞蹈編排、音樂指導: Jim Abbott

編曲: Doug Besterman

音樂協調: Michael Keller

選角: Bernard Telsey Casting

製作顧問: Clifford Schwartz

技術顧問: Tom Shane Bussey

宣傳: Boneau/Bryan-Brown

副導: Jeff Lee

副製作人: Marshall B. Purdy

飛行: Pichon Baldinu

編舞: Meryl Tankard

背景、服裝、導演: Bob Crowley

 

簡介:

迪士尼自1994年起便不斷把自己製作好幾套在電影市場上深受廣大觀眾歡迎的音樂劇一套一套放上舞台,例如有"美女與野獸"、"獅子王"等等,這套音樂劇亦是其中一份子。"泰山"這套電影在1999年上演後便引起哄動,並一舉奪得了奧斯卡獎最佳曲目這個獎項。在迪士尼成功製作多部音樂劇之後,"泰山"也終於得到了垂青,由電影原作曲家及知名流行曲作家Phil Collins繼續作曲與作詞,華人劇本作家David Henry Hwang編劇。此劇所標榜的除了有這個班底外還有迪士尼一向出了名的設計師團。綠色一條條垂下來的背景和模仿船隻擱淺的電腦動畫與演員的結合,加上富野性的編舞等等,都是吸引大批觀眾進場觀看的賣點。而更讓人感高興的,當然大家也應該在製作名單中發現有個"飛行"的名銜,便是他設計泰山和狒狒們在森林中蕩來蕩去的動作的了。

幕後的陣容固然強勁,幕前的演員也不差。擔任男主角的Josh Strickland是在電視節目American Idol之中脫穎而出的當選者,而女主角則是已有相當劇場經驗的Jenn Gambatese。其餘的首演演員包括:Merle Dandridge、Chester Gregory II、Tim Jerome、Donnie Keshawarz、Daniel Manche、Alex Rutherford,以及曾奪東獎最佳男配角的Shuler Hensley。此劇雖然讓人期望頗高,不知是否因為這個緣故,劇評對此意見不一,毀譽參半。一般而言,他們都對角色、編舞和設計都表示支持,但在編劇方面認為鬆散,音樂方面認為不夠劇場化,以及導演也沒有給予有潛質的演員(通常是指Jenn Gambatese)足夠的演出機會。結果此劇在百老匯的成績還比不上在荷蘭的,上演僅一年餘,是迪士尼製作中最短的一套。

 

故事:

第一幕

西非的一個海洋,一艘船遇上了風暴擱淺,船上一對夫婦和其子逃了出來,定居於荒島之上。("Two Worlds")之不過過了不久,他們便被一隻獵豹所殺,母猩猩卡娜在裡面找到了那個小孩,剛巧她的小孩也被獵豹吃掉了,她便把那小孩視為己出,不理丈夫卻察的反對帶他回到族群,並命名為泰山。("You'll Be in My Heart")猩猩們在卻察影響下都不敢跟泰山做朋友,除了開朗的托克以外。("Who Better Than Me")當卻察發覺到泰山自己發明了矛,便不理卡娜哀求將他趕走。("No Other Way")小泰山在卡娜也離群照顧他之下健康長大("I Need to Know"),已經能做得出還要比猩猩們更靈活的動作了。("Son of Man")

卡娜無時無刻都想該泰山回到族群,但卻察就是不肯。("Sure as Sun Turns to Moon")當泰山殺死了危害猩猩生命的獵豹迅即成為族群英雄。突然他們聽到了槍聲,泰山好奇之下去察看究竟,卻發現了自然學家波特博士與其女珍妮。("Waiting for This Moment")泰山在千鈞一發間把珍妮從熊的襲擊之中救了出來,珍妮很驚訝森林中居然有這麼一個野人;而泰山也發現珍妮跟自己十分相像,心情十分複雜。("Different")

第二幕

托克與猩猩們一時貪玩,把波特博士營地搞到一塌糊塗。("Trashin' the Camp")卻察趕到把他們帶走。珍妮這時也回來了,她向其父波特博士和保鏢兼領隊基利頓先生說出了發現泰山的經過。就在泰山不斷探訪之下,波特博士發現珍妮已經開始愛上泰山了。("Like No Man I've Ever Seen")珍妮不斷把人類的知識灌輸給泰山,("Strangers Like Me")卻惹來了基利頓的妒忌。二人相處久了珍妮也開始明白起猩猩來("For the First Time"),她跟波特博士說希望能夠取消抓猩猩回去研究的行動,基利頓卻不同意。

基利頓使計讓泰山引領眾人來到猩猩的巢穴,另一方面托克在泰山拜托下引開了卻察,眾人才得以進入猩猩的家。("Who Better Than Me (Reprise)")但當他回來後便趕走了所有人,並要泰山選擇自己的路。卡娜帶領泰山回到其父母家的廢墟,泰山到這才知道自己的確跟猩猩不一樣。("Everything I Am")泰山決定跟波特一家回去倫敦,回程前他向卡娜道別。("You'll Be in My Heart (Reprise)")然而他還沒有走他便知道卻察被基利頓擊殺的消息,為了保護族群他回到猩猩之中。("Sure as the Sun Turns to Moon")基利頓結果被樹籐吊死,而珍妮幾番掙扎下決定留下來跟泰山與猩猩群一起組建新的家庭。("Two Worlds (Reprise)")

 

紀錄:

/

 

唱片:

電影原聲在香港已經有售,而百老匯音樂劇版本亦已開始發售,網主的是在海外訂回來的。

 

觀感:

筆者看了好幾篇對於此劇的評價,其中一篇對筆者來講可以說最合情合理。它提到此劇最出色的始終都是在電影中已經出現過的曲目,而頗為遺憾地,這些歌大都是男聲的曲目,這對其實也佔挺大戲份的女角不大公平。另外,音樂聽倒是非常悅耳,而且風格也很統一,卻有揮之不去的"獅子王"影子。而在大部份劇評中都有提及的便是此劇的音樂不夠劇場化,劇情也過於平淡。舉個例說,"Different"作為第一幕結尾曲,卻絲毫沒有小結尾的感覺,而音樂劇中也少有對話的音樂,大都是角色之間自己的心情反映。還有,幹嘛基利頓一首歌也沒有啊?這也太不符合常規了吧,奸角要到第二幕才開始活躍,而整場戲都沒有得唱......

 

推薦曲目:

Two Worlds: 全劇連結著中心主旨的大合唱,極典型迪士尼音樂劇的歌曲。
You'll Be in My Heart: 女聲獨唱,一首非常鼓勵而溫馨的曲目,現在已成了經典了。
I Need to Know: 童聲獨唱,非常柔和而淒婉的曲目。
Son of Man: 男聲獨唱,開朗而活潑,難度頗高,適合拿出來獨唱。
Trashin' the Camp: 男聲合唱,全劇中唯一一首歌詞是完全沒有表意性的歌曲。
For the First Time: 男女合唱,為一般音樂劇中必有的情歌例子。

 

數字:

百老匯首演: 2006年5月10日 - 2007年7月8日
上演場數: 486
個人評分: 7

 

劇照:

 

回到S-Z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