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概論第七課

向上contact me!

 

首頁
語言學概論第一課
語言學概論第二課
語言學概論第三課
語言學概論第四課
語言學概論第五課
語言學概論第六課
語言學概論第七課
語言學概論第八課
語言學試題

 

姓名:

黃美淇

完成日期:

二○○七年一月十三日星期六

學號:

HK026002

科目:

語言學第七課 1

等第:

 

一.      填充

i.                  文字是記錄語言書寫系統形體是文字的基本要素。

ii.              用於交際的圖畫演變為文字符號的標誌在於它與語言中的詞或語素建立了固定的聯繫關係。也就是說,它在圖形上比較確定,並且有了公認的音與義

iii.           是人類最初造字的一種方法。文字向遠離圖畫的方向發展,這是一個普遍趨向。

iv.              拼音文字的出現是文字發展史上的飛躍。

v.                  拼音文字有音節輔音音位三類型。現今世界上通用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是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它們都是由共同的始祖腓尼基字母輾轉改造而成。

二.      問答題

i.                 文字和語言的關係是怎樣的?

自從有了人類,就有了語言。世界上還沒有發現過任何一個民族或者部落是沒有語言的。至於文字,那就不同了。它是在語言基礎上產生的,它在人類的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才出現的,一般是在具有國家的雛形的時候。直到現在,世界上還有很多語言是沒有文字的,也可以說,沒有文字的語言比有文字的語言還要多些。

文字和語言皆沒有階級性的,同一民的人們可同樣使用同樣的語言和文字。不過,文字需要花費時間、精力、老師的指導、卡式及光碟的播放來專門的學習。在經濟與文化發展不平均的社會,由於沒有學習文字的條件,所以造成許多懂說話(語言)而不懂文字(文盲)的人們。

文字系統原則上是獨立的,不管它與語言的發言和形態結構有多麼相似。音節或者字母式的書寫方式與語言的結構或者語言的種類無關。

文字和語言發展變化的速度不同。文字和語言都是處於不斷地變化與發展之中的,但文字的發展變化要比語言慢得多,語言的變化不能馬上在文字中表現出來。因此常常發生文字與語言脫節,文字落後於語言發展的現象。這樣就形成了文字的書寫形式與語言的實際發音的矛盾。文字作為輔助交際工具的長處是它能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文字記載的資料經過幾十年、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人們還能夠看得懂,就是由於文字具有更大的穩固性。

文字雖然相對語言來說是第二性的,但也非常重要。因而文字交際遠遠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例如可跟海外親友以電郵溝通、把知識和經驗紀錄下來。文字可以改革、借用,而語言一般則不能。當文字脫離語言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即影響到交際功能時,文字就得改革,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人們還可以創造新的文字。文字還可以借用。一個民族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可以借用其他民族的文字,而語言一般是不能借用的,語言往往是一個民族的標誌,從整個民族來講不能沒有自己的民族語言。

文字對語言具有促進作用。文字把語言記錄下來從而形成書面語,人們可以對語言進行加工錘煉,使語言越來越精密細緻,甚至有些辭彙就是在文字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

ii.              文字的前身是什麼?象形文字和記事圖畫有何不同?

用於交際的圖畫是文字的前身。圖畫記事是文字產生以前人們用簡單的圖形來幫助記憶和記載某些事情的方法,也是最為形象的感性傳遞方式。記事圖畫雖然也畫著具體事物的形象,但它不同於一般的圖畫,而是記載某種事物或某件事情的輔助性表達方式。

象形文字(Hieroglyphic)是指純粹利用圖形來作文字使用,而這些文字又與所代表的東西,在形狀上很相像。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產生的文字。用文字的線條或筆劃,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勾畫出來。例如字像一彎月亮的形狀,字像一隻龜的側面形狀。象形字雖然來自於圖畫文字,但是圖畫性質減弱,象徵性質增強,它是一種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為有些實體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畫不出來的,因此,以象形字為基礎後,漢字發展成表意文字,增加了其他的造字方法,例如六書中的會意指事形聲。然而,這些新的造字方法,仍須建基在原有的象形字上,以象形字作基礎,拼合、減省或增刪象徵性符號而成。

iii.          舉例說明文字發展的趨向。

文字是人類用來交際的符號系統,是紀錄語言的書寫形式,一般認為,文字是文明社會產生的標誌。文字的發展可以分成四級:(一)文字畫 (二)象形文字 (三)表意字 (四)表音字;但是也有人把文字的發展划分成表形的、表意的和表音的三個時期;也有人主張將它划分成三個階段:(一)形意文字 (二)意音文字 (三)拼音文字。文字在這些階段的具體發展敘述如下:

原始的文字是一種體系不完整的、象形的、沒有表音符號的文字。

形意文字階段:又稱表意文字,是一種圖形符號只代表語素,而不代表音節的文字系統。表意文字是文字萌芽時期的產物,是相當原始的,並不能用於記錄語言,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刻符岩畫文字畫圖畫字

意音階段:是一種圖形符號既代表語素,又代表音節的文字系統。 意音文字代表人類文字史走出原始時期,進入古典時期。 發展成熟而又代表高度文化的意音文字很少,祇有西亞的丁頭字、北非的聖書字和東亞的漢字。丁頭字和聖書字早已廢止使用,漢字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採用的意音文字。

拼音文字階段:又稱字母文字,是繼形意文字和意音文字之後人類文字史的第三個階段。字母文字的發展又分為三個時期:

M               音節字母時期:如日文的片假名,一個字母表示一個音節。

M               輔音字母時期 :字母基本上只表輔音,必要時用附加符號表示元音。

M               音素字母時期 :基本上一個字母表示一個音位,如英文、俄文、朝鮮文。

此外,簡化也是文字發展的一個趨向。例如漢字由大篆演變為小篆,再由篆書變為隸書,然後演變為楷體。

iv.              簡要說明你對〝漢字與漢語相適應〞特點的認識。

1)漢字的特點:漢字一般不能通過字形判斷具體的讀音,有些漢字可以通過聲旁確定音類或者大致的讀音;漢字往往可以通過字形斷定義類;漢字的字形不限於和一種讀音掛鈎,古今的漢字讀音有異,不同地域的讀音也有差別,但是漢字的字形不變,不會影響對漢字意義的理解。

2)漢字和漢語的關係:漢字始終是一種文字,是符合文字和語言的關係這一規律的。漢字與漢語的特點是相適應的。

漢語是以單音節為主要形式,一個形位一般用一個音節表示,雖然一個音節不是固定地表示某個形位,還有許多同音形位,但形位的單音節形式確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漢字也是記錄音節的,一個字獨立地表示一個音節(但與音節不是對應關係),也正好記錄一個形位元,與漢語形位的特點相適應。所以正好適應了漢語方言分歧的特點,使得漢字具有了超方言的特性。由於漢字幾千年來已深入中國文化之中,歷史中產生了無數漢語和文字的論斷也不足為奇。中國本土提出一種論調:漢字既是如此中國化,因此不可能有其他方式去書寫漢語。

 

歡迎各界先進參觀在下的Blog並留言!

在下還差訓詁學及中國古典文論選合共兩科便畢業了!
1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