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教科書加價的影響][7-ELEVEN的角色轉變][西隧加價分析][分析超市減價的現象]

  7 - ELEVEN 的 角 色 轉 變

近年來,7-ELEVEN為提供更佳服務, 不斷增加服務的種類,為顧客帶來最大的方便, 吸引更多顧客光顧。 7-ELEVEN引入了多種便利服務以迎合個別地區顧客的需求, 與多間機構合作的電子便利交易站, 以寬頻連接互聯網, 供顧客理財、 購買戲票、繳費、 捐款、 購物等。

便利店市場現為兩大集團 Several Dominant Seller 分別為OK便利店及7-ELEVEN OK便利店在香港共開設超過120家店鋪, 7-ELEVEN在香港則有410家分店。 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服務屬於寡頭壟斷 (Oligopoly)的市場結構, 而大型超級市場服務亦屬於寡頭壟斷 (Oligopoly)的市場結構。 由於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有別於大型超級市場, 各有市場, 理應沒有衝突。 但是, 兩類不同的市場卻存在著激烈的競爭。

競爭主要是由於兩類不同的市場, 都出現服務互相重疊的情況, 也就是有相互的代替品 (Substitutes) 大型超級市場服務已踏入方便、 快捷的新角色, 並以低價格策略 (Low Price Strategy)吸引大量顧客光顧, 嚴重影響24小時營業便利店的生意。 既然有代替品, 競爭便成為無可避免的事實。

24小時營業便利店面對如此強敵, 在價格上硬碰硬亦非上策。 原因是便利店的貨物流量不及超市的多, 而且便利店以特許經營模式進行, 入貨量及入貨價根本不能與超市相比。 若貿貿然採取大減價的策略, 只會令便利店陷入險境。 然而不採用激烈的價格競爭, 便要使用其他的非價格競爭手段。 因此, 便利店的角色也漸漸地改變, 他們由便利於購物, 演變成便利於生活, 發展與眾不同的服務方式。 便利店除了引進多樣化的服務及商品外, 亦加強服務的質素, 務求於龐大的競爭市場中佔優勝的位置。 這些轉變亦是7-ELEVEN在香港成功的原因。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