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首 頁

Main

回 趴 趴 走

Travel

回 黑 白 看

Culture

回 亂 亂 講

Articles

回 舊 文 章

Archived

 其他

Others

瀏覽人數 Visitor

 

 電子留言

 

 

 

1: 回憶輔大生活  2: 畢業後的挑戰 3: 美國生活考驗 4: 幸運的一群人

回憶輔大生活 - 畢業四十年感想之一

鍾澄文('73)於 Shah, Abu Dhabi, UAE, June 7, 2013

很高興在離開家鄉十萬八千里的沙漠中,收到老友國樞兄這篇文情並荗,令人回味無窮的文章。很佩服他那超人的記憶力,能清楚地描述幾乎已被遺忘的人名與細節,並以學術分析的精神,直述對教授們教學方式的感言,激起大家對輔大生活的懷念,真不愧是有學識的“修道"之士。在此感謝國樞兄,提供的人名與資料,我才能完成這篇感想稿。

記得當年輔大校門口掛了一副橫幅 < 今日你以輔大為榮,明日輔大以你為榮 >。這副橫幅乍看之下,有點意思,看久了,覺得有些八股,這類教條式的標語,是否管用,很值得商確。究竟當年輔大並非多數人,心目中的前三名志願,談不上為榮,而多數人也沒什麼成就或財富,足以令人為傲。只是當年經過初中、高中、大學,三次聯考後才能進大學,應該是全國的前3%(>0.3*0.3*0.3),而能進輔大則是前1% (>0.3*0.3*0.1)。以美國學術界的衡量標準來講,我們都是全國前1% 的菁英,想一想也很知足了。在美國住了三十多年,學習了和不同族裔相處之道。三年前和清華,在米蘭住了二年,多了和歐洲人相處的機會。如今在工地一年,除了少數從米蘭來外,又認識了許多不同的人種、文化、習俗和“特權與階級"的觀念。在二萬八千名人員中,約有五百華人,我是唯一來自台灣。好像世界越變越大,而個人則越變越渺小。換了新環境後,開始單身生活,重新適應和學習獨居,彷彿又重回大學生活,不同的是,每天和清華 SKYPE,三個月輪休假期一到,趕緊飛回台北,小聚一番,小別勝新婚。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回想起來,輔大的環境,其實也不錯,尤其是在人文科學方面,加上在天主教的真、善、美敎義的影響之下,校園內一片安寧,師生間也極為和祥,對於在台灣傳統宗教環境下成長的年青人,這是一項全然不同的感受。而天主教立的輔大,在國際上,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地位,遠優於其他私立大學。在美國和其他老中相處後,覺得輔大兩年的英語九百句聽講訓練,並不亞於任何學校。其實輔大有不少外籍神父與修女,只要敢開口,肯定有機會講外語,只是神父們都可講流利的北京話,加上菜鳥不敢開口,就失去了很多練習的機會。直到大四,化學系來了一位美國退休教授,才有機會講美語,也因為她的介紹信,讓我拿到UC DAVIS的獎學金,只是陰錯陽差,選擇到另一個學校,去追求另一個夢想並接受另一項挑戰,最後成為化學系的逃兵。

大一國文吳靜芝('43)敎授和化學系劉英修女都是從北平輔大轉來。劉修女給人一種在嚴肅中,帶有一股和藹慈祥的親和力。吳教授為國文系主任,印象中,他授課認真,對化學系獨有情鍾,聲明除了中文系外,只教化學系,讓學生陶醉於,一種被重視的優越感中。他對教學很有自信,宣佈上課從不點名,聽起來令人爽快,若不想上課,也沒什麽壓力。不過到了期中後,有同學開始翹課,令他有些不愉快,後果一切盡在不言中。其實問題也不全在學生上,而是中華文化,深奧精博,不容易被融會貫通,背了一大堆,到頭來又忘掉,久不寫漢字,就寫不出來,勉強寫出後,類似字一大堆,從字庫跳出來,一分心就點錯字。江豐明可能是唯一得到國學真傳,出版了 < 醉菩提-濟顛大師全傳 > 彩臨 < 介子園晝傳 >,加上幾本自然療法及翻譯書,感覺他用筆寫出了那貫徹古今中外,多彩多姿的人生。而大女兒怡鳯也經由老爸當年認真學習得來的基因裡,得到一點文學資質,贏得了 '10年的“三日創作小說比賽"首奬,出版了 < TERRORYAKI!>,書中以台裔家庭,在西雅圖生活,作為背景,以兩姊妺之間的愛,環繞在家庭,照燒肉餐館,和神袐照燒肉販賣車之間的虛幻小說。

大二有機化學蔣時聰教授,的確是一位很受歡迎的老師。這可由多數化學系友,捐款指定在蔣時聰獎學金名下而得知。如果說國樞兄因蔣教授的鼓勵而留美,那我應感謝三年室友駱建樹的指引。當年看到二位大一助教王惠真('69)及陳文蓁('69)在圖書館K書後,才知到 TOEFL 是啥麼。現在想來,建樹兄不僅是室友,也是讀書伴,三年中我們在宿舍的自修室裡,不知花過多少時間,K過多少書,也在女生宿舍站過崗。和實踐大學女生郊遊時,同在鷺鷥潭翻船,幸得石永宗下水救人。同學中最會讀書就屬吳翊飛和永宗兄,翊飛兄心懷大志,沈默寡言,以讀書為己任,經常拿第一,有種非我莫屬的霸氣。而永宗兄則非常活潑,會玩又會讀書,顯出與人無爭的瀟灑,令人羡慕。肯定大家都忘不了大二的微分課,因期中考許鍾屏等數學高手考的太好,老師誤以為大家的程度都很髙,決定換一本“比較難"的偏微分教科書,結果期末大考,幾乎全班覆沒,想起來還是心有餘悸。蔣教授初到美國時曾住南加州,有聯絡過,但沒有機會拜訪,後來他搬到東部,再次聽到消息時,他已去世,當時應抽空和他見面,錯失了和一位慈祥老教授,最後見面的機會。

大三物理化學方永教授,帶來一番新氣象。這位年輕、漂亮、高傲、有氣質的歸國學人,想必在各師生心中產生不少仰慕,或許因此我的物化特別好,也是來美轉修化工後,最有幇助的一門課。很可惜無法旁聽楊競民('70)教授的課,想必很棒。方教授從環保局弄了幾個實習生名額,我和國樞兄等前往實習,雖已不記得學了什麼,但很感激敎授的這份心意。女兒念中學後,才瞭解到,在美國這是一個重要的課外經驗,會影響到申請學校或找工作的機會。感謝方教授能帶進新觀念,譲學生能體會到國外的教學方式。大三的師生緣分,二十六年後,成為同事情誼。'98年時,我已在福陸工程顧問公司FLUOR十七年多,有一天方教授突然出現,不僅我嚇了一跳,她也很驚訝。福陸公司在南加州,當時有二百位製程工程師(PROCESS ENGINEER),氣體製程組(GAS PROCESSING)約有二十人,師生多年後能在同組上班,真是𣎴容易。大概不到一年,她就離開了,其間鮮少談及私事,當時她仍單身獨居,體態輕盈,韻味十足,個性仍然高傲如初。記得我們對有件事情,有不同意見,溝通失敗後,在我即將憤然離去時,她突然抓住我的手,以堅定的語氣,表達意見後,才讓我離開。她那種充滿自信,讓人不敢忽視的神情,至今仍然歷歷如新,不知她是否仍然安好。

大四的主科是儀器分析,副科是生物化學,有機雜環,還有其他科目,已想不起來,只記得“雜環"這特殊的譯名和蔣教授而已。住校三年後,大四不知何故,決定住家裡,嘗試通學生的滋味,每天仍然忙忙碌碌,但忙不出成果。事後想想,最重要地是少了健樹兄這位室友及讀書伴,所以大四那年成績最差。而同學顏忠誠、王用掤、連泰洋等後起之秀,表現良好。前些日子,和許鐘屏長聊,感覺到他仍然有旺盛的鬥志,遠勝過十年前的我。    '02年時,接了南加州柑縣台灣同鄉會長,清華也幫忙設立了網頁,因岳母和我們同住,就毅然成立了“金桔會",讓這些日治時代出生的台裔長者,有固定聚會的場所,以解鄉愁。這十年來,金桔會現在仍然每月聚會一次,但不少第一代八十歲以上的長者,已離我們而去。而那個免費 GEOCITIES.WS 網頁,早被駭客侵入,已支離破碎,在搜索器打入鍾澄文時,偶爾會出現幾篇老文章而已。想想人生還真像是一塲長途賽跑,有人起步早,一開始就領先,有人隱藏實力,後來居上,不到終點,還真不知道勝負,問題是:勝又如何?敗又如何?到了終點又如何?最終不就是化為一堆塵土。想來想去,終於瞭解四十年前李荗榮、葉聰俊、林雲峰等人的那種與世無爭的處世哲學,還真值得學習。     

下回待續 < 畢業四十年感想之二:畢業後的挑戰 >

回首頁       回亂亂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