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輯前言: Gregory Peck死了,就在當代,在現今,上星期6月11日晚。
感覺上,就如同和那美好的時代斷了線

不知說什麼,我不會說他是我最喜歡的男星,但是他對社會的貢獻,無私偉大的心讓我感動,在這之前,在Spellbound和Roman Holiday (羅馬假期 )我知道他有一張性感的嘴唇,在Twelve O'Clock High和To Kill a Mockingbird,我發現有一個熱血的心, 但在整輯這篇生平之後,我沒法忘掉他,永遠懷念,一位真正的英雄,Gregory Peck。
__mac(21.6.03)

Gregory Peck(葛雷哥萊畢克/格利哥利柏)

生平簡介:Gregory Peck(葛雷哥萊畢克/格利哥利柏),於1916年4月5日出生於美國加州La Jolla(拉霍亞),他出身於藥店家庭,是家中的獨子,畢克兩歲的時候父母離異,他被迫與父母各自生活了一段顛沛流離的日子,生活雖然拮據,但他一向樂天的性格使他也因此磨練了堅強的意志。少年時的畢克進了聖約翰軍事學校就讀,校內成績優異,11歲時,他母親再嫁,繼父是一位意大利人,因為他喜歡上劇院,因此畢克經常接觸到表演藝術並對之產生興趣,當畢克在聖約翰學校畢業後,依親父老畢克的意願進了聖迭戈州立大學醫科預備班,然而他對醫學的興趣不大,過了不久便中斷了課程當起了司機和守衛的工作,隨後,他明白長此下去是沒有出路的,於是他積極賺錢生活並考入加州Berkeley(柏克萊)大學,在學時期,畢克對表演藝術的興趣未減,他不時參與校內演講、劇藝等活動,待畢業後,他決定遷到紐約尋求有關的工作機會,在1939年在紐約World's Fair(世界博覽會)上,他的工作只是在戲院前叫喊招攬觀眾的人,為了理想,他下班後還要上戲劇學校的表演課程,憑著他的努力 ,他得到了學校的獎學金,這段日子或許辛苦,但他對之義無反顧,某一天,畢克因為運動傷到脊背,經過兩次的扭傷,結果使他後來免除了兵役。

在戲劇學校的日子,畢克得到恩師Guthrie McClintic(G.麥克林蒂克)的注意,這樣在他初期的戲劇生涯得到不少嶄露頭角的機會,憑著他的努力,在百老匯舞台上嶄露了他的才華,值著不斷的巡迴演出增加經驗,畢克在紐約博得了名聲,但在票房上卻談不上是成功的,因為他參加的每一部舞台劇都沒有長時間地演下去,不過這段時間,他已經得到多次好萊塢經紀人邀請試鏡了,在1942年10月,他與戲劇化妝師Greta Rice(葛瑞塔科恩)結婚,他們生了3個兒子:喬納森、斯蒂芬和凱利保羅,這段婚姻直至1955年結束,離婚時幾乎沒有任何波瀾,他們是很友好地協商離婚,另外,他的大兒子在1975年自殺身亡。) 這一年,金牌製作人David O. Selznick(大衛塞茲尼克)的經紀人邀請畢克進行了一次銀幕試鏡,可是他一開始就不幸被刷下,後一年,他再次去試鏡,結果也是失敗,終於到了1943年,畢克的好運來了,這次成功獲取了RKO(雷電華影片公司)一部名叫Days of Glory(光榮歲月)的角色,亦為他在好萊塢銀幕上的第一次。

光榮歲月一片由Jacques Tourneur執導,講述有關納粹入侵時期的影片,可惜票房失利,但它至少榮獲1944年度第17屆奧斯卡獎最佳特效提名,除此之外,最大得益是它使畢克暸解到在攝影機前如何表演,同時,他亦得到各大製片廠的熱烈歡迎,當年正鬧小生荒,而畢克英俊與高大的身型實在是他們要尋找的名星,他不必從演小角做起,也不必任何訓練,星光大門就這樣為他張開,畢克決定與David O. Selznick(塞茲尼克)簽訂拍片合約,塞茲尼克也承認他兩年前是走漏了眼,很快地,他宣布將讓畢克在四部影片計劃中擔任要角。

1944年,畢克參與改編Archibald Joseph Cronin(A.J.克羅寧)的小說Keys of the Kingdom(王國的鑰匙)的男主角,這是畢克首次獲得明星榮譽的里程碑,在這樣一部投資300萬美元的影片裡起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新人,實在是一項勇敢的決定,在王國的鑰匙一片,畢克演一個既虔誠又充滿理想的牧師,最大難度是這個角色需要由青年演至老年,但事實証明製片的決定是是明智的,這部影片給制片廠贏得了可觀的利潤,亦使畢克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的提名。王國的鑰匙的成功使畢克成為搶手的演員,目光銳利的MGM(米高梅)總裁Mayer(路易梅耶)看準機會,他要畢克與他簽訂一項為期7年的演員合約,可是畢克拒絕了,即使梅耶用盡方法,包括他“馳名”的利誘及苦肉計,都不得畢克點頭,畢克堅持只為米高梅公司演三部影片,最後,梅耶被迫答應,這是他掌控明星制度經年少有的失敗個案。

1945年,畢克為米高梅拍的第一部影片是通俗肥皂劇The Valley of Decision(空谷芳草),他在片裡扮演一個放盪不羈的青年,故事頗為有趣,加上米高梅強大的優秀人員協助,影片的票房很好,畢克的名聲也更為傳揚,同年,塞茲尼克剛買下有關精神病患的小說改編權,他決定要畢克演出,這一部片就是Spellbound(意亂情迷),由 Alfred Hitchcock(希區考克/希治閣)執導,並與Ingrid Bergman(英格麗褒曼)搭檔,當時的褒曼已經很紅,明顯地,這是塞茲尼克是為了提高了畢克知名度之舉,說話兩位主角在初時對劇本並不感興趣,spellboad的故事是講述一位失憶病患以醫生的身份去了當精神病院院長,後來更誤以為自己殺了人。在影片拍攝時,畢克認為和希大導打交道很不易,他自己的表現也不很好,但片子上映後他得到了極大的名利,包括許多女影迷的熱烈歡迎,這使塞茲尼克高興極了。

畢克在1947年間順利的拍了兩部影片,The Yearling(鹿苑長春)和Duel in the Sun(太陽浴血記),在鹿苑長春一片裡,他與Jane Wyman(珍惠曼)合演這部受歡迎的農村作品,米高梅再次不惜工本把這個題材拍得美淪美煥,加上故事溫情洋溢、小童星可愛的演技,影片理所當然受到廣大觀眾的讚賞,票房報捷,畢克更勇獲金球獎最佳男主角,在一片讚譽的氣氛下,畢克的下一部片太陽浴血記得到的卻是完全相反,這部片他扮演的是一個亦正亦邪的人,性格既粗暴又墮落,影片在佛羅裡達州的大沼澤地拍攝,影片對白與故事都略嫌蒼白,因為製片塞茲尼克想超越亂世佳人的企圖過大,反而被評論家大加鞭撻,但是人們不能否認畢克扮演反派人物的功力,據說這部影片還未拍完,他的演技已經引起轟動。

接下來畢克於1947年The Macomber Affair(麥康伯事件)中飾演獵人,這部影片改編自海明威的小說,成效良好,歡眾還是喜歡畢克演正面的人物,這在他同年下一部影片得到証明,畢克為Fox(福斯)拍了Elia Kazan(伊力卡 山)導演的Gentleman's Agreement(君子協定),這是一部極具爭議性的影片,畢克飾演一個剛離婚的記者、他富同情心,知悉人性陰暗面,為了體驗了社會上對猶太人各式各樣的偏見,他假裝成一個猶太人,親身經歷了反猶主義者的歧視與陰險的所謂“君子協定”,那些表面沒有排猶的人事實上都反其道而行,這是好萊塢戰後首次在電影中對人道、排猶主義發起第一次重大的反擊。在1971年畢克接受採訪時曾表示,當時他的經紀人警告過他說:“你只知樹立你自己的形象,但很多人會怨恨這部片的。”但畢克絲毫沒有在意他經紀人的警告,事實上,Fox的制片人老早就收到一些猶太電影大亨警告說拍攝這部電影只會帶來麻煩,但電影上映後,不僅為Fox大撈了一筆,而且還贏得三項奧斯卡獎,其中包括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女配角獎和最佳男主角提名。畢克在最佳男主角一獎上雖然落空,但卻為他後來更正義、人道主義的形象打了一支強心針。 。

同一年,塞茲尼克再度邀請畢克參與他的新作The Paradine Case(淒艷斷腸花),一部塞茲尼克私心喜歡的故事,可惜這似乎是他一頭熱,他嘗試使嘉寶對此片發生興趣,但他沒有成功,畢克亦覺得和希區再合作無助改善兩人的關系,而希大導更是厭惡塞茲尼克強塞給他的故事,甚至畢克這位男主角(因主角是一位英國律師),而且他難以忍受塞茲尼克經常干擾他的拍攝(塞茲尼克甚至親自改戲本),只是希區還欠塞茲尼克一部片約,於是,在先天失調的情況下,影片上映後頗受批評,而且大都集中在塞茲尼克這位日漸失色的名製片家身上,一般而言,就影片的價值和演員的演技而言,淒艷斷腸花是一部上乘之作,畢克為了演好劇中這位英國人,特別刻苦鑽研英式腔口以便校正自己的發音,在後來,畢克對希大導仍尊敬的說:“我希望我現在能和他一起工作。”畢克認為當時自己仍然缺少經驗,沒有能力把工作做得更好,他也承認從希大導那裡學到許多東西,對畢克來說,這部影片同時也標誌著他在影圈揚名後第一個階段的結束。

淒艷斷腸花之後,不止希區,連畢克也與塞爾茲尼克分道揚鑣了, 畢克已經完成了米高梅的所有片約,他立即為Fox效力,這時候的他已有足夠的自由作出選擇,這在同期的影星中難以擁有的,他為Fox拍出了幾部出色的影片,1948年的西部片Yellow Sky (黃沙天),由William Wellman(威廉韋爾曼)執導,畢克飾演一個性格複雜的匪徒,畢克認為這時他扮演過最有趣的角色之一,影片獲好評,畢克在下一部影片裡飾演了一個絕望、沉淪賭癮的人物__1949年的The Great Sinner(偉大的罪人),改編自俄國名小說家Ivan Turgenev(屠格涅夫)的名作賭徒,這部影片收益也很好。 在這5年間,畢克拍了9部影片,每一部影片都是大製作,他努力工作,拍下的都是收益不錯的影片,但畢克卻開始憂慮自己的演出並沒有為評論家或觀眾留下一個佷鮮明的印像,幸運地,他拍了極受歡迎的Twelve O'Clock High(晴空血戰史)和The Gunfighter(槍手),1949年的晴空血戰史 ,由名導Henry King(亨利金)所執導,故事以軍人在二戰中執行飛機轟炸任務為題材,影片反映軍人承受著戰爭所帶來著的壓力,影片深刻地描述了執行任務的男子漢們所面對的殘酷現實,畢克成功演出了那位堅忍不屈的飛行隊長,他承受著指揮權加諸於身上的重壓,多埸內心戲栩栩如生,沒有一絲表演的痕跡,導演精妙的編輯手法、無以倫比的心理戰術,加上眾實力派演員的出色演譯,影片得到盛大的成功,甚至連美國空軍也引用此片為飛行員的受訓練教材,畢克本人十分滿意這部影片給他帶來了尊敬及第22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The Gunfighter(槍手)一片,畢克的角色是一個疲憊,想要金盆洗手的槍手,這是日後許多類似角色的原形,畢克的演譯細膩而豐富,除此之外,影片的幕後班底亦十分出色,包括Arthur Miller(阿瑟米勒)氣氛濃烈的黑白攝影及阿爾弗雷德紐曼所寫的序曲,隨後,他所演的角色亦傾向英雄、正直的形象而聞名,包括1951年的冒險驚險片Captain Horatio Hornblo(霍恩波羅艦長)、同年的古裝片David and Bathsheba(霸王奪姬),這些片都得到好評,不過,也有一些片 他認為是拙劣之作,例如為華納兄弟公司拍的第二部影片Only the Valiant(勇者不懼),他認為那是一部取自廉價題材的影片,他對侍它的態度是__僅當那是一份日常的工作完事。1952年,畢克參與福斯公司,改編自海明威的小說的冒險片The Snows of Kilimanjaro(雪山盟),與他合演的還有Susan Hayward(蘇珊海華)和Ava Gardner(艾娃嘉納)兩位大美女,這一部片其實也是海明威本人的真實寫照,加上情節真緻感人,充滿人生總有希望、重新找回自我的大題目,觀眾樂於接受,本片曾獲提名最佳攝影金像獎及年度十大賣座影片。

1953年,對36歲的畢克而言,這是收成之年,參與Roman Holiday(羅馬假期)的演出把他的名望推至高峰,此片由William Wyler(威簾惠勒)執導,也是初涉演圈的奧黛麗赫本之成名之作,故事講述赫本扮演的公主來到了羅馬訪問,晚上隱藏身份溜出市區時,巧遇了飾美國記者的畢克,兩人經歷了一場短暫的忘情相戀。畢克英俊的外貌、端正嚴肅的表現,配上高雅俏皮的赫本十分登對,影片上映後迅速傾倒了萬千影迷,不少人還因為男女主角不能在一起而黯然神傷,在1952年5月拍攝羅馬假期的期間,赫本只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演員,而男主角畢克卻已是好萊塢的著名影星,話說在公司為赫本和派克於羅馬舉行的招待會上,赫本因為太敬畏這位大明星以致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但畢克卻能從容地解開她的緊張,在拍攝時期,他無私地協助這位將崛起的女孩入戲,這些舉動卻使美國小報開始製造兩人的緋聞,只差他們在實際上並沒有通電,據說畢克當時曾與澳洲模特兒有過一段浪漫故事,可惜女方以事業為重,拒絕了繼續下去的意願,不管真相如何,羅馬假期一片風行全世界,直至現今仍是愛情文藝片的不朽經典,赫本更憑此榮獲第26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而畢克已是全美國人的偶像,這是他最輝煌的年代。

接下來,畢克拍了好幾部不同類型的影片,其中有1953年的英國電影企業家公司的喜戲片The Million Pound Note(百萬英鎊),劇情講述一個倫敦街頭的流浪漢遇然獲得一張一百萬鎊的鈔票,他的生活由此而改變,人們的態度、鈔票得而復失、失而復得,牽引著每一個人,卻沒人在乎那只是一張無法兌現的廢紙。電影盡顯人生百態,到了1954年,畢克回Fox拍了間諜鬥智片Night People(柏林諜戰),故事描述一位駐守西柏林的美軍下士,被俄間劫持往東柏林要跟美國交換一位德國將領,故事緊張懸疑,節奏緊湊,娛樂性豐富。另外,1956年的Man in the Gray Flannel Suit(一襲灰衣萬縷情)和Moby Dick(白鯨記/無比敵)也是不錯的影片,尤其改編自大文豪海曼爾原著的白鯨記,幕後班底有金獎級大導演約翰赫斯、戰地春夢奧斯卡金獎攝影師操刀,故事講述曾被大白鯨咬掉一條腿的老船長,他率領一班年輕的捕手直闖南極,執意向這條殺人魔鯨報仇,由於製作嚴謹,影片成績顯著,隨後,畢克在1957年的Designing Woman(風流記者)、1958年的The Bravados(偽君子)和西部片Big Country(超級大國)、1959年一年內拍的三部片,分別:韓國 戰爭片Pork Chop Hill(心愛的異教徒)和Beloved Infidel (百戰忠魂)、充璊幻想情調的On the Beach (海灘),這些影片的成績都不錯。

在私生活上,畢克滿足而快樂,他的感情生活可算是影圈中少見的,他幾乎沒有任何緋聞,他在1955年與前妻友好地離婚,同年12月迎娶法國記者出身的Veronique Passani Peck(薇若妮克)結婚,這是畢克的第二段婚姻,也是最後一次,兩人結婚迄今,育有兩名子女。

1961年,是畢克的另一個高峰,他拍了The Guns of Navarone(六壯士),此片由哥倫比亞公司出品,一部以戰爭為背景、以清一色男性陣容演出的影片,六壯士根據間諜小說家Alistair MacLean(阿裡斯特麥克林)的暢銷小說改編而成,由動作片名導J. Lee Thompson (傑李湯姆遜)執導,故事講述在二戰期間,兩千名英軍士兵受困於希臘的小島,可是前往該島的必經之路已被德軍封鎖並佈置了遠程大炮,為了救援部隊,英軍少校法蘭克受命帶領同盟國六名擁有特別技能的精英潛入這個小島,以便執行摧毀巨砲的任務,可是任務一開始法蘭克少校便受傷了,六人的任務更是困難重重,在接連發生意外的同時,凱西上校(畢克飾)與希臘游擊隊員(安東尼昆飾)又早有私仇…故事緊張刺激,是一部娛樂性十足的戰爭冒險片,片子上映後非常轟動,這是哥倫比亞繼1957年的桂河大橋後另一部大賣的作品(兩片的制片和編劇都是同一人),本片花了一年時間在希臘的羅得島拍攝完成,耗資共六百萬美元,結果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剪接、配樂等獎項提名,最後奪得奧斯卡特技效果一獎,有說哥倫比亞原本決定邀請Cary Grant(卡萊萊倫)演畢克的角色,但最後還是邀請了畢克,事實也証明他們沒選錯。

畢克就像天生要演英雄、正直的角色,觀眾並不接受他演壞蛋;即使演了,風評都不佳,像1946年的太陽浴血記及1978年在巴西來的孩子,在1962年經典驚悚片Cape Fear(恐怖角/海角驚魂),他演的是一個深受往事所累的律師,影片緊張刺激,他精彩的演出被熱烈激賞,當1991年重拍新版Cape Fear(恐怖角)時,兩位舊版演星各自客串了一角,充分表現出昔日的大明星風範。這時候的畢克演技已達爐火純清的地步,同年,他接拍How the West Was Won (西部開拓史),一部米高梅花了一千七百萬拍攝的西部片鉅著,聯袂主演的還有約翰韋恩、亨利方達等巨星,故事描述美國西部開拓的寬闊視野,風格渾厚雄偉 ,影片分三段合導,包括亨利哈塞威、約翰福特、喬治馬歇爾,這是真正的史無前例之作,拍罷西部開拓史,畢克立即投入新片的拍攝,這也是他演藝生涯的另一個頂峰,影片To Kill a Mockingbird (梅崗城故事/怪屋疑雲),一向英俊瀟洒的畢克突然戴起了眼鏡,裝扮成老派的模樣,他成功扮演了一名不畏強權,不顧個人安危為黑人伸張正義的律師,故事背景為30年代保守的阿拉巴瑪州,他為一名被誣陷強暴了白人女人的黑人辯護,事實上,他本人也是個深具人道精神的人,他默默參與反歧視黑人的運動,在片內一場長達九分鐘的辯護戲中,畢克動了真情,他慷慨的陳詞讓人動容,據說當導演喊停的時候,整個攝製組員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畢克精湛的演技讓他獲得五次被奧斯卡提名,這一次,他終於等到了__第三十五屆最佳男主角,及金球獎這雙料影帝的榮譽,他也坦言,這個角色是他最喜歡的角色之一,這部經典名作奠定了畢克在影圈的偉大地位,他正氣凜然、銀幕前後言行一致的正直的形象亦流傳至今,這部電影已成美國民權運動里程碑。

在1968年,美國影藝學院特別頒發他Jean Hearsholt人道特別獎,表彰畢克對電影娛樂事業的卓越貢獻,但是當他獲悉之後謙虛地表示:“把我歸為人道主義者,我感到有點尷尬,我不是為了做善事而做善事的,我只是參與了一些我認同的活動。”後來,他擔任過美國電影學院受托委員會主席,甚至做過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校長,當年,民主領袖馬丁路德金遇刺,畢克一手推遲了奧斯卡頒獎典禮,大刀闊斧的整頓學院的個時制度,他取消宣傳人員參與投票的資格,使得奧斯卡獎更為公平。畢克做善事不喜出鋒頭,常常默默參與許多非營利組織,例如長期主持美國癌症協會的工作、參與各人權及各慈善組織,因此他贏得了許多人道主義獎 ,在抗日戰爭時期,他甚至捐給中國一架飛機,他也負責組織洛杉磯中央圖書館項目,曾號召許多演員到圖書館為孩童義讀,他也到各地訪問,在人們的記憶中 ,他無私的善舉、溫和有禮的態度令人難以忘懷,無論他何時何地出現,都招來大批擁護者熱烈歡迎。

在梅崗城故事後,他拍了好幾部片,包括1964年的 Behold a Pale Horse、1966Captain Newman, M.D(紐曼船長)的 Mirage(海市蜃樓)和 Arabesque (阿拉伯風格),這幾部片再沒有前作般轟動,因此,他離開了大銀幕整整三年,直到了1969年,畢克53歲了,步入中年的他還是倦倦不怠的回歸銀幕,同一年他拍了兩部影片:Mackenna's Gold (麥坎納掏金記)和The Chairman(主席/ 飛躍北京),在The Chairman一片,他飾演的美國記者跟隨一名科學家到中國解決饑荒,結果捲進了革命事件,這部片曾於香港取景,因內容涉及當時的政治環境而被台灣禁映, 到了1976年,他參與經典恐怖片The Omen(天魔 /兇兆)裡魔鬼之子的養父一角,這部片充分發揮他的功架,不費氣力的演好一個驚甫未定的好人,影片創了票房記錄,亦成為恐怖片中的經典,1977年,已經60多歲的畢克拍了MacArthur (麥克阿瑟 ),一部以半記錄片形式描繪麥克阿瑟將軍的一生的傳記電影,麥克阿瑟是美國歷史上傑出的,也是最有爭議的將領,在畢克的詮釋下,他是個堅毅、果敢的將軍,故事描寫得深入透徹,加上出自奧斯卡名片巴頓將軍幕後製作群所策劃,畢克憑此片獲1978年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在畢克影藝生涯的最後幾年,他積極償試各種角色,他的表演內斂而有張力,可謂火候老到,比如在1978 年,改編自恐怖推理名家艾拉列文(Ira Levin)的The Boys From Brazil(巴西來的男孩/納粹狂種 ),他以62歲的高黺扮演片中的納粹醫生,在1981年,他首次演出電視戲 The Sea Wolves(海狼),到了1991年,他回銀幕拍了喜劇片Other People's Money (搶錢至尊),又拍了電視電影 The Scarlet and the Black和1985年的 The Blue and the Grey、1987年的Amazing Grace and Chuck(格雷斯和薩克),兩年後的Old Gringo(亂世夕陽情),再度串場的Cape Fear(恐怖角/海角驚魂),紀錄中,他最後的影片是1993年的Passage l'acte ,電視則是在1998年版的Moby Dick(白鯨記)客串一個小角色, 此後,畢克已步入退休狀態,最後這幾年則迷上看籃球,以看書寫作優閒度日。1999年,AFI(美國電影協會)宣布百年100名巨星排行名單中,葛雷哥萊畢克高居第13名,2000年時,曾獲奧斯卡金像獎的女製片Barbara Kopplo(芭芭拉寇波)導演為畢克拍了一部生活的半紀錄片 A Conversation with Gregory Peck(與葛雷哥萊畢克對話),內容集結了畢克的幕後家居生活、暢談過去與他曾合作的眾影星,以及各大導演的軼聞趣事,並與觀眾閒話家常。另外,影片中也揭露他與洛琳白考兒、馬丁史柯西斯、法國總統席哈克等親密好友相處的畫面,其實,在1999年,中國 上海導演 黃蜀芹曾邀請畢克參與籌備經年的影片嗨,弗蘭克的演出,故事講述據了解中國老太太和一個幽默而熱情的外國老頭之間的感情故事,當年聯絡人曾去他家裡作過客,在2000年,還專門把翻譯成英文的戲本寄給他,可惜他身體狀況欠佳,最終還是和這部唯一與中國有關的電影擦肩而過。

2000年2月,畢克最後公開亮相,雖然已經垂垂老矣,但仍可以看出年經時豪邁的身影,2003年6月,AFI(美國電影學院)公布一百年電影史上「一百名銀幕英雄與壞蛋」排行榜,葛雷哥萊畢克憑To Kill a Mockingbird (梅崗城的故事)一片的律師獲選為頭號「銀幕英雄」榜首,一星期後的6月11日 ,就在美國剛剛發行了一枚紀念影星奧黛麗赫本逝世10周年的郵票的第二天早上,畢克的發言人Monroe Friedman(佛雷德曼)宣佈,2003年6月11日晚,從影60年,一代巨星葛雷哥萊畢克於洛杉磯家中中安詳辭世。他說:“畢克走得十分安詳。薇若妮克說畢克握住她的手,靜靜地看著她,然後閉上了眼睛,看上去就好像睡著了一樣,他就這樣離去了。”發言人否認畢克曾中風或生過病,稱雖然畢克多年前就停止了銀幕上工作,但他健康狀況一直良好。發言人還稱,畢克的逝世是電影界的一個巨大損失,“他是所有時代中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他的名字甚至已經變成了英語的一部分。他就像座紀念碑,而不只是一個凡人。他為全世界電影樹立了標準。”畢克享年87歲,他的法國妻子Veronique Passani Peck(薇若妮克)隨侍在側,他們總共廝守了48年的幸福日子。

畢克的辭世震撼了好萊塢甚至整個加州,幾乎整個洛杉磯地區都陷入懷念他的無限追憶之中,畢克的生前摯友都趕往他的宅邸安撫他的遺孀及其四個子女,加州州長 在新聞發布會上稱讚他是一個優秀人品的典范,畢克在Hollywood林蔭大道上的名字,也被蜂擁而至的影迷和遊客都獻上了大堆黃色鮮花,影迷們很難接受這個事實。他的離去標誌著一個黃金時代的結束,好萊塢再也看不到他這樣的紳士了,他在他們的心中留下了永久的遺憾。

2003年6月美國時間16日周1,是畢克的葬禮,地點定在洛杉磯一所著名的大教堂,家人先參加過私人埋葬儀式後,在大教堂舉行一個異常盛大的紀念儀式,鑒於派克在美國影壇德高望重,追悼儀式由紅衣大主教Roger Mahoney親自主持,而致悼詞則由他的好友,To Kill a Mockingbird (梅崗城故事/怪屋疑雲)的黑人影星宣讀,來參加悼念活動的人數達到過萬人,貫徹畢克的樂善思想,他的妻子薇若妮克表示,畢克生前一直積極為好萊塢的慈善機構工作,她希望將所有悼念者的捐助都轉贈給有關慈善機構,其中包括以畢克的名字設立在洛杉磯圖書館裡的文學基金會。

Gregory Peck作品表:

Peck初試啼聲期-成名期

1944 Days of Glory
1944The Keys of the Kingdom(王國的鑰匙)
1945The Valley of Decision(空谷芳草)
1945Spellbound (意亂情迷)
1946The Yearling( 鹿苑長春)
1946Duel in the Sun (太陽浴血記)
1947 The Macomber Affair (麥康伯事件)
1947Gentleman's Agreement (君子協定)
1947 The Paradine Case(淒艷斷腸花)
1948Yellow Sky (黃沙天)
1949The Great Sinner(偉大的罪人)
1949 Twelve O'Clock High (晴空血戰史)
1950The Gunfighter(槍手)
1951 Only the Valiant (勇者不懼)
1951David and Bathsheba (霸王奪姬)
1951Captain Horatio Hornblower (霍恩波羅艦長)
1952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雪山盟)
1952World in His Arms(微小世界)

黃金期演出

1953Roman Holiday (羅馬假期/金枝玉葉)
1953The Million Pound Note(百萬英鎊)
1954Boum sur Paris
1954Night People (柏林諜戰)
1954The Purple Plain,(紫色平原)
1956The Man in the Gray Flannel Suit(一襲灰衣萬縷情)
1956 Moby Dick (白鯨記/無比敵)
1957Designing Woman (風流記者)
1957he Bravados (偽君子)
1958 The Big Country (超級大國)
1959Pork Chop Hill (心愛的異教徒)
1959 Beloved Infidel (百戰忠魂)
1959On the Beach (海灘)
1961 The Guns of Navarone(六壯士)
1962 Cape Fear (恐怖角/海角驚魂)
1962. How the West Was Won(西部開拓史)
1962To Kill a Mockingbird (梅崗城故事)
1963Captain Newman, M.D. (紐曼船長)
1964 Behold a Pale Horse
1965 Mirage (海市蜃樓)

黃金期-後期演出

1966Arabesque (阿拉伯風格)
1969The Stalking Moon(潛月/月落大地)
1969Mackenna's Gold (麥坎納掏金記)
1969The Chairman (主席 /主席先生)
1969Marooned (莫納德)
1970 I Walk the Line (在路上)
1971Shoot Out
1973 1976The Omen(天魔/兇兆)
1977 MacArthur (麥克阿瑟)
1978The Boys from Brazil(巴西來的男孩/納粹狂種)
1980Sea Wolves(海狼)
1982Blue and the Gray(miniTV)
1983 Scarlet and the Black (TV)
1984Terror in the Aisles
1987Amazing Grace and Chuck (格雷斯和薩克)
1989Old Gringo 亂世夕陽情)
1991Other People's Money (搶錢至尊)
1991Cape Fear (恐怖角/海角驚魂)
1993 The Portrait(TV)
1993 Passage' l'acte
1998Moby Dick(白鯨記/無比敵)TV

有關的網結:
Gregory Peck online
A Tribute to Gregory Peck
Meredy's Gregory Peck Trivia Mania
本頁資訊參考自:
A Tribute to Gregory Peck
MSM Celebs
imdb網站
書目Gregory Peck及史無前例超多的新聞剪報

回導演與演員

All Word Copyright (c) 2002老人痴影症All Rights Reserved.;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