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關顧

Nearly all the wisdom we possess, that is to say, true and sound wisdom, consist of two parts: the knowledge of God and of ourselves. But, while joined by many bonds, which one precedes and brings forth the others is not easy to discern…. Accordingly, the knowledge of ourselves not only arouses us to seek God, but also, as it were, leads us by the hand to find Him.

Without knowledge of self there is no knowledge of God.

John Calvin, 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us, Book One, The Knowledge of God the Creator, Chapter 1, The Knowledge of God and That of ourselves are Connected. How They Are Interrelated, 1. Without knowledge of self there is no knowledge of God. The Library of Christian Classics, Volume XX, edited by John T. McNeill, translated and indexed by Ford Lewis Battles. The Westminster Press, Philadelphia, C. 1960, p.35.

"Self" in Self-Aware - This central concern is an epistemological one -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knower to what is known.

Mary Ellen Kondrat, who is the "self" in Self-Aware: Professional Self-Awareness from a Critical Theory Perspective, Social Work Review, Dec. 1999 v73 i4 p451.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引言:

「自我關顧」一詞是由「自我」(self) 和「關顧」(care) 組成。 「自我」是指著某個主體對自己的反省, 認知之後, 坦然回答一個「我是誰?」(Who am I?) 的問題。 所以, 自我是一種對自己的深度描寫, 是一種對自己內心探索的結果。 在這裡要描繪的就是梁應安這個人。

「關顧」是指著一種愛護,支持的行為。目的在讓蒙關顧者能夠得著幫助, 完成其心意, 活出完整的生活。

對於梁應安來說,「自我關顧」就是基於對自己有深度的認識,確察自己性情, 性格取向,令到自己得著合適的愛護和支持,使這個人可以活出完整的自我, 活出合乎神心意的人生。

所以, 在這裏, 我希望誠懇地以自己為例子, 剖析自我, 回答「我是誰?」這個問題。 又從自己的爭扎過程之中, 尋找自己需要怎樣愛護和支持, 務求活出合乎神創造的真我。

換而言之, 在這裡我不打算向您介紹「自我關顧」的方法。 因為, 您身旁的輔導員, 社會工作者, 院牧, 精神科醫生, 親朋好友比我更有能力給您「自我關顧」的知識。

在這裡, 我樂意與您分享我這個人怎樣認識自己, 怎樣面向自己的影子(shadow), 然後我怎樣地尋找愛護自己, 闖開自己的心, 讓身邊的人支持自己, 好好地活下去。 我深信我以所說的是眾多「自我關顧」方法之一。 您不需要跟隨我的方法。 不過, 我誠懇地希望,您會與我一同上路,認識自己, 反省自己生活片段中的喜(glad),怒(mad),哀(sad),驚(threat),從而找出怎樣地關顧自己, 使自己的生命活得更豐盛。

讀經:

詩篇 139:1, 7, 14, 17-18, 23-24節

和合本呂振中本
詩篇 139:1
〔大衛的詩,交與伶長。〕耶和華啊,你已經鑒察我,認識我。
詩篇 139:1
〔大衛的詩,屬於指揮集。〕永恆主阿,你察透了我,你認識我。
詩篇 139:7
我往哪裏去躲避你的靈?我往哪裏逃、躲避你的面?
詩篇 139:7
我往哪裏去躲避你的靈?我逃往哪裏去躲避你的面呢?
詩篇 139:14
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
詩篇 139:14
我稱謝你,因為你可畏懼而奇妙〔傳統:因為可畏的事我奇妙〕;你所作的很奇妙。你深深認識我〔傳統:我的心深深知道〕。
詩篇 139:17 - 18
17神啊,你的意念向我何等寶貴!其數何等眾多!
18 我若數點,比海沙更多;我睡醒的時候,仍和你同在。
詩篇 139:17 - 139:18
17所以對我、上帝阿,你的意念、何等寶貴!其總數、何等眾多!
18 我若數它,比海沙更多;到頭來〔有古卷:我醒來時〕,我仍和你同在。
詩篇 139:23 - 24
23神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
24看在我裏面有甚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
詩篇 139:23 - 24
23上帝阿,察透我,知道我的心!試驗我,知道我的意念!
24看在我裏面有甚麼損害的行徑沒有;引導我走永恆之道路哦!

背景:

詩篇標題: 這是大衛個人的祈禱詩, 也就是大衛在神面前靈裡的爭扎, 後來交給伶長詩班長, 譜成歌曲, 公開給他的子民。

詩歌重點:

小結: 詩人透過對自己內裡「壓力」,「逃避」,「恨惡」等感受, 深入地認識自己。 從而認識自己受造奇妙可畏, 進而增加對創造主的體會和認知, 於是從內心深處永生神發出呼求鑒察, 試煉和引導, 尋求有永恆價值意義的人生。

約翰加爾文的提醒
求主叫我深入地認識自己(knowledge of self),為的是更全面地認識神(knowledge of God),約翰加爾文說:「Without knowledge of self, there is no knowledge of God.(若不知己,則不知神)。」詩篇139:24–經文:「看在我裡面有甚麼損害的行徑沒有,引導我走永恆的道路哦。」

所以,「自我關顧」的起點不在關顧的方法,而是對自己和創造主的知識(knowledge)。每個人都是神的創作,一方面每個人都按照神的形象被造,另一方面,從神豐盛奧秘的「意念」中,每個我都有獨特的氣質(Temperament)和性格取向(Personality Traits)。

「自我關顧」是按著自我的氣質,性格取向,又朝向神創造目標所打造出來的愛和支持。

因此「自我關顧」的起點就是:「我是誰?」(Who am I?)。「我是誰?」這個課題往往可在文學、歌劇、人性學中可以碰得見,看得到。

「我是誰?」(Who am I?)

從歌劇「孤星淚」(「悲慘世界」Les Misereables)說起:

雨果(Victor Hugo)筆下的 「Les Misererables」描述了一個尋索,追問自我的片斷,1830浪漫革命前夕,故事的主角Jean Valjean因為偷搶一片麵包,慘受19年牢獄之災,在假釋之際(a parole begun)便開始一個尋找自我的過程。故事中,Digne地方一個主教 (Bishop of Digne),不計較Jean Valjean偷取銀燭台的惡行,反而面贈一對銀燭台,使警察釋放Jean Valjean。事隔多年,Jean Valjean不甘服假釋刑,早已埋名隱姓,向上爬成為一個市長,為了憐憫一個受苦的婦人Fortain,終於,暴露了自己假釋犯的身份,回想了自己牢獄的編號24601。現在,請分享這段歌劇的片段: 「Who am I? Who am I...24601.」

梁應安認識「自我」的故事
相比於JeanValjean的故事,戲劇性當然平淡得多,但對於我自己,卻是同樣的驚心動魄。第一個警號,耗盡(burn out)終於在兩年前出現: 早醒、善忘。Draining令我漸漸失去事奉喜樂的心。渡假肯定有幫助,可以充電過後不足三個月,人又回復耗盡的感受。於是,透過「九型圖」(Enneagram),我有機會了解我自己的氣質,也了解喜、怒、哀、驚背後的原委。

喜、怒、哀、驚是四種基本感受,有時它們在暗處出現,又會淡然消失。生活的忙碌,可能痳痺了這些感受,令人說服了自己,以為自己沒有甚麼重要的感受。紅樓夢故事中的林黛玉曾經以「也無風雨,也無晴」來形容她自己。其實,這正正是感受痳木的寫照。其實,每一天,每個人都會闖過喜怒哀驚的關口,留心每個關口,我們便可以打開心窩,涉獵自己內心世界。

蔡元雲醫生在<繁忙人的屬靈操練>一書中指出,很多人在開始默想的時候,總是說頭腦一片空白,想不起甚麼,也感受不到內心有何感受,蔡醫生卻回應道,人的內心不單只不是空白一片,而是內心感受是澎湃著呢?

就是這樣,長話短說,以下便是我部份的喜、怒、哀、驚的感受:

喜(Glad) -    我對別人有幫助
 -    別人有需要,我可以幫忙
 -    (ID: helper, I am useful)

驚(Threat) -    我對別人沒有幫助,所以迴避自己有需要
 -    我將來健康轉壞,負累家人,不再有用
 -    (ID: avoiding one's own need)

我的出路 (Holy New):

- 深切地反省關顧自己的霜�要點 (Critical self-awareness → selfcare)。
- 這需點來自對「損害」(詩139:24和合本「惡行」,呂振中本「損害」,NIV 「offensive way」的反省。
- Ohio俄亥俄州立大學社會工作學院副院長Mary Ellen Kondrat博士說: 這個「我」是知識的來源,是知識論(epistemological)的基礎。若這個 「我」未經反省,那這個 「我」不能夠真正地幫助別人,也無法幫助自己。
- 反省的重要性不在認識自己,瞭解自己,而在約翰加爾文所說的,我能否真正地認識神(knowledge of God),又如詩篇139:24中所說,是我蒙神引導,活在有永恆價值意義人生之中(和合本:永生)的重要的一步。
九型圖(Enneagram)幫助我了解到自己的屬靈氣質(Temperament)這是自我關顧的入門。有了它,我對我自己的喜怒哀驚有了深刻的體會和反省。我對自己的性情,對事物的反應,更有效地有所掌握。不過,九型圖(Enneagram)未能清楚地指出我的性格取向。也就是說我如向地吸收知識,取捨知識。所以,當我希望改善自己內在「惡行」(和合本),「損害」的時候,我發覺不能切實的掌握自己,關顧自己。經過七年的日子,我終於碰上一個應用瑞士心理學家(Carl Yung)容格的性格取向測試工具Myer and Briggs Type Indicator (MBTI®)。Myer和Briggs是女兒和母親的關係,她們由40年代開始,在美國賓夕凡尼亞洲設計了這一系列的測試,時至今日,MBTI®已經是每年售出二百萬套以上的專利心理測試,主持測試的人也要接受訓練,考取資格才可以帶領這個測試。

MBTI®測試工具並非認定一個人的性格。MBTI®祗是一個指標,這個指標顯示出一個人如何吸收知識和如何為自己作決定。透過MBTI®我可以深切地反省自己「情願選擇」 (Preference)更深入的認識自己。如果一個人對事物取向好像稻草,眾多稻草隨風飄動指出風的動向(Myer: straws in the wind)那麼一連串的 「情願選擇」更加可以尋找我的性格指標。

當然,MBTI®祗是眾多認識自已、尋找自己工具之一,在這裡我說清楚,在我所認識的範圍內外,有很多方法認識自己的光明或陰暗面。重要的是以省察自己作為關顧自己(self-care)的入門,不在於某個方法。

如果,用格蘭氐的假設,我的性格取向是一個反時鐘方向的系列, 1, 2, 3, 4 就是性格取向的發展階段。

    1	           1   2	        1   2	     1   2
E  Se  F  P → E  Se  Fi  P → E  Se  Fi  P →  E  Se  Fi
		 	                  ↓	           ↓
			                  3		     4   3
			                  Te	     Ni←Te
說了這一大串的話,可能令人一頭霧水,可是,了解這些性格取向,實在可以幫助我和我家人相處,又可以在自己的喜、怒、哀、驚之中認識自己和自我關顧。以下便是一個有關於 "怒"的真實故事。

在最近和太太及女兒的家庭崇拜之中,我拿著一瓶沙為例,說明神對人的意念像海沙一樣多。其間我旁及這瓶沙是某位師母送贈。我太太自然地提醒我,其實這瓶沙是另一位師母的禮物。我頓然用冷淡卻肯定的語氣說:「某位師母」。我太太還希望糾正我,結果我仍是冷冷的說了「某位師母」三個字。結果,當天晚上的家庭崇拜雖不至不歡而散,令人難過的是,好好的一個家庭崇拜也得草草結束了。

於是,當我安靜下來,我要問問自己為何我會這樣的「小氣」,平日我不是一個這樣小氣的呢? 反正是誰送的一瓶沙,根本無關重要。這個「小氣」的我會破壞我和我家人的關係。如果,我以認罪的方式,向太太和女兒致歉,也許會我可以壓抑自己那種莫明原委的「怒」,相信會短暫地修補和太太及女兒的關係。可是,這件事沒有根治。在缺乏自我知識 (knowledge of self) 之下,單單地怪責自己小氣,祗能修補於一時,日後,這種小氣再出現,甚至一再出現,必然會破壞家人關係,更令自己的內心產生內疚,甚至會以為禱告無效,神不保守這一類對神有不必要的誤會。

一瓶沙是很具體的(Sensing),神對人的意念如此豐富是令人感動的一刻。這具體(S)的沙觸動了內裡的感受(Feeling),不過這感受是內歛的、隱藏的(Fi)。這段時間內心的心情是澎湃的。這瓶沙是誰送的不是最重要,但卻產生著搖醒一個熟睡夢中人的 "忟憎"。這種"忟憎"馬上轉化為一種莫明,而不必要的怒氣。結果是家人關係受損。

在了解自己之後,我仍要向太太、女兒道歉。不過,我道歉之中,我仍然為發現自己的「惡行」「損害」而感到喜悅,我於是用詩篇139:23-24節向神禱告。自我關顧(self-care)是在神話語亮光之中求神鑒察(being searched by God)。在看到「惡行」「損害」之後得蒙上帝的救贖、赦免(redemption)。

對於一個50歲的人來說,家庭實在很重要,而保養、顧惜與家人的關係,令到自己可以和家結伴而行。於雁如是,祗有家人之間有著良好的關係,我與家人才可以結伴同行人生路,我才可以做到彼此關顧,完成自我關顧的過程。反之,家人關係破壞,雖同住一房,同檯吃飯,人生路上祗能獨自孤行。仿似加拿大的雁群南飛,它們 "人"字形的結伴而飛,不單只展示了美麗的圖案,原來這關乎它們的生與死,存與亡。 原來,加拿大雁"人"字形的飛行,是比一只雁多飛71%。意思是,如果一只雁祗可飛一千公里,它祗可以飛到美國的中部聖路易斯(St. Louise)一帶。嚴寒的冬季仍會叫它喪命。

反之,如果雁群若能結伴,以"人"字隊型飛行,它們可以飛到一千七百公里以外的加州或者墨西哥灣避寒。一只鳥兒尚且知道結伴而行,何況作萬物之靈的人類,豈不珍惜結伴而行的家庭,透過自我關顧(self-care)令到家人之間合理地相處,最終可以結伴而行。

根據研究,雁群中若一只患病或受傷,隊中另外兩只雁兒便會結伴它飛到地面,照顧它。雁尚且如此何況你我。

結語,Morningside公路旁一只雁,為受傷的雁哀嗚的故事。

Copyright © 梁應安 版權所有 James Yeng-On L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