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 學 說 需 求 》

第六章、第四節:單質的需求驗證

 

 

「單質」是指一樣物品只有一種質量,於是質多量多,質少量少,質與量相同。金是金,銀是銀;一金是一金,一銀是一銀(當然,我們是以純金或純銀算)。這與第五章所說的鑽石例子是不同的。鑽石多質,但因為幾樣「質」都被量度了,各有各的價,就變為多量。一粒鑽石的成交價,是多量多價的組合之價。我們若說多質而不說多量,是因為好些物品的多質沒有被量度,沒有每質分別定價。那所謂質(或稱質量──quality),只不過是沒有直接定價的其他量罷了。

我要先以一個「單質」的物品為例,來示範需求定律比較深入的用途:怎樣指定驗證條件而使需求量與成交量掛。我選的例子是影印紙張,一張一張地算價。當然,影印也可以有好些不同的「質」,但我們假設這些其他質不存在,或不重要。

我舉的例子,是世界上好些大學的教授可以申請而獲得一些研究金。這研究金不是交給教授,讓他為所欲為,而是由大學掌管。指明是某教授才可以用,但也指明是只能用於研究的──教授不能用研究金請情婦花天酒地一番。什麼是研究用途說得分明,而影印是其中容許的一項。

現在假設一位教授在大學裡影印,每張二毫,自己出錢是二毫一張,用由大學替他掌管的研究金也是二毫一張,後者由校方從研究金中扣取。再假設這教授有兩個不同的際遇,二者只能得其一。其一是校方一次過地給他加薪十萬元,可用作影印,也可以花天酒地。其二是獲研究金十萬,由校方掌管作研究用途,可以影印,但不可以花天酒地。在如上的兩個指定的不同局限下,你說哪項際遇這教授的影印數量比較多?同樣是二毫影印一張,加薪十萬或研究金十萬,哪方面的影印數量提升比較多?答案當然是研究金那項影印比較多。這答案的肯定性是與硬幣會向下跌一樣的。

要解釋為什麼一個教授獲得研究金的影印增加,肯定會比同樣數目的加薪為甚,我們可以有數之不盡的假說。我以需求定律推出來的假說是:可以花天酒地的加薪,一毫值一毫,但只限於某些研究項目的研究金,一毫之所值肯定低於加薪的一毫。若這後者一毫只值前者的六仙,那麼同樣是二毫影印一張,加薪之價是二毫,研究金之價是十二仙。價格下降,需求量就增加了。

在這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四個重點。

一、從加薪轉到研究金是局限的轉變,而這也是驗證條件的轉變了。只要我們能適當地選用驗證條件,解釋世事就如有神助。

二、驗證條件用得好,需求量與成交量在邏輯上的動向相同,所以這二者算是掛了。上述的例子,意圖的需求量與事實的成交量的增減動向是相同的。

三、我不管你發明任何其他假說,但在我指定的驗證條件下,我的假說會被驗證為對而你的可能錯。若你的被推翻了,那麼同一驗證一對一錯,就成為關鍵驗證。這顯然是要靠驗證條件選擇得好才可以達到的。

四、那所謂其他因素的變或不變,在上述的假說中我們可以置之不理。只要驗證條件選得好,能使這條件之變成為重要的邊際轉變,其他因素就變得無關宏旨了。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