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 學 說 需 求 》

第四章、第五節:內凸定理

 

 

我們可以安全地再增加行為的約束。這就是等優曲線一定是內凸(向左下彎曲)的,像《水滸傳》中的小李廣花榮的「彎弓如滿月」地向左下角彎之。(是打趣,不一定很彎,微彎也及格了。)這個約束(等優曲線不是直線也不向外凸)叫作「內凸定理」(Convexity postulate)或「邊際替換意圖下降定理」(Postulate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含意明顯不過。假若功用數字不變(在同一等優曲線上),一個人擁有的甲物品愈多,其願意以乙物品替換甲物品的意圖就必定下降。這個定理安全可靠,但替換要在同一的等優曲線上。要是這個人的財富或收入增加,跳到功用數字較高的等優曲線,邊際替換的意圖就可能改變了。這是功用分析對行為推斷的一個大難題,使理論結構失卻了對行為的一個最重要的約束。此是後話,按下不表。

回頭說以同一等優曲線來推斷行為,內凸定理有一個結論,可惜用場不大。這結論是,如果某物品的價格下降,這物品的需求量就必定增加。這是因為價格永遠是相對的,說某物品的價格下降是指需要付出的其他物品的代價下降了。這樣,邊際上的替換意圖下降就會促使價格下降的物品增加了需求量。

困難是等優曲線與其功用數字是空中樓閣,是經濟學者想出來的腦中之物,真實世界沒有這條曲線,所以我們無從知道一種物品的價格下降,人的選擇是否還在同一曲線上。邏輯的推論是:價格下降,對一個消費的人來說,實質的收入會增加,所以這個消費者會跳到較高的等優曲線上去。更上一層樓,替換的邊際意圖可能改變了,那怎麼辦?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