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 學 說 需 求 》

第三章、第一節:物品的定義

 

 

「物品」是從英語「goods」這個字翻譯過來的。因此,「物品」這一詞有很廣泛的含義。它不僅可釋義為產品(product)或商品(commodity),也包括服務(service)、友情、聲望、空氣、清潔、幽靜、愛人、愛,等等。凡是有勝於無的東西,不管是有形或無形,都是「物品」——「有勝於無」是經濟學上的「物品」定義。從個人的角度看,親生的孩子、江上的清風、山間的明月,都是有勝於無;美麗的相貌、可信的聲譽、動聽的聲音、溫馨的回憶、思考的能力,等等,都是物品。

物品可分為兩大類:其一是經濟物品(economic goods);其二是免費物品(free goods)。物品的定義是有勝於無,而在有勝於無之中,有一大部分是多勝於少的。「多勝於少」是經濟物品的定義。這定義中的「勝」,是很客觀的。

假若我們將五兩黃金分為兩份,一份三兩,一份二兩,由人隨意選擇,被人選取的那份是三兩,那麼黃金就是經濟物品了。兩相比較,被選取的那一份就算是較為優勝了,究竟是好還是壞,是否有益身心,卻是無關宏旨的。因此,「勝」在這裡並無主觀或價值觀的內容。

「多勝於少」的經濟物品,在現實的世界中數之不盡。黃金白銀、葡萄美酒、鮑參翅肚、水果蔬菜、衣食住行、旅遊憩息、天倫之樂,等等,都是經濟物品,因為這些都是多一點比少一點為優勝的。

在所有的物品中,有一小部分是有勝於無,但卻不是多勝於少的。其原因是這種物品供過於求,即使再多一點也沒有用,所以多勝於少就說不上了。這樣的物品不多,而最常被引用的例子是空氣。在空氣清新的地區,空氣用之不竭,沒有人會爭取多一點空氣。空氣雖然是非常重要,但也只能說是有勝於無,不是多勝於少。空氣於是就成為一種免費物品而非經濟物品。話得說回來,在人煙稠密之區,空氣污濁,要多一點新鮮空氣就變得很現實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新鮮空氣就再也不是一種免費物品,而是一種經濟物品。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