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 學 說 需 求 》

第一章:科學的方法

 

 

        我坐在書桌前,拿起筆來,想人類在科學上的驚人成就。科學是有系統地解釋現象的學問,這是很有意思的。人為萬物之靈,一點不錯:我們腦子的發達,與其他生物相比,距離不可以道里計。感情的表達是藝術;理智的分析,卻是科學了。但人的感情往往與理智混淆。這樣,科學上的推斷可能被感情左右,搞得拖泥帶水,但也可以精彩絕倫,使人覺得妙不可言。是的,科學可以有藝術的美。

        向美追尋,是人之常情,所以科學也有「唯美派」。但科學的本質可不是藝術。前者是以闡釋現象為主旨的。另一方面,人到底是人,不能冷若冰霜,半點感情也沒有。因此,說某一個科學理論是一件藝術作品,是恭維的話了。問題是,僅僅是美而不能解釋現象的,是美中的不足,失卻了科學的功能。科學家既然是人,我們不能期望他們是人類的例外,毫無感情,但感情是不可以在科學上濫用的。原則很簡單:科學的著作可以將客觀分析與主觀感情結合、並用,但二者要分得很清楚。只要能這樣做,科學文字倒大可加上感情之辭,點綴一下,減少枯燥,增加其可讀性。

        以經濟學來說,主觀感情與客觀分析的清楚劃分是比較困難的。這並非說不能做到,而是比自然科學——如物理、化學等——困難。經濟學是解釋人類行為的科學。困難是,經濟學者也是人,於是就難以避免地將自己的價值觀連帶在一起,甚至以主觀的喜惡作為科學的結論。優秀的經濟學家在分析時有「忘我」之能;這是一心二用的本領了。天生有所不逮者,則要多加鍛鍊的。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