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世界
Review: 
高現代化城市:一個實驗和批評
Scott, James (1998), “The High-Modernist City: An Experiment and a Critique”, in Seeing Like a State.

    在這篇文章中,James Scott介紹柯比意的高現代化城市(high-modernist city)的烏托邦計劃,以及這些想法如何在第三世界的行政城市中執行,例如巴西的Brasilia 和 印度的 Chandigarh. 他同時舉出Jane Jacobs從一個女人的觀點及日常都市經驗批判高現代的都市主義. Scott 認為柯比意並沒有從城市的過去中尋求城市的規劃, 而是利用幾何和標準化做為理想城市計劃的普遍性原則. 而營造業的工業化也有助於形成普遍性的技術語言, 以達成一個簡單的,重複的,標準化的城市地景. 根據層級的功能區分更進一步將城市分區為工作場所,住宅區, 購物和休閒中心,以創造效率和避免混亂,好讓國家方便管理和控制. 城市中心被設計成是城市的大腦, 因此可以支配並殖民其他的邊緣地區. 

    Scott以Brasilia為例, 看這個城市如何根據柯比意的原則而設計成一個新巴西的新首都. Brasilia 是一個國家強力作用下為國家公僕設計的首都,同時它的設計也消除了城市與廣場上的公共生活. 結果,在計劃下的Brasilia 的日常生活是空白, 重複而嚴謹的. 然後, Scott繼續揭露Brasilia 城市規劃的代價是居住在邊緣地區,花費大量通勤時間到市中心工作的工人和窮人. 

    同時,Scott提出對照的Jane Jacobs 的民族學和日常生活都市社會學來進行城市的觀察和規劃. Jacobs 認為日常生活實踐的邏輯呈現了豐富而非正式的公共生活, 具體化了多樣性,混合使用和複雜性. 她認為這些可能會冒犯現代規劃師的美學眼光的外表上的失序,其實是一種動態活力的符號, 並且呈現一種複雜的高度發展的秩序的形式. 最後,Scott結論高現代化城市是為國家權力和控制而服務的,因此城市規劃師必須簡化規劃過程的工作, 以創造一個一致化的城市地景來服務國家主權. 然而, Scott 並沒有在文章中解釋為何大部分的高現代都市都是蓋在第三世界國家? 這些國家有足夠的自主性去選擇另類的城市規劃, 像 Jane Jacobs 所提供的視野? 如果這些國家沒有這樣的自主性, 又是為了什麼? 在這樣的情況中,城市規劃師又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在第三世界的脈絡當中, 我們要如何重新思考一個另類的 ‘城市規劃’?
 


 
 
上一篇     回第三世界首頁  回寫作廚房首頁    下一篇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