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叮嚀-- 味患離   
[ 回到前面 ]

十四、味患離

        四諦,就像解決問題的「四大綱領」,味、患、離,就像三個「實行細則」,指導著修行者「苦滅」的過程。

 

        128.凡愚眾生,不如實知色、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
        于色不如實知故,樂著於色;樂著色故,復生未來諸色。如是,受、想、行、識。
        當生未來色、受、想、行、識故,於色、受、想、行、識不解脫,我說彼不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雜·四四)

        ※如果不明白苦、集、滅、道、味、患、離,那麼,是永遠沒有機會脫離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的。

 

        129.緣色生喜樂,是名色味。
        若色無常、苦、變易法,是名色患。
        若於色,調伏欲貪、斷欲貪、越欲貪,是名色離。(雜·一O四)

        130.欲味:於此五欲之中,起苦、樂心,是謂欲味。
        欲過:辛苦而獲財業,是為欲眾大過。現世苦惱,由此恩愛,皆由貪欲:作此勤勞,不獲財寶,便懷愁憂苦惱;獲財貨,恐後亡失;費散財貨,心意錯亂;共相攻伐,死者眾多。緣此欲本,不至無為。
        復次,欲者亦無有常,此欲變易無常者,此謂欲為大患。
       舍欲:審知欲為大患,能舍離欲,己身作證,是謂舍欲。
        色味:見女姿色端正,起喜樂想,是謂色味。
        色過:若後見彼女(老、病、死、屍、腐、骸),本有妙色,今致此變,于中起苦、樂想,是謂色為大患。
        復次,此色無常、變易,不得久停,無有牢強,是謂色為大患。
        舍色:除諸亂想,於色不著色,深知為大患,能知舍離,己身作證,是謂舍離於色。
        痛味:得樂痛、苦痛、不苦不樂痛時,便知我得樂痛、苦痛、不苦不樂痛。
        痛過:痛者無常、變易之法,是謂痛為大患。
        舍痛:除諸亂想,於痛不著痛,如實知其為大患,能知舍離,是謂舍離於痛。(增·一八三)

        ※不論是令人愉悅的,或是令人痛苦的,只要人們難以忘懷,就算是處在「味」的狀況中了。痛苦的「味」,故然是「禍患」,即使是愉悅的「味」,在終究會無常變化的情形下,也必然要轉為痛苦的「味」,而成為「禍患」的。
        人們為什麼會難以忘懷呢?追根究底,還是因為欲貪!
        所以,解決禍患的唯一辦法,就是舍離欲貪,這是「離」的真正含意了。
        因此,經中說,「離」就是「除諸亂想」;就是「調伏欲貪、斷欲貪、越欲貪」。

 

        131.世尊告諸丘:我昔於色味、色患、色離有求有行。
若於色味、色患、色離隨順覺,則於色味、色患、色離,以智慧如實見。
        如是,受、想、行、識。(雜·一四)

        ※隨順覺,就是從如實觀察因緣中,覺了味與患,而終能隨順出離的。
      「離」,也譯為「舍」。這不是逃避,也不是厭世,而是「除諸亂想」;「調伏欲貪、斷欲貪、越欲貪」。

緣色生喜樂,是名色味。若色無常、苦、變易法,是名色患。若於色,調伏欲貪、斷欲貪、越欲貪,是名色離。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