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客日誌     

回到目錄

歡迎您的參觀,這是知客隨筆紀錄的地方,也許您可以更了解本網站的精神,也許您也會因此更加喜歡這裡...

[ 網站工作隨筆 ] [ 訪客來信與回應 ]

   
◎ 淨業講堂網站的宗旨--------淨業的推廣                      淨業講堂知客 合十

        也許您在佛法學習上,只是剛入門,但觀無量壽經提倡有三種淨業,您一定不可不學!因為這「三種淨業」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無論您是修學那個宗派法門,這都是根本法與基礎。所謂的三種淨業則是入學必備的條件。

        第一條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此條是人天的福報,是最基本的,做人,升天也要以這為基礎。孝親與敬師是求學的根本。
        因父母是生育我們的恩人,要知恩報恩!老師是生我們法身慧命的恩人,智慧道德是老師教的,所以老師的恩德與父母是相同的。
        佛法修學的次第,常以四大菩薩為代表,猶如大學內有四個學院組成,四大的菩薩就是中國的四大名山,九華山地藏菩薩,普陀山的觀音菩薩,五台山的文殊菩薩,峨嵋山的普賢菩薩。這四大菩薩代表佛法教學的四個重要課目,等於四個學院,這也是佛法的綱領,不管多少宗派、經論,都出不了這四個範圍。
        學佛要從地藏學起,佛講的地是比喻我們的心地,心地裡的寶藏是無盡的,蘊藏有無限的智慧、德能與才藝。心地裡所有的都與佛一樣,沒有差別。只因我們不知去開採它。佛陀教育就是教人開採心地寶藏,而孝親尊師就是開採心地寶藏最重要的工具,故佛陀教學重視孝親尊師。所以地藏經就是佛門的孝經。
        慈心是佛心,佛菩薩的心,慈心從孝敬心擴展出來的大慈大悲心,在佛法中,觀世音菩薩代表大慈大悲的精神,它是建立在孝敬的基礎上,沒有孝敬心,絕對不會有慈悲心,我孝順自己的父母,也要孝順天下一切人的父母,這個心擴大。我敬自己的老師,進而尊敬一切眾生,這樣就是大孝、大敬,就成為觀世音菩薩的慈悲,這是佛法修學的程序。慈心是德之用,是現在心,非指過去或未來,指現在一念心,至誠是心之本體。慈之德用是十善業,修學十善,十善之體就是慈,佛門慈悲為本。慈,就是現在一念心,佛告訴我們,善惡果報是真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實,佛都不能改變。

        第二條是「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此條是小乘的福報,受持三歸(覺、正、淨三寶)在佛法修學上是很重要修學條件。佛法以「戒」為師,沒有戒,佛法就不存在。它代表行為的準則,所以必須不犯威儀,才能真正守戒守法。因此受持三皈是佛法的入門,具足眾戒是修行的根本。

        第三條是「發菩提心,深信因(念佛)(成佛),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此條是菩薩福,是最究竟圓滿的福執,但它一定以前面兩福為基礎才能建立。這三種福好比三層樓,底下一層是上面一層的基礎,上面一層必須要根據下面一層才能建立。菩提心就是覺心。
        「深信因果」:善惡因,善惡果報,絲毫不爽。為何證得菩薩果位還要深信因果?須知此地所指的「因果」不同其他的因果,而是指念佛成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因為菩薩唯一的目標就是要成佛,所以要深深相信念佛成佛這一因果。大乘經典有八萬四千法門,唯獨念佛成佛是真正的因,真實的果。佛的一切經中講成佛的理論與修學方法,最圓滿透徹,就是在《無量壽經》裡,這是佛經中的第一經,念佛成佛,念九法界就成九法界,這是佛法講的萬法唯心造。觀經講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讀誦大乘」:經典要常常唸,一切以經典做標準,來修正自己的思想、見解、行為。用佛法的標準,建立共識,以佛為師,以佛為友,作為我們的真實依靠。
        「勸進行者」:即實踐力行,菩薩事業。就是勸自己努力精進,同時也要勸勉大眾學佛,這也是我們的責任「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求生淨土,是超世永恆圓滿的智慧。

1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