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释疑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Table of Contents

  1. 太极拳有多少种?
  2. 为什么叫太极拳?
  3. 太极拳对口部有什么要求?
  4. 为什么练太极拳特别强调放松?
  5. 练太极拳是 "松腹" 还是"实腹" 好 ?
  6. 练太极拳怎样注意眼神?
  7. 什么叫"中正安舒"?
  8. 太极拳为什么又叫做十三势?
  9. 怎样才能做到"意气合一"?
  10. 练拳时发声好不好?
  11. 练太极拳怎才能做到"用意不用力"?             
  12. 太极拳中的"阴阳虚实"具体指是什么?
  13. 练功后, 满身虚汗说明什么?
  14. 太极拳讲柔中寓刚, 为什么"柔"能产生巨大的力量?
  15.         

                                                           

     


                                             

    太极拳有多少种

    太极拳可分为三系五类

    一, 三系: 大架式- 陈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 八十八式太极拳和简化太极通常多采用大架. 大架式的特点是拳式舒展大方, 轻灵沉稳兼而有之

    中架式 - 以吴式太极拳为代表, 其拳架大小适中, 长于柔化.

    小架式 - 以孙式, 武式太极拳为代表, 拳式小巧紧凑, 步活身灵

    二, 五类 : 杨式太极拳; 匀缓柔和, 舒展大方

    陈式太极拳 :刚柔相济, 快慢相兼, 有新架老架大架小架之分.

    吴式太极拳: 柔和紧凑, 大小适中

    武式太极拳: 动作灵活, 步法轻捷

    孙式太极拳: 与武式太极拳特点相近, 开合鼓荡, 小巧紧凑, 步活身灵

    回目录

    为什么叫太极拳?

    太极拳分阴阳, 而太极拳动作处处分虚实所以称为太极拳.

    太极图分阴阳, 而太极拳强调全身放松, 虚灵顶劲, 含胸拨背, 沉肩坠肘, 气沉丹田, 即要做到上虚下实, 所以称为太极拳.

    太极图是圆的, 太极拳动作多呈弧形, 也是圆的, 所以称为太极拳

    回目录

    太极拳对口部有什么要求?

    对口部的要求可分为唇, 齿, 舌, 及唾液等四个方面

    唇 :  嘴唇即不可紧闭, 又不宜大张, 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轻轻自然闭合或微微张开. 一般, 嘴唇长的人适于自然闭合, 嘴唇短或有鼻病不便用呼吸的人适于微微张开.

    齿 :  牙齿不可咬紧, 应稍微离开, 保持休息状态的自然咬合间隙, 这样咀嚼肌也能保持放松, 有助于唾液分泌.

    舌 : 舌自然平放或舌尖轻抵上腭; 抵得太靠后, 反而紧张,  抵的地方应是普通话读 "一" 字音是舌头自然向上轻顶之处, 这样有利唾液排出

    唾液 : 有唾液时应随时咽下, 不可吐出, 能预防口咽干燥. 根据近年研究结果, 唾液中不仅有唾液淀粉酶, 而且还有脂酶, 过氧化氢酶, 精氨酸梅, 脱水酶等. 唾液中的蛋白酶和辅酶能与食物发生去聚合作用, 有助于提高食欲. 近年来还有人认为唾液有防癌作用. 唾液腺还有内分泌功能.

    回目录

    为什么练太极拳特别强调放松?

    松与紧是对立统一的, 是相辅相成的.

    人在工作, 运动和觉醒时, 精神和躯体都无意中偏于紧张状态.

    有些病人, 尤其是患神经衰弱, 高血压等慢性病人, 精神多于病理的紧张状态, 即使在休息的时候, 有时也处于咬牙, 耸背, 握拳等不应有的紧张状态.

    松对于紧来说是一种休息, 是消除疲劳, 减少能量消耗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武术领域里流行这样一句话: "宁练筋长一分, 不锻肉厚一寸".

    回目录

    练太极拳是"松腹"还是"实腹"好?

    其实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是一个问题的两方面. 只有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腹肌紧张, 也就是说做到 "松腹", 才能保持呼吸深长匀静, 加大腹式呼吸或横膈膜运动, 使腹内压变化加大, 从而使腹内脏器得到"按摩", 改善气血液循环, 促进营养的吸收和新陈代谢. 这样渐渐就象有 "气" 充实于腹内, 也就是所谓 "实腹". 气沉小腹. 由此可见, 能 "松腹", 才能达到 "实腹", 而且 "实腹" 绝不是使腹肌故意紧张, 而是指 "腹内松净气腾然", 地气充于腹的感觉.

    初练太极拳的人要从松腹练起, 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有 "实腹"的感觉出现, 决不要急于追求 "实腹". 如果故意努气, 反而会破坏 "实腹" 境界的出现.

    回目录

    练太极拳怎样注意眼神?

    在每一个动作中通常是一手进攻, 一手防守. 练习时要看进攻的手. 也就是看较前方的手. 在定势时眼神自食指或中指尖端向前方延展及远. 在随同主要进攻手运转的同时,目光宜灵活有神, 又要兼顾上下左右, 避免呆视或斜视, 也不应故意做成皱眉瞪眼的样子. 眼要自然睁开, 做到 "威而不猛", 表现出沉着, 舒展, 活泼, 严肃的神气.

    对病弱的人, 极度神经衰弱者, 眼随手运的练法感到头晕不适时, 可以 "眼若垂帘", 似睁非睁, 似闭非闭. 所以, 根据具体情况眼睛似非睁, 似闭非闭练拳式可以的.

    回目录

    什么叫 "中正安舒"?

    中正安舒是指练拳时躯干要保持自然舒展. 端正安稳(有的太极拳种偶尔有前俯后仰). 所谓"无使有凹凸处, 无使有缺陷处". 就是练拳时不能使关节做成不灵活的死弯, 不能使腰腿的方向不顺当, 致身体觉得别扭, 不舒适自然, 违背中正安舒的要求.

    回目录


    太极拳为什么又叫十三势?

    根据旧说, 十三势系指五行八卦, 五行是金, 木, 水, 火, 土, 比喻太极拳的五种步法, 八卦是乾, 坤, 坎, 离,, 震, 兑, 艮. 比喻太极拳的八种手法

    太极拳五种步法为前进, 后退, 左顾, 后盼和中定. 太极拳的八种手法, 即绷, 捋, 挤, 按, 采, 裂, 肘, 靠, 搭配在八个方向: 东, 西, 南, 北, 东北, 西北, 东南, 西南. 这八方与前者五步合称为十三势.

    回目录


    怎样才能做到"意气合一"?

    正确的做法是: "气"和意识也要和肌肉运动一样, 有张有驰, 时隐时现, 轻轻引导. 譬如, 搂膝拗步的推掌, 意识也应由微渐著, 掌到达终点时意识要贯注于指端, 这时指端麻胀等 "气"运行感觉显著, 手臂回收时, 意识也应由显而微的进行, 这时也可以对 "气"的运行稍加注意或干脆将 "气"忘却. 这就是所谓的 "意气合一". "意气须换得灵, 乃有圆活之趣, 所谓变换虚实也".

    回目录


    练拳时发声好不好?

    根据前人经验 , "嘿"音特别有利于身势下沉, 加大手臂的弹性绷劲, 增强爆发力. "嘿" 音用于医治疾病, 则以"呵" 音收效较恒, 有益于气血下行. 但 "呵"音宜与呼气等长, 且出声不宜大, 自己微有所觉即可. 无论是 "嘿"音 或 "呵"音, 都是呼气时偶尔配合几次, "呵"音可连续配合六, 七次.

    练拳时与人讲话, 会破坏呼吸的自然深长和节奏, 破坏练拳时的注意力集中, 影响锻炼效果, 因而最好不边说边练.

    回目录


    练太极拳怎样做到"用意不用力"?

    首先要把拳架练熟, 初学者因动作不熟, 顾此失彼, 精神容易紧张. 动作熟练后, 思想才容易专一, 才能逐渐做到"心静". 李亦畲在<五字诀>中指出: "心不静则不专", 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 古要心静. "走架能 "心静专一", 然再:"心静用意", 要全神贯注地用意来引导动作. 如手向前按, 先要有向前按的想象, 动作要跟着意走, "意动形随", 意不中断, 动作也不中断. 这就是<十三势行功歌诀>中要求的"势势存心揆用意".  在"先在心, 后在身" 以意引导动作的锻炼过程中, 全身松开, 节节贯串, 不使有丝毫拙笨之力, 从而达到"用意不用力" 的拳艺境地.

    回目录


    太极拳中的"阴阳虚实"具体指是什么?

    王宗岳在 <太极拳论>中说: "太极者, 无极而生, 阴阳之母也." 意为在一个统一体(太极)中, 包含着两个互为其根的对立面(阴阳), 它们互为依存, 互为转化, 此消彼长, 彼消此长, 如两鱼游于水中, 互为粘依, 互为走化, 不顶不抗, 不丢不匾. 在具体实践中, 太极拳家以柔, 吸, 引, 化, 收, 蓄, 入, 来, 退, 屈, 虚, 合为阴: 以刚, 呼, 击, 打, 放, 发, 出, 往, 进, 伸, 实, 开为阳.

    李亦畲在<五字诀>中说: "一身之劲. 练成一家, 分清虚实", 所以, "分清虚实"也是练好太极拳的一个重要原则. 怎样分清虚实?

    1. 从意念上说, 如意念集中于右手, 则右手为实, 左手为虚; 意念集中于左手, 则左手为实, 右手为虚.

    2. 从动作上说, 在行拳过程中, 主要运动或发力部位为实, 要适度用力; 次要或从属运动部位为虚, 用力要轻. 如身体重心所在腿为实, 承受身体重量百分之六七十; 另一条腿相应为虚, 承受身体重量百分之三四十.

    3. 从实用上说, 刚发为实, 柔化为虚. 在 "分清虚实"中, 要注意做到, 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 虚实潜换, 变化灵活.

    回目录


    练功后, 满身虚汗说明什么?

    气功是医学中的瑰宝, 不论是静功, 动功还是动静相兼的功法, 都能达到调整阴阳, 疏通经络, 和畅气血, 培益真气, 祛病强身, 延年益寿的效果. 练功后会感到精神饱满, 疾患好转, 食欲增加, 身轻体健. 出汗是自然现象, 它是经络畅通, 气血和顺, 五脏六腑得到了按摩濡养, 增强了脏腑功能的反映, 这时好现象, 要继续练功不要生疑.

    练气功从不会练到会练; 以不健康到健康是有过程的. 初练气功者首先要掌握功法的要领和注意事项, 循序渐进, 在时间上也要从少到多. 对身患疾病, 气虚体衰的人, 练功不宜过累, 为了尽快恢复健只有蛮练, 硬练, 这不但取不到好的结果, 反而会给身体带来不适, 俗话说, 欲速则不达, 真气是逐渐积累起来的, "先天之气" 靠 "后天之气" 补养, 所以, 气虚体衰的人除每日练功外, 还要调整饮食增加营养, 出汗宜少不宜多, 练功以微微见汗为宜.

    回目录


    太极拳讲柔中寓刚, 为什么"柔"能产生巨大的力量?

    练太极拳强调"以柔化为主, 刚柔相济" 的练功方法, 要求练习者在柔化运动中使全身有意识的放松. 以意带气, 以气带力, 意注丹田, 气沉丹田, 都是在放松和有意识地练功中才能产生出来的效果.

    这种有意识的松放, 收缩每开合, 虚实的转换, 经过长期的锻炼逐步产生一种 "弹簧" 内劲. 这种内劲在日常的工作劳动中是不会产生出来的, 而是在长期的有意识的练功中求到的. 它外似柔软而内劲则极刚, 功夫愈大内劲藏的也就愈深愈强,

    回目录


    柔 佛 州 太 极 健 身 总 会 居 銮 县 会  正页

    Persaturan Tai Chi Chuan Negeri Johor
    Copyright © 2004  [柔佛居銮太极健身县会]. All rights reserved.
    Revised: 09/05/05.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