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一代名家李雅轩

招式: (上) 拦雀尾

    

   杨澄甫名师表演揽雀尾

      

     

 

杨澄甫名师

               (左)白鹤亮翅, 手挥琵琶, 左搂膝拗步, 进步搬拦捶, 玉女穿梭       

                                        杨式太极拳

太極拳說十要     楊澄甫口述   陳微明筆錄

1. 虛靈頂勁 頂勁者,頭容正直,神貫於頂也。不可用力,用力則項強,氣血不能流通,須有虛靈自然之意。非有虛靈頂勁,則精神不能提起也。

2. 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內涵,使氣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則氣擁胸際,上重下輕,腳跟易於浮起。拔背者,氣貼於背也,能含胸則自能拔背, 能拔背則能力由脊發,所向無敵也。

3. 松腰 腰爲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後兩足有力,下盤穩固;虛實變化皆由腰轉動,故曰:命意源頭在腰際,由不得力必於腰腿求之也。

4. 分虛實 太極拳術以分虛實爲第一義,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則右腿爲實,左腿爲虛;全身皆坐在左腿,則左腿爲實,右腿爲虛。虛實能分,而後轉動輕靈,毫不費力;如不能分,則邁步重滯,自立不穩,而易爲人所牽動。

5. 肩�� 肩者�肩��_下垂也。若不能松垂��杉缍似穑�t�庖嚯S之而 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墜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懸起,則肩不能沈, 放人不遠,近於外家之斷勁矣。

6. 用意不用力 太極拳論雲: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練太極拳全身鬆開,不便有分毫之拙勁,以留滯於筋骨血脈之間以自縛束,然後能輕靈變化,圓轉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長力?蓋人身之有經絡,如地之有溝壑,溝壑不塞而本行,經絡不閉則氣通。如渾身僵勁滿經絡,氣血停滯,轉動不靈,牽一發而全身動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氣即至焉,如是氣血流注, 日日貫輸,周流全身,無時停滯。久久練習,則得真正內勁,即太極拳論中所雲:“極柔軟,然後極堅剛也。太極拳功夫純熟之人,臂膊如綿裹鐵,分量極;練外家拳者,用力則顯有力,不用力時,則甚輕浮,可見其力乃外勁浮面之勁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動,不足尚也。

7. 上下相隨 上下相隨者,即太極拳論中所雲: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 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也。手動、腰動、足動,眼神亦隨之動,如是方可謂之上幣相隨。有一不動,即散亂也。

8. 內外相合 太極拳所練在神,故雲:神爲主帥,身爲驅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舉動輕靈。架子不外虛實開合;所謂開者,不但手足開,心意亦與之俱開,所謂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與之俱合,能內外合爲一氣, 則渾然無間矣。

9. 相連不斷 外家拳術,其勁乃後天之拙勁,故有起有止,有線有斷,舊力巳盡,新力未生,此時最易爲人所乘。太極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終,綿綿不斷,周而復始,迴圈無窮。原論所謂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又日運勁如抽絲,皆言其貫串一氣也。

10.動中求靜 外家拳術,以跳擲爲能,用盡氣力,故練習之後,無不喘氣者。 太極拳以靜禦動,雖動猶靜,故練架子愈慢愈好。使則呼吸深長,氣丹田,自無血脈憤張之弊。學者細心休會,庶可得其意焉。

 

                             杨 式 太 极 拳 118  式

 

  1    预 备 式   41    高 探 马   82    抽 身 下 势 
  2    起 势   43    右 分 脚   83    左 金 鸡 独 立
  3    棚 手   44    左 分 脚   84    右 金 鸡 独 立
  4    揽 雀 尾   45    左 搂 膝 拗 步   85    右 倒 撵 猴
  5    单 鞭   46    右 搂 膝 拗 步   86    左 倒 撵 猴
  6    提 手 下 势   47    进 步 搂 膝 栽 捶   87    右 倒 撵 猴
  7    白 鹤 亮 翅   48    翻 身 撇 身 捶   88    斜 飞 式
  8    左 搂 膝 拗 步   49    卸 步 搬 拦 捶   89    提 手 下 势
  9    手 挥 琵 琶   50    右 蹬 脚   90    白 鹤 亮 翅
  10    左 搂 膝 拗 步   51    左 打 虎   91    左 搂 膝 拗 步
  11    右 搂 膝 拗 步   52    右 打 虎   92    海 底 针
  12    左 搂 膝 拗 步   53    回 身 右 蹬 脚   93    闪 通 背
  13    手 挥 琵 琶   54    双 峰 贯 耳   94    翻 身 撇 身 掌
  14    左 搂 膝 拗 步   55    左 踢 脚   95    卸 步 搬 拦 捶
  15    进 步 搬 拦 捶   56    转 身 右 蹬 脚   96    上 步 揽 雀 尾
  16    如 封 似 闭   57    落 步 搬 拦 捶   97    单 鞭
  17    十 字 手   58    如 封 似 闭   98    右 云 手
  18    抱 虎 归 山   59    十 字 手(上 半 趟 完)   99    左 云 手
  19    斜 拦 雀 尾   60    抱 虎 归 山    100    右 云 手
  20    斜 单 鞭   61    斜 揽 雀 尾  101    左 云 手
  21    肘 底 捶   62    斜 单 鞭  102    右 云 手
  22    右 倒 撵 猴   63    右 野 马 分 鬃  103    单 鞭
  23    左 倒 撵 猴   64    左 野 马 分 鬃  104    高 探 马
  24    右 倒 撵 猴   65    右 野 马 分 鬃  105    白 蛇 吐 信
  25    斜 飞 式   66    棚 手 上 势  106    翻 身 右 蹬 脚
  26    提 手 上 势   67    揽 雀 尾  107    进 步 搂 膝 指 裆 捶
  27    白 鹤 亮 翅   68    单 鞭  108    上 步 揽 雀 尾
  28    左 搂 膝 拗 步   69    左 玉 女 穿 梭  109    单 鞭
  29    海 底 针   70    右 玉 女 穿 梭  110    抽 身 下 势
  30    闪 通 背   71    左 玉 女 穿 梭  111    上 步 七 星 捶
  31    翻 身 撇 身 捶   72    右 玉 女 穿 梭  112    退 步 跨 虎
  32    卸 步 搬 拦 捶   73    棚 手 上 势  113    转 身 摆 莲
  33    上 步 揽 雀 尾   74    揽 雀 尾  114    开 弓 射 虎
  34    单 鞭   75    单 鞭  115    卸 步 搬 拦 捶
  35    右 云 手   76    右 云 手  116    如 封 似 闭
  36    左 云 手   77    左 云 手  117    十 字 手
  37    右 云 手   78    右 云 手  118    收 势
  38    左 云 手   79    左 云 手
  39    右 云 手   80    右 云 手
  40    单 鞭   81    单 鞭

 回 正 页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