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癌手册 六、吃素可以防癌


吃素可以防癌

    国家卫生研究院

  长庚医院肿瘤科 赖基铭医师

  素食者以谷类、豆类、蔬菜及水果为主,其罹患癌症的机会是否比一般人低,的确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在台湾,我们虽然没有详细的统计资料,显示尼姑、和尚或一般宗教素食者得癌症的比率较低,但从国内外一连串报告,素食确实可以降低患癌的危险性,比起喜吃鱼肉者好发癌症,有极明显的差异。

 美国德州大学 詹森博士,曾陆续作了一系列流行病学的调查统计与观察,而提出一项癌症成因的假说,他认为癌症的发生,和细胞早期电离子(钠、钾离子)的变化有关,他经由对地质、地理、人种、饮食生活方式、食物、年龄、纬度/高度等研究,举证历历,进而提出这种理论——当细胞内的钾离子(K)愈高,钠离子(Na)愈低(即钾比钠之比值愈高),患癌的危险性就愈低,反之则增加。当研究素食者其体内及尿液中电离子含量变化,及食物含量的比对分析,皆符合这项说法,因此吃素可以防癌,除了有统计上的资料支持外,学理上也获得印证。

  根据詹森博士所作的食物中电离子含量的分析,显示谷类、豆类、水果及蔬菜都是属于有较高钾/钠比值的食物,反观鱼、肉等动物食品虽然有相当的钾离子含量,但因钠离子含量偏高,使得钾/钠比值大大降低。

 吃太碱(含过多的钠离子)食物的民族,像日本、韩国及中国,罹患胃肠道癌皆有明显增加,如:食道癌、胃癌、肝癌等,而日本的胃癌患者常合并高血压发生,都证明与饮食太碱有关。依照以上观念,低钠(少吃鱼肉、不加太多盐巴)与高钾(多吃谷类、豆类、蔬菜水果等)的饮食方式,对健康是有助益的,二者在防癌上的效果,有明显的加成作用,因此我们鼓励大家吃素。

 国外素食者,其食物摄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含有较高的维它命A,C,纤维;肠道中的纤维可以促使钠离子自肠黏膜细胞清除,降低细胞内钠离子浓度;而维它命A,C均可降低细胞内钠离子及提高钾离子之作用,使K/Na比值改变,有益细胞,加强了素食的功效。台湾素食者之食物摄取比例,目前无统计资料可参考,不过据了解,以豆制品为主,至于新鲜蔬菜(未烹煮)及水果之摄取量,相信为数不多,因此我们除了鼓励国人用素食外,也建议改变食物摄取的方式,增加富含纤维及维它命A,C之食物。

  天然素食是最佳良药

  雷久南博士

  屈指算来,我吃长素已整整十八年了。表面上看来,吃素吃荤只是一项饮食上的选择与习惯,社会上大多数人选择吃荤,少数人才吃长素。吃素的人在社交应酬上常有若干不便,有时还造成很尴尬的场面。我在经过长期素食,加上十年从事癌症研究并深入探讨佛法之后,深深体会到吃素吃荤牵联到身体健康与刀兵灾难和福报,进一步影响一个人灵性的发挥,所以吃的选择不只限于口腹而已。吃素愈久,旅游世界看得愈多,愈感到吃素的人是最幸福的,因为素食者不但能长寿健康,可避免横死刀兵之难,并培养慈悲心的种子,进一步发挥菩提心,得到解脱。

 素食促进身心健康,在医学与营养学上已有很明确的证据,如果有谁否认,那是因为他的科学常识已经落伍,跟不上时代了。就以我个人和家人朋友的体验,吃素后,健康都有明显的改善。我在印度喜玛拉雅山麓生活六个多月,完全靠蔬菜、水果及谷类、豆类、芝麻等维生,偶而吃点酸奶(Yoghurt),在这种情形之下,也没有另外补充维他命,更没有讲究的健康食物,连油都很少用,我反而比在美国胖一些,而且健康状况也比在美国更好。所以,吃素如能合乎自然,不故意去调太浓的味道,或加工做成像荤菜的素鸡素鸭等,保证健康会有改善。素食所能预防的疾病有癌症、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过敏、寄生虫等等。

任何有灵性的生命都贪生怕死,如果我们吃荤的人能亲自到杀牛羊鸡鸭的场所走一遭,我想很多人一定会改吃素。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每一生命在濒临死亡时的挣扎和痛苦都一样。动物与人一样,被杀时产生恨心,会死不瞑目,这些动物的冤魂聚集不散,有机会即报复,这是为何吃荤容易病痛短命的另一原因。美国芝加哥城是一大屠宰中心,有特异能力的,能看到该城市的上空聚集很多冤魂,使整个城市阴气沉沉,很不舒展,连带的芝加哥犯罪率相当高,是一个很不安宁的城市。纽西兰是以外销肉品著名的国家,据西藏喇嘛亲察,因为杀业太重,冤魂太多,佛法不能在纽西兰生根,虽然他们多次试着在那里建立佛法中心,总不能维持,杀业太重会断菩提根,易与佛法解脱之道绝缘。相反的,由吃荤改为吃素的人,会发觉心情的改善,由低沉改为喜气洋洋,原因很简单,动物的冤魂不再来讨债。

 我们从大自然中可以看到吃草的动物都是很温驯和平的,而吃肉的动物就很凶暴。如果世界上的人不再杀生而改吃素,必然会有世界和平的一天。虽然我们不能期望每一个人都如此,但如果我们自己能改吃素,那么我们就会与刀兵战争无缘,所出生的地方必定物产丰富,风调雨顺,并且没有战乱。试想吃素有这么多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每一个人一生中都在追求幸福快乐和健康长寿,这是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的。‘吃素’是最宝贵的一把金钥匙,能打开人生的宝库,希望朋友们好好珍惜这金钥匙,别把它扔掉了。

  一九八八年二月 写于印度鹿野苑

  (摘自身心灵整体健康)

  防癌每天至少十五种蔬果

  营养免疫学家陈昭妃建议,

  多摄取不同种类植物性食物,避免久炖久煮。

  研究营养免疫学表现杰出,获今年全美十大杰出青年奖的旅美学者陈昭妃博士昨天指出,新鲜的蔬菜水果富含可增强免疫力、抑制癌症的‘植物营养素’,一般人每天至少要吃十五种以上的蔬果,足够身体所需。

 营养免疫学是近年来的新兴科学,相关研究证实,人体八十%的疾病均与免疫系统有关,不均衡的营养会使免疫细胞功能减弱,导致疾病入侵;反之,若有正确而均衡的营养,则能够维护免疫系统正常运作,免于疾病的入侵。

  算得上是营养免疫学研究领域先驱学者之一的陈昭妃博士表示,常见的植物性食物中,目前已知含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植物营养素’共一七六种,这些营养素可以降低结肠癌、前列腺癌、乳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机率,以及使血脂和血清胆固醇浓度维持在良好状态下。

 陈博士说,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难免接触污染源,以及会面对到各种压力,致使细胞不断遭受负面伤害,此时便需要各种不同的植物营养素来提升免疫能力,从各个层面、以各种不同机转来截断癌症的形成。他鼓励民众多摄取新鲜蔬果,减少肉类的食用,如果担心蛋白质摄取不足,可以多吃些豆类食物,如黄豆就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且容易为人体所消化吸收。

  而虽然有不少民众为了健康着想,平时尽可能多吃素,却吃得‘面有菜色’,陈昭妃认为,此与摄取的植物性食物种类不够可能有关。他指出,除了一般常吃的叶菜类蔬菜外,五谷根茎、花果类等食物,也应广泛摄取,诸如黄豆、丝瓜、番茄、花椰菜、嫩香茹等,都是很好的植物营养素来源。而如果摄取的植物种类来源能够愈广,各类营养素的取得就愈均衡,大体来说,一个人每天至少要摄取十五种以上的蔬菜水果,才能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陈昭妃表示,只要能够避免农药滥用,多数的蔬菜水果都可以生吃,如果要熟食,也要避免久炖、久煮,以免营养素流失太多。此外,有一部分苗类的蔬菜,因具自然保护作用含有微量的毒素,有些人生吃会腹部不适,有这种情况者,只要先煮过后再食用,就可以去除毒性。

  (摘自自由时报)

  天然防癌饮食

 专家建议,多吃红、黄色蔬果,亦可防止心血管疾病。

  饮食防癌已渐成新时代保健的趋势,美国农业部人类营养学研究中心教授拉塞尔(Dr.Robert Russell)昨天指出,综合数个流行病学及防癌的研究证实,摄取贝他胡萝卜素及其他抗氧化营养素,可在体内抵抗自由基对细胞的侵害,足以作为防治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的利器,因此他建议,国人多吃红、黄色蔬果,以及深绿色的业类蔬菜,当作防癌的饮食。

  由中华民国营养学主办、卫生署协办的‘贝他胡萝卜素及其他抗氧化营养素在人体健康上的角色’研讨会上,在美国专门从事贝他—胡萝卜素的拉塞尔昨应邀来台发表论文。他指出,近年来,已有多篇实证研究说明营养与慢性疾病的关系,尤其是抗氧化营养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贝他胡萝卜素及矿物质硒)对抗自由基的临床报告,都显示出可从天然食物中,寻找癌症及其他慢性病的防治之道。

  拉塞尔说明,人体体内经过新陈代谢,会产生破坏细胞活性的自由基,尤其是空气污染、二手菸、酒精、放射线、人体炎症反应等,都会加速自由基的生成。医界认为,包括肿瘤、动脉粥状硬化、白内障等疾病与自由基有关。所幸,医界最近发现,贝他胡萝卜素是最有效的抗氧化营养素,它能有效结合自由基,抑制自由基的破坏作用。

 以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为例,拉塞尔指出,在一项以九万名护士为对象的研究中发现,每天饮食中添加十五到二十毫克的贝他—胡萝卜素,罹患中风或心脏病的机率低于控制组二到四成。此外,在同一项调查中,多吃贝他—胡萝卜素也能有效减少罹患乳癌的危险。他并强调,至今超过廿五个流行病学调查或介入性研究都显示,摄取贝他—胡萝卜素可减少罹患肺癌、胃癌、食道癌等。所以,美国教育部鼓励学生,每天至少应吃五种蔬果做为健康饮食。

身兼营养学会理事长的台北医学院营养系主任谢明哲指出,贝他—胡萝素可说是自由基的‘终结者’,该院最近也研究证实,这种营养素可降低血脂堆积,所以也是血管的‘清道夫’。他表示,其实每人摄取均衡的饮食,贝他—胡萝卜素的摄食量应已足够,不过,如果额外补充,它并不像脂溶性维生素会在人体蓄积产生毒性,只会在皮肤出现黄色。

 谢明哲说,今有丰富贝他—胡萝卜素的食物包括黄、红色蔬果,如芒果、红萝卜、红番薯、柳橙、苹果、菠菜、包心菜、西洋菜等。

  (摘自民生报)

  八种微量营养素帮你抗癌

 美研究专家吁日常多摄取叶酸、维生素B12、B6、C、E及铁硒锌

[记者杨美珍/台北报导]医师研究白凤豆可抗癌的消息,马上造成市面上白凤豆奇货可居,事实上,许多食物中的营养素本身即具有抗癌的效果,美国专家指出,包括叶酸、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八种微量营养素,为人类防癌不可或缺,如果摄取不足会造成人类基因遗传物质(DNA)的伤害,增加致癌的危险性。

最近几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国人十大死因中的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和糖尿病均和饮食不当有密切关系,因此如何由控制饮食防止慢性病的发生,成为国民健康重要课题,尤其是令人闻之色变的癌症,民众也特别关心如何防癌的课题。

  美国国家科学研究院院士安姆士教授(Prof. Bruce N.Ames)应国科会之邀来台演讲‘癌症发生的原因与预防’。他指出,约有四十种微量营养素是健康饮食所必须,特别是膳食中缺乏叶酸、维生素B12、B6、C、E及矿物质铁、硒或锌,会造成人类基因遗传物质(DNA)的伤害,或是引起单股或双股DNA的断裂,或引起DNA氧化性损坏,其严重程度相似于遭受辐射线的伤害,增加致癌的危险性。

 安姆士也指出,尤其是缺乏叶酸会引起尿嘧啶错误地嵌入人类的DNA中,导致染色体断裂,这种机制可能是致癌危险性或人类智障疾病增加的原因。调查发现,大约一成的美国民众有缺乏叶酸的现象,尤其是贫困老人及青少年族群,更有高达五成的人缺乏叶酸。



  研究也指出,摄取最少蔬果的四分之一美国民众,比摄取最多蔬果的另外四分之一人口有高一倍的致癌率。安姆士提醒国人,日常生活中应多摄取叶酸、维生素B12、B6、C、E及矿物质铁硒或锌等八种微量营养素,以降低罹癌的危险性。

 (摘自自由时报)

  新的抗癌食物—绿花椰菜苗

  甘鲁生

 人类文明演进的现象之一,就是发明了许多新的物品和物质来改善我们的生活,增长我们的寿命,时下世界上约有六万多种人造的化学物质,这数目仍以每年一千种左右的速度增加,而约有八十%的癌症是因长期接触某种化学物质引起,那么人类的文明不是反而戕害了人类的生存?大体而言答案不是否定的,但先决条件是剂量的累积,小白鼠大约要持续三年暴露在高剂量的致癌物质下才发展出肿瘤,这是因为生物本身有一套解毒的防御系统来保持健康。

 人类自然也有捍卫健康的解毒功能,不过这套系统相当复杂,包括了好几个酵素,本文要提的是一个由肝细胞分泌出的麸胱甘太转移酵素,它能催化带有烷基苯基,或杂环自由基的致癌物质,与麸胱甘太上之氢硫基作用而将毒性中和,所以麸胱甘太转移酵素在我们身体内扮演了清道夫的工作,因此如能刺激麸胱甘太转移酵素之产生就能增抗癌能力。

  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医院泰勒理(Paul Talalay)教授在六年前发现绿花椰菜中,含有一种叫硫酸盐罗芬的物质(菜花中也有),这种物质(化学分子式:CH3S(O)CH2CH2CH2CH2N=C=S)能使小白鼠抗肝癌,其主要作用方式是诱导小白鼠体内麸胱甘太转移酵素的产生,所以绿花椰菜能抗癌之说就传开了,但泰勒理教授并不以此为满足,他的实验室继续研究了硫酸盐罗芬的三十五种衍生物,目的是寻找比硫酸盐罗芬更有效的物质,不过结果仅发现其中一种衍生物和硫酸盐罗芬的效果相似,其他的都不如,从此确定了硫酸盐罗芬就是药效最高的物质,可贵的是它是一存在于绿花椰菜中的天然物质。

 好消息不只于此,泰勒理教授在去年发现绿花椰菜的幼苗中含有更多的葡萄糖盐基罗芬里和异硫氰酸盐,它们是合成硫酸盐罗芬的前置物,尤其是三天大的苗,含量可比绿花椰菜本身高出一百倍,而另一方面菜苗中含有较少的葡萄糖盐基化呲咯,是硫酸盐罗芬的代谢物,也是一种致癌物质,泰勒理教授也证明绿花椰菜苗比成菜更有效地抑制小白鼠身体内之癌。

 发展生物医药科技是政府既定的高科技政策,也能给国人带来财富,但一种药要上市,除了经过各种药效及毒性检定之外,还要经过动物试验人体试验等,往往要拖个十年之久,所需经费则以亿计,但天然的食物就完全不同了,除农药外它不必任何试验就可直接上市,绿花椰菜在台湾是一相当普通的蔬菜,采收其菜苗又比采成菜的成本为低,所以现在当务之急是将绿花椰菜苗推广成一种大众喜爱的食品,作者愿以这篇文章来抛砖引玉,希望有农业专家及企业家能重视这些资讯,计画往这方面发展。

 (作者甘鲁生是中研院化学所研究员)

 
Please click (BACK)
  

摘自报佛恩网

1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