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癌手册 三、酸性血质是癌细胞的温床

   
 酸性血质是癌细胞的温床

 营养学家认为癌症是血液呈酸性反应时才开始发作,换言之,如果人体血液保持碱性反应,则不易生癌;亦即癌细胞易于繁殖的对象,是偏食肉类,蛋类、海产类酸性食品者,所以癌症患者如能将体内的酸性血液性质改变,在饮食上多摄取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使血液变为碱性,则癌细胞在营养失调下即可抑制其繁殖,如此再配合药物的治疗,癌细胞在衰弱不振之下便易于扑灭。一般人常以为炖鸡、鸭、红蟹、龙虾等动物性食品可滋补患者虚弱的身体,殊不知这些食品会使患者血液成为酸性,而使癌细胞更加茁壮繁殖,真可谓是‘爱之适足以害之’呢!有些忽略这种原理的医师,在讲求癌症患者的营养,愈是进补鱼、肉等酸性食物愈是丰腴了癌细胞的繁殖,因此,常被认为有效的药物却不能将癌有效的控制或扑灭,此即是原因之一。

  (摘自防癌养生长寿的秘诀)

  防癌、抗癌的饮食—蔬食

  癌细胞易于繁殖的对象是偏食肉,卵及酸性食品的患者。圣经中的记载,当巴比伦国王奈布喀奈撒,苦于病魔时,由神的指示,乃如牛吃青草般地尽量服食蔬菜而得痊愈。美国神学博士安娜?维格毛亚女士,由这段圣经的启示而开始研究野草。她发现小麦的青苗中含有很多的营养素,乃用麦苗作成青草汁,令严重的癌症患者每天饮用四杯,竟出现奇迹,使病自行痊愈。她曾作过这种医疗发表,按麦苗中并不含有什么治癌剂,而是将肉食停止,给与这种偏碱性并含有丰富维他命的草汁,使血液由酸性变为碱性,这样即可阻止癌细胞的繁殖。

  (摘自防癌养生长寿的秘诀)

 素食与血质

  牛尾盛保博士担任了三个医院的院长,院务已经够忙,但是平均每星期还要作四次学术演讲,此外又要临诊、研究、写文章,真是比政坛要人还忙。据他道出精力始终如涌泉的秘诀,就在他这五年来实行积极性素食。当七年前牛尾盛保博士担任日本国立东京第一病院内科研究医师时,代表日本医界前去欧洲参加国际医学会议后,考察欧美各国人民的饮食生活,发觉他们已由肉食主义进步到素食主义了。回国后便提倡素食,并创办研究所及疗养院,专为最需要营养的肺结核病人设计并供应素食(住院疗养的患者完全素食),结果病人都获得优于动物性食物的营养,而无肉食之弊。

  有种叫‘胎儿性赤芽球症’的可怕病症,是刚生下来的婴儿,因血型特殊,如不马上设法救治,红血球便迅速的不断遭受破坏,终至死亡。救治的方法是用健康人的血液,来把这个婴儿的血液全部换掉。好吃肉的人,血液也可以说是和这种婴儿相似。肉食带给人的大害之一,就是对血液方面的害处。因为我们吃了太多动物性食物时,血液就变得含有多量对身体有大害的毒素,就把血的‘质’变坏了。这样一来,血液本来的功能就受到严重的妨碍而不能充分发挥。所以我们要从肉食的祸害中逃出来,也必须像那婴儿般的换血——素食。

 血怎样换法呢?首先要明白血的功能:血是在我们全身行走,无处不到,任务是在向全身各处运送养分,并运走废物。这样重大的任务,必须血液本身是个‘健全无病的劳动者’才能圆满的达成。比如一个家庭主妇生了病,既不能买菜做饭给大家吃,也不能把家里环境打扫清洁,那这个家就不像个家了;你的血液不健康,则你的身体也就和这个不像家的家一样。

 那么要怎样才能使血液成为强壮的劳动者呢?根本还是在要血的‘质’良好,怎样才是良好的血质呢?这就要血液经常保持适度的碱性。测血液的酸、碱性,通常是以PH为单位,PH七是中性,七以上为碱性,七以下为酸性;健康人的血液是七.三五,是微碱性,即是适度的碱性,所以微碱性的血液,就是血质好。

 为什么碱性的血液就能充分发挥血液的功能?而酸性血液反而作用受阻碍呢?这里你记住:血液中有百分之九十二是水分,其余的百分之八为胺基酸、脂肪酸、葡萄糖及各种维生素与矿物质等。由于当我们吸收养分与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时,这些东西会在体内分解而生出各种酸性物质来。例如由蛋白质生出硫酸、磷酸,由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生出酪酸、乳酸和焦葡萄酸等。这些酸都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如果留存在体内,便会生出许多意想不到的毛病,也会使得血液失去其理想的功能。为了防止具有强烈刺激性的酸性物质,在体内留存过多,血液中的矿物质如钙、钾等必须特别活跃。通常钙或钾是以与碳酸结合在一起的形态存在于血液中,也就是以碳酸钙CaCO3或碳酸钾K2CO3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当碳酸钙与硫酸之类的强酸相遇时,碳酸钙中的钙立刻被分解出来,而与硫酸化合成为中性的硫酸钙CaSO4与二氧化碳及水而被排出体外,这个过程的化学方程式是这样的:

  CaCO3+H2SO4→CaSO4+CO2+H2O

  由上述的过程,我们知道血液要顺利的把有害的物质排出体外,发挥血液最主要的功能,血液当中必须经常含有钙、钾等矿物质,也就是要随时保持适当的碱性。为了达到这项目的,我们必须尽量避免吃能使血液产生大量酸性物质的食物,并且充分摄取包含有用矿物质的食物。根据科学上的分析研究指出,动物性的食品多半容易使血液发酸,而植物性的食品大部分含有较多的矿物质。但是也有例外的,例如米是我们的主食,它不但是我们身体重要的热能来源,也是成长发育的必需品。它含有较多的磷质能使血液发酸,可是我们又不能不吃,因此我们必须在副食品方面,尽量摄取足够的矿物质,努力使倾向酸性的血液保持住理想的碱性。由于一般的蔬菜都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因此多吃蔬菜,能把血液当中有害的污垢洗刷干净。经过洗刷干净的血液,流到身体的每一部分,才能充分发挥其本来的机能,保持精力充沛、生气十足的健康身体。要晓得素食使我们的血液经常保持微碱性,造成理想的好血质,这是健康的根本之根本,非常重要。假如你一向是特别偏爱多吃肉鱼类,极少甚至不吃蔬菜,那你的血液一定是酸性,请快用素食来换血吧!

 (摘自新编素食健康长寿)

  血液的酸性与碱性

  牛尾盛保博士

  我们的血液在正常情况下是稍带碱性的,并且由于体内有自动调节酸碱的能力,纵遇特殊情形也不致有大的变化。

  健康人的血液,大抵是在PH七、三五左右(PH七是中性,七以上是碱性,七以下是酸性),即使有变化,也不过是小数点以下第二位的数字不同而已。

 可是人因劳动当然有疲劳,而‘疲劳’这件事就生理现象看,也可以说是物质在体内燃烧所生的代谢产物增多的现象;这个‘代谢产物’是一种‘酸’(叫乳酸及焦性葡萄酸),这种酸一增多,当然血液变得倾向于酸性,即是PH的数字减低。

  换句话说,疲劳就是血液倾向于酸性的现象,而‘消除疲劳’就是使血液恢复微带碱性的原状。一个人在疲劳后能不能迅速使血液恢复微碱性,决定于体内调节酸碱能力的强弱;糖尿病人所以常陷于疲倦中:就是体内调节酸碱能力太弱了,血液常倾向于酸性。

  所以我们体内必须常储备充足的调节能力,使血液不容易倾向于酸性,纵有此倾向也能立即恢复过来。在体内担任调节酸碱工作的主角是‘钙游子’,通俗的说,我们体内钙充足,则调节酸碱的能力就强。

 现在大家也常听说有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但要弄清食物的酸性或碱性,不是凭食物的酸不酸来决定的,而是决定于食物在体内燃烧后的灰分是呈酸性或碱性。为了常保体内的钙游子充足以调节酸碱,我们必须多吃含钙的碱性食物;碱性食物的代表有四种:(1)牛乳及乳制品,(2)蔬菜,(3)水果,(4)海藻类。

 (摘自素食生食与健康)

  如何区别酸碱性食物
  黄秀美

  一般人都知道少吃酸性食物,多吃碱性食物对健康有益。日本人干脆把酸性食物称为‘半健康食物’,而把碱性食物称为‘健康食物’。

 食物吃在嘴里,经过味觉的反应后,有酸性、涩味或其他种种味道,但是这种味觉反应出来的酸、碱味道,却不能代表这种食物是酸性食物或者碱性食物。例如橘子、杨桃吃起来是酸溜溜的,然而它却是碱性食物。又如白米、面类并无显著的味觉反应,可是被列为酸性食物。所以味觉器官的反应与食物本质上的酸、碱性,属于两回事。

  因此要区别食物之酸、碱性,不能以食物在口中的直觉反应或主观感觉来决定。一般而言,食物中所含无机质成分如硫、碘、氯、磷等较多者,可认定为酸性食物,而含钠、钙、钾、镁、铁、铜等成分较多者,可列为碱性食物。因为这种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吸收后对血液之酸碱度有影响,所以会关系人体健康。

  具体一点来讲,在我们日常食用的菜肴中,属于酸性食物的有下列各种:鸡肉、猪肉、牛肉、干酪、蛋黄、鱼子、牡蛎、鳗鱼、鲤鱼、鲫鱼、鲍鱼、虾、白米、面粉及面制品、大麦片、花生、油炸豆腐、芦笋、清酒、啤酒等。

  属于碱性食物有下列各种:豆腐、大豆、四季豆、菠菜、莴苣、芜菁、萝卜、竹笋、甘薯、马铃薯、洋葱、茄子、黄瓜、西瓜、海带、柑橘、杨桃、香焦、苹果、葡萄、柿子、牛乳、蛋白、咖啡、草莓、甘蓝菜等。

 (摘自素食生食与健康)

  食物的酸碱性不可忽视

  卫生署中医药主任委员

  张成国医师

 一个人想要健康的身体,规律的生活、适当的运动、均衡的营养,三者缺一不可。前二项相信大家都能了解,最主要在于自己的恒心、毅力、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达成,使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至于第三点除了落实之外,最重要的是了解、掌握正确的饮食观念,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均衡的营养需要多方的考虑,例如:认识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坊间相关书籍甚多,可多加参考、充实,以吃出营养。此外,从中医的观点了解食物属性,达到补养、调理之效,这点在之前‘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食疗原则中已谈了很多。

 现在再补充一个现代医学非常重视的酸、碱性问题。健康人的血是弱碱性的,一般初生的婴儿多属于弱碱性体质。可是随着内(体内)、外环境的污染,不当的饮食习惯,使我们的体质逐渐转为酸性,这种现象也代表健康亮起了红灯。

  为什么人体会由最初的碱性转为酸性?除了生活步调失常、承受过多压力、情绪紧张外,过量摄取酸性食物是最主要的关键。

 我们的饮食中许多都属于酸性食物,例如:肉类、乳酪制品、蛋、牛油、火腿....等。摄取过多的酸性食品,血液会倾向酸性而变得黏稠,不易流到毛细血管的尖端,容易造成手脚或膝盖的冷寒症以及肩膀僵硬和失眠等症状。以蛋黄而言,蛋黄会在胃中形成50%的酸性;至于肥猪肉对于心血管疾病和胃肠疾患者应禁食或少食。

  各种蔬菜、水果大多属碱性,为了防止酸性过多或中和酸性以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平日宜多吃蔬果为宜。

 ◇酸碱比例应为1:3

 正常饮食中,酸、碱性食品的比例以1:3为宜,酸性食品摄取太多,体质容易改变酸性,若有糖尿病、痛风、高血压等症,也很容易发病,不可不慎。

 常见酸碱性食品列举如下:

  强酸性食品:如蛋黄、乳酪、白糖做的西点,或柿子、乌鱼子、柴鱼....等。

 中酸性食品:火腿、培根、鸡肉、鲔鱼、猪肉、鳗鱼、牛肉、面包、小麦、奶油、马肉....等。
  弱酸性食品:白米、落花生、啤酒、油豆腐、海苔、文蛤、章鱼、泥鳅....。

  弱碱性食品:红豆、萝卜、苹果、甘蓝菜、洋葱、豆腐....等。

  中碱性食品:萝卜干、大豆、红萝卜、蕃茄、香蕉、橘子、南瓜、草莓、黄瓜、蛋白、梅干、柠檬、波菜....。

  强碱性食品:葡萄、茶叶、葡萄酒、海带、海带芽....。

  强碱食品可多吃、常吃,尤其天然绿藻富含叶绿素,是很好的碱性健康食品;若以酒类来说,葡萄酒是较好的选择,但仍属酒类,不可过量。

  
Please click (BACK)
  

摘自报佛恩网

1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