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全名「中華汽車有限公司」﹝股票電腦代碼0026﹞,成立於一九二四年,當年香港交通不是十分進步,高上階層入出主要靠人力車、山兜和纜車,普通市民則以腳代步。潮州人顏成坤為造福僑胞計,與友人創立中華汽車公司,根據地在九龍半島,與其他巴士公司爭一日之長短。

到了一九三三年香港政府為改善公共巴士服務的質素及水準,提出專利計劃,將香港島專營權批予中華汽車有限公司,中巴遂在港島大展拳腳。購買多部新巴士,由於香港是英國值民地,港英政府規定巴士公司必須向英國車廠購買巴士,中巴購買了利蘭獅子型。中巴於一九四一年擁有108部巴士,但好景不常,日軍攻入香港,港府投降。日軍徵用所有巴士或毀壞,並炸毀中巴 位於威菲路道的車廠。

重光後,中巴只有4部巴士尚可行走,有為數廿部的巴士於大陸被尋回繼續服役,於一九四六年英軍為中巴提供多部貨車,以解燃眉之急,當年年底中巴有44部巴士,回復戰前規模。至一九五二年中巴有170部巴士。而中巴亦為居於半山的人士提供豪華巴士服務,亞比安維京和薜頓巴士曾為這地區的人士服務。中巴於一九六二年購入一輛有「中華之寶」之稱的丹尼士Loline巴士,它是港島區第一部雙層巴士。自此開始,中巴逐步取締單層巴士,所有單層巴士於一九七二年退役。

一九七三年中巴試行「一人控制模式」,即由乘客自行將車資放入錢箱,獲乘客接受並沿用至今。中巴於一九七二年二月成為香港第一間巴士公司使用後置引擎的巴士公司。該款是丹拿珍寶巴士,總載客量是132人,為當時全港之冠。

一九八一年五月五日中巴引進一部長十二米的巴士,總載客量是170人,不但體積龐大,載客量更是全港之冠。於八八年至九零年間試驗空調巴士而且取得成功。於一九八九年中巴勞工就退休金問題導致中巴大罷駛,南區成為重災區,當日上午繁忙時間均無中巴行駛,港島交通大混亂,因此政府分別於一九九三年及一九九五年為中巴「減肥」,共40條路線交予城巴經營,中巴副監理顏傑強揚言不再經營巴士業務,稱港府的舉動是「趕狗入窮巷」、偏袒城巴,有意扶植之意圖改善中英關係。 雖然九十年代時,中巴亦有引入空調巴士行走,但中巴服務每況愈下,路線脫班、以舊巴士行走等問題一直為人垢病。

一九九八年二月,中巴遲遲未向有關當局提出申請延續專營權 ,特區揚言會取消中巴專營權,中巴連忙「補鑊」,與政府展開談判,惟最後中巴拒絕引入八達通收費模式及其他原因,談判破裂,特區政府行政會議決定不再批出中巴專營權,當日中巴股價不跌反升 。中巴欲挽回失地,聯合英國第二大巴士集團Stagecoach競投路線。於三月三十一日新世界第一巴士投得中巴88條路線營辦權,中巴六十五年專利於一九九八年八月三十一日午夜告終。

中巴故事尚未完結,一九九八年九月一日起經營由北角政府合署至港運城之非專利巴士服務,白水箱則仍然待在柴灣車廠內,至今除往續牌驗車外,未見有活動過。而中巴亦有參與一些投資活動,例如它與新鴻基地產和太古地產佔有西灣河民生書院則的土地佔有權,該土地後來發展為樓高約六十層的港島豪宅逸濤灣。

二零零二年中旬,中華汽車上市地位面臨衝擊。禹銘投資向中華汽車提出敵意收購的建議,作價一仙,有指禹銘是覬覦中巴手上的大筆現金。禹銘更向小股東保證,一旦收購成功會將中巴手頭現金連資產套現,分還予小股東,更揚言得到多方人士協助,收購定必成功。惟中巴方面不甘示弱,中巴主席顏潔齡、監理顏傑強及顏亨利更同時召開記者會,反斥禹銘提出的收購價「可笑」;而顏傑強接受《星島日報》專訪時稱「一定不做敗家仔」。最後中巴為保祖業,答應小股東,一旦禹銘收購失敗,即發放$18特別股息,而禹銘在只有不足百分之一的小股東支持下,敵意收購中華汽車宣告失敗。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