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h's  first theory

    朋友總是跟我說:「唔好成日以為」。

    其實,我們有很多時候都會作出「以為」的假設。舉例來說,我們會「以為」別人嬲了我(即:庸人自擾,杞人憂天),或「以為」別人愛上我(即:自作多情)。某程度來說,「唔好成日以為」是對的,亦合情合理的。但是,以下的一個理論便可以証明,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根本便不能不得作出「以為」的假設?

    「唔好成日以為」,便是「以為」「唔好成日以為」。簡單來說,即是將我們主觀的情感投入在某一件事情或幾件,某一個人或幾個人的身上。每當任何人看到一件事情的觀點時, 我們往往亦只可以依靠自己個人的觀點,角度嘗試去解釋,從而找到 「真實」,甚至「真理」。舉例來說,即是「以為」這一件的事情是如此如此,「以為」這一個人也是如此這般。明顯地,這個只是我們主觀意念之表達而已。

    我們能做到客觀的「以為」去分析一件事情嗎?筆者相信,每一個人都擁有其獨特的思想體系,獨一無二之價值觀念。因此,假若要做到完美之客觀分析, 即所謂「對事不對人」的方法去理解事實真相。筆者認為是十分十分困難的,是難過登天的。我們在很多時候,由於不同人所做的同一件事情來,往往會造成一個完全不同,走往兩極的效果,例如君子A說了一句話,送了一份禮物給女子C,同時君子B說一句話,送一份禮物給女子C的果效可能是差之千里,完全不同的。某程度來說,兩位君子所做的事情是一樣,結果卻是君子A所做的,女子C很高興,不過君子B所做的,女子C卻是沒有任何一點兒的感覺。同人不同命,同人卻有不同對待。某程度來說,這可能只是女子C對君子B的一種「偏差」,這種潛意識大大影響我們主觀情感的表達,從而使客觀分析的機會減低。

    筆者相信,「以為」是很難能夠避免的,就算我們常常掛在嘴邊說不要常常「以為」,也是徒然的。其實,我們若想尋找真理,最重要的方法是找「客觀世界的標準」,常常保持平常心,去面對任何一個你愛的 人,去面對任何一個你憎恨的人,這種「客觀世界的標準」可以創造一種引力把我們與客觀的距離拉近,從而得出一個更好的結論。另外,假如大家若有曾,或未來可能受到因「偏差」而引致「不平等」的對待或待遇時,不如一笑置之吧,哈哈哈,笑下啦!此乃 ckh's theory 之精髓。

<網頁首頁> <少俠檔案> <紅花會員> <福音見證> <無聊小品> <小說世界> <圖片藝術> <好書推介> <好歌好戲> <意見天地>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