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之後,再之後

        筆者在《失去之後》一文中指出,當我們失去一樣東西後,可以找到一樣比前者更好的。當筆者收到一篇比原文還要長的回應文章後,筆者希望在此重申自己的觀點,及後便與讀者探討 - 失去之後,再之後,會是甚麼?

        失去的東西,與代替品是全然不同的,筆者明白每一件東西都是獨一無異,而在擁有它的同時,我們便會在不知不覺間,與它發生一段微妙的關係,或建立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這,或許是由張先生所指出的「思想層面」了。筆者感受到,這一份情感是不可以代替的,任何東西也不可以代替它的。但,筆者認為,我們可以永遠擁有一件東西的機會卻是渺 茫的,是萬中無一的。

        另一方面,筆者在《失去之後》一文中,另一個欲帶出的重點便是,我們在未來或許有機會找到一個更好的。記得,張先生認為「這個世界上有些東西,消去了便消去了,是不能替代的」,筆者某程度是認同這個一觀點的,但是,本人認為,我們不能只能活在過去的美好光景中,只懂得緬懷過去,活在過去的陰影中。舉例來說,我的哥哥已與失掉的Sony Ericsson T610建立了一段驚天地泣鬼神的關係,但,當他失去後還是很掛念它,天天想著它。筆者明白到沒有任何手提電話可以替代它,但,這是否代表我們不再使用另一款或同一部手提電話呢?明顯地,現今社會裡,我們是很需要手提電話的,因為,手提電話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個環節了。因此,我們對於舊有的有多麼的思念,也是徒然的,因為「舊的已過去,一切已變成新的了」,我們絕對不能只停留在過去風光快樂的日子之中,始終,失去的已失去了,不能追回來了。我們為何不找個新的呢?就算是比Sony Ericsson T610的舊型號,或是比它更新的型號,展開一段新的生活,建立一段新的感情,不好嗎?

        筆者再三重申,本人不是鼓勵人們貪新忘舊,隨波逐流。當各位讀者明白到「失去之後」的箇中道理後,筆者便欲點出「失去之後,再之後」,那便是 - 珍惜。筆者的哥哥在去年六月中時擁有了一部Sony Ericsson T610的手提電話,及後,他在二零零四年二月失去了它,假如哥哥在稍後的時間, 會買一部新的手提電話,會是甚麼模樣呢?筆者將其用算式來表達:

得到  擁有  失去  珍惜

                為甚麼第四個步驟會是珍惜呢?我想,很多讀者都會明白首三個步驟的因由,當我們在第三個步驟後,便會嘗試找一件“代替品”,假若我們不想重蹈覆轍,重複「得到、擁有、失去」這三個程序,那便應懂得學會第四個步驟 - 珍惜。希望,大家都會感受到筆者所講的「失去之後,再之後」是甚麼呀!

筆者認為,我們可以永遠擁有一件東西的機會卻是渺茫的,是萬中無一的珍惜吧!

「假若只在乎曾經擁有,何不如珍惜眼前所有」

<網頁首頁> <少俠檔案> <紅花會員> <福音見證> <無聊小品> <小說世界> <圖片藝術> <好書推介> <好歌好戲> <意見天地>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