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女郎 Woman in White, The

資料:

製作人: Sonia Friedman Production Ltd, The Really Useful Theatre Company

作曲: Andrew Lloyd Webber

作詞: David Zippel

改編: Charlotte Jones

原作: Wilkie Collins "Woman in White, The"

背景、服裝、錄影: William Dudley

燈光: Paul Pyant

聲效: Mick Potter

編曲: David Cullen, Andrew Lloyd Webber

音樂顧問: Simon Lee

音樂指導: Stephen Brooker

製作經理: Richard Bullimore

選角: David Grindrod

形體動作指導: Wayne McGregor

導演: Trevor Nunn

 

簡介:

即使傳奇如Richard Rodgers,作曲家的作品水準很少會能夠一直保持一樣地高。同樣的理論可以應用在Andrew Lloyd Webber身上,繼上次的"漂亮球賽"遭到前所未有的失敗之後,這位享負盛名的作曲家便有好幾年沒有再創作新的作品。有人認為這次他會選擇一個這樣的題材原因之一是摒棄原創的內容減少像上次失敗的機會,同時也希望借仍然在倫敦與百老匯上演的"歌劇魅影"來替這部觀感上差不多的音樂劇造勢。改編自同名懸疑小說,這套音樂劇除了有Trevor Nunn執導外最大的特點是在William Dudley一人同時主理的服裝及背景上。傳統的背景是用硬生生的圖畫,又或者借一些大型道具不斷變換角色來造成一個場景效果。此劇的背景所用的卻是錄像投射,用另一個講法即是電子背景,把會動的圖像打在台上的熒光幕上。

倫敦的首演所收到的評論是毀譽參半的,主要的批評除了上面有題及的投射背景外,就是劇本身太冗長和沉悶。針對這些問題在重新安排之下此劇稍微更改了內容,但投射背景卻依然在。在倫敦依然不斷修改的上演當中,此劇在百老匯的旅程亦是充滿荊棘。縱使音樂上此劇亦有一兩首讓人深刻的作品,服裝和音樂都有水準表現,但其他方面也實在讓人失望。結果此劇在倫敦和百老匯上演的時間都不算長(比之人們所預期的),不過也算是為這位作曲家略吐之前的烏氣。曾經出演過此劇的演員有如:Michael Crawford、Maria Friedman、Angela Christian、Martin Crewes、Jill Paice、Michael Ball、Adam Brazier、Walter Charles、Laura Michelle Kelly、Ruthie Henshall、Roger Allam、Kevin McKidd、Anne Hathaway、Michael Cormick、Judy Kuhn等等。

 

故事:

第一幕

深夜。繪晝教師,年輕的華特因為壞火車來到指示人前,他向他詢問去林瑪烈治大屋的方法。指示人沒有直接告訴他,卻說他見到一個異象說華特會和壞火車扯上關係。此時突然有一白衣女子衝來,說有個秘密,可她暫時不信他,又說有人追她,便跑開了。不久,林瑪烈治大屋的僕人來到,華特問他見到甚麼人沒有,他否認。("Prologue")去到林烈治大屋,他受到姐姐瑪莉安和大屋主人費利先生的歡迎。("I Hope You'll Like it Here")華特見到了美麗的蘿拉,瑪莉安的妹妹,其外貌極似那個白衣女郎。他分享了他的故事,兩姐妹同時對華特產生好感,華特亦喜歡了蘿拉。("Perspective")這份感情漸漸藏不住。("Trying Not to Notice")終於有一天華特回去拿筆時遇到蘿拉,二人共通款曲。("I Believe My Heart")

當地慶祝豐收,("Lammatside")華特和一個哭著的小妹妹說話時知道那個白衣女郎的出現。他再遇到她,她告訴他她的名字叫安妮。雖然她沒有告訴他她的祕密,可也說了罪魁禍首的名字,他叫帕斯科格魯特。另外瑪莉安發現蘿拉的華特的感情,他向華特攤牌,說蘿拉已經有未婚夫,其名字,真夠巧,叫帕斯科格魯特。("You See I am No Ghost")

他來了,格魯特和伴郎科斯高來到,華特問到了有關安妮的事,格魯特把其說成是其英雄事蹟。華特不信,瑪莉安勒令他離開這裡。蘿拉和華特承諾此心不渝。("A Gift For Living Well")雖然如此,其實瑪莉安的心更痛。結婚典禮在詭異中舉行,("The Holly and the Ivy")蘿拉回來時哭訴格魯特的人面獸心,並露出傷痕。瑪莉安決心幫助她逃離魔爪。("All for Laura")此時格魯特拿來一份文件要蘿拉簽署,卻不讓其觀看內客。蘿拉不肯,結果要由科斯高出馬鎮住格魯特。("The Document") 安妮出現,並承諾幫助她們,卻被格魯特和科斯高擒住。科斯高揭露自己身份,他是個醫生。安妮認為蘿拉出賣了她,憤恨不已。("Act One Finale")

第二幕

蘿拉為此事傷心不已,瑪莉安則表示要去偷聽格魯特的下一步。("If I Could Dream This World Away")她發現科斯高和格魯特合謀,卻常被打雷聲打斷。後來她被科斯高灌了迷藥,昏睡了一晚。("The Nightmare")第二天醒來,科斯高告訴她蘿斯從高處跌死了,死因無可疑。瑪莉安不信,卻仍傷心得要死,因為他看到屍體,和蘿拉一模一樣。她要報仇,並立刻想到了華特,於是趕去倫敦。("Fosco Tells of Laura's Death/ The Funeral/ London")華特自和蘿拉分手後,便覺了無生趣,知道了其死訊後更是心灰意懶,他把其晝像賣了,決意尋找新生活。("Evermore Without You")瑪莉安在人群中搜索著華特,從一間店舖找到蘿拉的畫像,終於找到華特。("Lost Souls") 她說服華特幫忙,他一口答應。("If Not For Me For Her")

科斯高幫助格魯特後叫其小心,他自己則帶著錢遠走高飛,臨行前他真正地向觀眾介紹自己。("You Can Get Away for Anything")瑪莉安來到引誘他,借他去廁所時間找到一張瘋人院的病人紙。科斯高得悉,可仍讓她走了,因為實際上他也對瑪莉安十分動心。不過他始終是犯罪者,還是拍拍屁股走路了。("The Seduction")他們發現困在瘋人院的不是安妮而是蘿拉。終於真相明朗了,死的是安妮,而蘿拉則被困瘋城。("The Asylum")他們趕回去林瑪烈治大屋得知格魯特已帶了屋契去逃亡,他們從費利先生得知安妮是蘿拉的姐姐,("Back to the Limmeridge")於是蘿拉裝扮成安妮,終於得悉事實真相,格魯特和華特角力後被火車撞死。華特和蘿拉再次成為戀人,而瑪莉安則在一旁祝福。("Finale")

 

紀錄:

2005年奧利佛獎

最佳音效

2006年Theatre World獎

出色演員: Maria Friedman (瑪莉安)

 

唱片:

2005年倫敦原版已於香港有售,此劇還另外有一概念專輯。

 

觀感:

就個人聽唱片的感覺來講,此劇沒有甚麼太突出的曲目,全劇較為著重於劇力方面。然而,挺為可惜的是此劇的劇力並不是非常的強,除了老掉牙的三角戀外,便是老掉牙的真假掉包。至於一直備受爭議的投射背景,個人認為這個的確是一個未來發展的可行方案,然而讓演員們在精細度不會高到哪兒的背景前面演戲,不讓觀眾看的暈眩才怪。不過至少此劇的製作亦因此能夠大量省回一筆,在服裝和道具上見到功夫,這個倒是值得慶幸的。

 

推薦歌曲:

I Believe My Heart: 男女合唱,適合拿出來表演的歌曲,甜蜜而纏綿,但與作曲家之前的作品很相似。
Lammatside: 大合唱,曲風頗為特別的歌曲,劇中較少有的大型場面。
Evermore Without You: 男聲獨唱,難度不低的歌曲,清婉而帶掙扎,角色探索型歌曲。
You Can Get Away with Anything: 男聲獨唱,劇中最出名的歌曲,除了要唱演之外還得與小老鼠同台獻技。

 

數字:

倫敦首演: 2004年9月16日 - 2006年2月25日
上演場數: ∼500
百老匯首演: 2005年11月17日 - 2006年2月19日
上演場數: 109

個人評分: 7

 

劇照:

 

回到S-Z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