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派對 Wild Party, The (Lippa)

資料:

製作人: Manhatten Theatre Club, Barry Grove, Lynne Meadow

作曲、作詞、改編: Andrew Lippa

原作: Joseph Moncure March

背景: David Gallo

服裝: Martin Pakledinaz

燈光: Kenneth Posner

聲效: Brian Ronan

編曲: Michael Gibson

音樂指導: Stephen Oremus

音樂協調: Michael Keller

假髮: Paul Huntley

武指: Rick Sordelet

製作舞台經理: Ed Fitzgerald

選角: Benard Telsey Casting

宣傳: Boneau/Bryan-Brown

場刊: Clifford Lee Johnson III

製作經理: Michael R. Moody

副美指: Michael Bush

主管: Victoria Bailey

編舞: Mark Dendy

導演: Gabriel Barre

 

簡介:

改編自同名的述事詩,在此劇上演時另一套取材自同一詩作名字也叫"Wild Party, The"的音樂劇於百老匯上演,為了區分兩者,一般都在後面加上作曲家名字。此劇在外百老匯上演,不久便獲得不少讚賞。然而有人會把此劇和百老匯的同名由Michael John LaChiusa的音樂劇互相比較,一般來講劇評都較喜歡後者,但就觀眾的認受性,此劇應該比另一個版本更為優勝。此劇所用的演繹手法有點像回到以前的"芝加哥"感覺,舞員在台上大跳艷舞、武打場面、誇張的假髮和爵士式的音樂都是製造此劇的主要元素。作曲作詞人Andrew Lippa也不是小角色,這已是其第二套出名的音樂劇,他亦參加過"你是個好人,查理布朗"和"埃及王子"的製作。

此劇的原裝卡士亦挺受注視,包括有新星Julia Murney、在百老匯憑"鐵達尼號"和"天上人間"打響名堂的Brian d'Arcy James,以及憑"吉屋出租"一舉進入百老匯的夫婦Idina Menzel和Taye Diggs。全劇的音樂是屬較現代的爵士樂,而不是像Michael John LaChiusa一般,以那個時代的音樂作樂曲風格。二者相較之下,此劇的音樂較容易為人接受,劇情亦集中在四位主要角色裡面;至於另一套則更著重於整體的張力和故事背後的主題。不管如何,這套音樂劇仍屬商業和藝術兼顧之作,在外百老匯上演了五十餘場便已獲多項提名,亦拿回不少獎項。曾經出演過此劇的還有:Kevin Cahoon、Kristin McDonald、Lawrence Keigwin、Peter Kapetan、Felicia Finley、Charles Dillon等。

 

故事:

第一幕

1929年紐約,滑稽劇明星昆妮("Queenie was a Blonde")與當小丑有暴力傾向的丈夫巴斯婚後感情轉差,二人決定來一次瘋狂派對好調劑一下生活。("Out of the Blue")請來的客人很多,如有舞者積基、女同性戀瑪德蓮、黑人作曲家組合菲爾和奧斯卡、妓女多樂絲、未成年的娜汀、退休運動員艾迪和其妻美伊等等。("What a Party")昆妮一一向他們表示歡迎,("Raise the Roof")巴斯跟娜汀調笑,昆妮決意報復,這時麻煩人姬特帶同黑人布勒基來到。("Look at Me Now")昆妮迅速找到了布勒基,二人一拍即合,("Poor Child")姬特則去找巴斯去。

瑪德蓮希望能找到真愛,("An Old-Fashioned Love Story")而在四人關係越來越亂時("By Now the Room was Moving"),眾人卻在狂舞。("The Juggernaut")巴斯傷倒了娜汀,其餘三人各自反應,卻被菲爾和奧斯卡的音樂打斷。("A Wild, Wild Party")突然鄰居們投訴他們太吵,眾人不理,艾迪和美伊則回想過往日子。("Two of a Kind")布勒基建議昆妮離開巴斯,但昆妮卻不大願意。("Maybe I Like it This Way")另一邊廂,巴斯亦向姬特講他忘不了昆妮。("What is it About Her?")第一幕完結時,昆妮和布勒基正打得火熱,而姬特卻引誘巴斯不成功。

第二幕

姬特見風頭讓昆妮搶盡,不甚甘心。("The Life of the Party")昆妮和布勒基絡於坦承對對方的情感,("I'll be There")卻被巴斯撞破。他憤怒地幾乎想掐死昆妮,然而在其餘二人阻隢下絡究停了手。昆妮和布勒基離開,巴斯自己則瘋狂灌酒,越發自暴自棄。("Let Me Drown")結果他吸食迷幻藥而神智不清,釀成混亂。艾迪用椅腳打暈了他,此時布勒基和昆妮傾談,("Tell Me Something")終於昆妮決定隨布勒基離開,二人就在房裡做愛。("Come With Me")

眾人都醉倒躺在地上,全劇由頭到尾都不發一言的積基在眾人之間舞過,向所有人就此道別。("Jackie's Last Dance") 巴斯醒來卻發現了真相,結果他和布勒基爭下巴斯失手讓槍走火殺死了巴斯。("Make Me Happy")結果布勒基必須逃走,而昆妮發覺自己在幾個小時裡擁有過、亦失去了真愛,唯有打起精神繼續活下去。("How Did We Come to This?")

 

紀錄:

2000年Drama Desk獎

最佳音樂

2000年外圍劇評獎

最佳外百老匯音樂劇

2000年奧比獎

最佳編舞

2000年Lucille Lortel獎

最佳背景、最佳燈光、最佳服裝

 

唱片:

此劇只有一張原裝外百老匯卡士的唱片,在香港我就從來沒見過。

 

觀感:

其實此劇側重的故事情節大多是在巴斯、姬特、布勒基和昆妮四人的恩怨情仇,並不著重其他角色的故事。這與長詩的主旨相違,然而對大部份觀眾來講卻是好事。最明顯的例子是原本在詩裡篇幅不少的舞者積基結果在這裡就只一支舞蹈便解決掉了。個人來講其實對這類型的音樂挺為受落,然而聽Michael John LaChiusa的版本音樂與劇情之間的處理又的而且確連貫得多。全劇的音樂風格很相像,尤其去到後面幾乎首首都是同一個模子蓋出來的,所以並沒有任何一首特別地突出,然而總的來說仍是一份極為不錯的曲譜。

 

推薦曲目:

Queenie was a Blonde: 女聲領唱,開幕曲,有不少句子是引用詩句的。
What a Party: 大合唱,眾人出場的音樂,要理解各人背景的好歌曲。
Poor Child: 男聲領唱,溫柔和平靜混然一體。
The Juggernaut: 大合唱,劇中的極巨大舞蹈場面。
A Wild, Wild Party: 大合唱,其中一個最熱鬧的場景。
Maybe I Like it This Way: 女聲獨唱,淒婉而具感染力,適合拿出來表演。
The Life of the Party: 女聲獨唱,清脆而有趣的音樂。
I'll be There: 男女合唱,情意綿綿的曲目。
Jackie's Last Dance: 純音樂,內裡所講甚麼全憑觀眾想像。

 

數字:

外百老匯首演: 2000年2月24日 - 2000年4月9日
上演場數: 54
個人評分: 7

 

劇照:

 

回到S-Z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