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便士歌劇 Threepenny Opera, The

資料:

製作人: John Krimsky, Gifford Cochran

作曲、編曲: Kurt Weill

作詞、改編: Bertolt Brecht

改編: Bertolt Brecht, Elisabeth Hauptmann "Die Dreigroschenoper"

原作: John Gay "The Beggar's Opera"

背景: Cleon Throckmorton

設計: Casper Neher

音樂指導: Macklin Marrow

導演: Francesco Von Mendelssohn

 

簡介:

德語音樂劇在九十年代始才開始影響到百老匯,又或才追得上百老匯一般的製作及水平。但那不是真相,真正情況是早在三十年代,德語音樂劇已經在百老匯紮了根,並且令人刮目相看;更在五十年代,此劇在外百老匯的重生版一炮成名,成為當代不論是音樂劇史,甚至戲劇史裡面不可或缺的一部重要劇目。此劇改編自John Gay的小歌劇"The Beggar's Opera",內容故事都差不多,但加入了更多黑暗及批評的元素,並將原來劇本之中輕盈的笑料都剪走了。編劇Bertolt Brecht是史詩式劇場的名家,亦是首創演員與觀眾交流,所謂"疏離式"處理手法的戲劇大師。在此劇他運用了帶黑色幽默的筆觸以及尖銳無比的思維寫出了一份向資本主義挑戰的劇本,同時帶出了民主制度做得不完善之處。

音樂方面,Kurt Weill寫出了一份仿傚歌劇式的曲譜,卻使用了很多平民化處理,更加入了刺耳、粗魯的樂段,亦一如以往地加入爵士樂的元素。每一首曲子都偏短,都不難感受到裡面的俚俗和暴力。此劇最先是在1928年於德國上演,大受好評之後便搬至美國上演。那是Bertolt Brecht和Kurt Weill第一次在百老匯亮相,而這次他們的經驗是非常一般的,因為主題不被當時觀眾接受,結果上演僅一星期便告結束。不過好東西不會長期被埋藏著,在1954年的時候,Marc Blitzman將原劇的理念稍為軟化,亦將曲譜重新寫入英文歌詞,並將大部份略作整理。這個版本卻深受觀眾喜愛,而由Kurt Weill妻子Lotte Lenya所演繹的角色妓女珍妮更是大放異彩,成為此劇的商標。終於此劇在美國開花結果了,人們也意識到此劇的藝術成就。

這個外百老匯的成功証實了即使是小型製作亦能獲得觀眾認同並賺大錢,及後而來的"夢幻愛程"雖然會超越此劇外百老匯的成就,內容和音樂都未至於可能之並肩。及後此劇在百老匯上演了四次,又在外百老匯上演多兩次,情況都遠不及1954年的外百老匯版本。當然如此出色的劇目也曾被拍成電影。劇中的主題歌曲"Mack the Knife"經不少人翻唱之後現已成為經典,而作曲作詞人這也沒有再在百老匯成功地再次寫出同樣受人歡迎的劇目了。曾出演此劇的還有:Robert Chrisholm、Steffi Duna、Bea Arthur、Frederic Downs、Scott Merrill、Jo Sullivan、Jerry Orbach、Philip Bosco、Jerome Dempsey、Ellen Greene、Caroline Kava、C. K. Alexander、Blair Brown、Raul Julia、Maureen McGovern、Sting、Kim Criswell、Larry Marshall、Alan Cumming、Jim Dale、Cyndi Lauper、Christopher Innvar、Nellie McKay、Julia Migenes、Richard Harris等等。

 

故事:

第一幕

("Overture")

來到倫敦的貧民區,演員們唱出這個罪貫滿盈的城市之中,以大盜麥希為首惡。("The Ballad of Mack the Knife")丐幫幫主積隆歡迎新加入的成員,並教他一套在這個地方可以活下去的法則。("Peachum's Morning Choral")他與其妻討論女兒波莉的新男友,當他們赫然發現那便是麥希的時候深感不妙,要阻止這頭婚事。("The Instad Of Song")另一邊廂,麥希和他的爪牙們正準備著婚禮,並要爪牙們唱歌助興。("Wedding Song")他以恐佈統領他們,為了緩和氣氛波莉也來一曲。("Pirate Jenny")突然線報指警察頭子布朗殺到,麥希跟之一輪招呼後才揭示二人是軍旅好友的關係。("Army Song")在布朗祝福麥希之後,沒有承諾沒有介指的婚禮便進行。("Love Song")回到家中波莉宣佈他已經與麥希結婚的消息,("Barbara Song")積隆夫妻焦急不已,決定要不擇手段從中作梗。而他們的籌碼卻是想利用布朗和麥希的關係去捉住麥希。("Act I Finale")

第二幕

波莉回去警告麥希,他卻不大當是一回事,("Melodrama")更將事業交給波莉處理,自己暫時避一避風頭。("Polly's Song")但積隆太太深知這男人好色成性,("Ballad of Sexual Dependency")必定會去妓院找老相好珍妮,便預先買通了她。果然,麥希又回到這溫柔窩,("Pimp's Ballad")正當他沉醉在聲色犬馬之中的時候,("Ballad of the Pleasant Life")警察們殺到,畢竟麥希是通緝犯,這下布朗也不能不將之逮捕了。在牢獄中麥希以言語哄布朗之女露茜放他出去,更不惜棄波莉於不顧。("Jealousy Duet")果然這讓露茜軟化了,("Aria of Lucy")放了他出去。積隆得知後便去威脅布朗,如果他不捉回麥希的話便會帶領群丐搗亂英女皇的嘉冕儀式,陪上布朗的仕途。("Act II Finale")

第三幕

珍妮來到找積隆討賞,積隆指麥希已逃故要賴帳。然而,珍妮卻指麥希現正在妓女家中風流快活呢。("Song of Insufficiency of Human Struggling")布朗趕到要捉走積隆和妓女們,卻已經太遲,他現下除了抓住麥希之外別無選擇。("Reminiscence")珍妮回想當年和麥希的一段情,嗟嘆現下角色互換得真快。("Solomon Song")麥希不斷尋找方法逃走,("Call From the Grave")但無論是他的手下或是波莉都已經不能幫助他。("Grave Inscription")在最後和布朗算清恩仇之後,麥希在群丐見証下步向絞刑台。("Walk to Gallows")積龍向觀眾說:這可不是個好結局,還是還你們一個大團圓吧。所以,突然女皇的使者駕到,大赦麥希,更加官晉爵,不用再為錢銀憂愁。眾人回復演員身份,要觀眾想一想劇中的意義,尤其是那句名言:究竟搶劫銀行的人罪大,還是擁有它的人才是犯罪者?(Act III Finale")

 

紀錄:

1954年Theatre World獎

出色演員: Scott Merrill (麥希)

1956年東尼獎

最佳女配角: Lotte Lenya (珍妮)、特別獎

1956年奧比獎

最佳音樂劇

2006年Drama Desk獎

最佳男配角: Jim Dale (積隆)

2006年外圍劇評獎

最佳男配角: Jim Dale (積隆)

2006年Theatre World獎

出色演員: Nellie McKay (波莉)

 

唱片:

此劇唱片很多,計有不知年份的以色列版、1930年德國兩個版本、1954年外百老匯版、1955年維也納版、1970年法文版、1976年百老匯重生版、1994年倫敦版,及共八個錄音室版及三個電影原聲。

 

觀感:

筆者曾經在香港看過此劇的廣東話版本,那是遵照德文原劇本的方式編排的,感覺上好像另一套音樂劇2001年的"尿鎮",不過那也是出了名後者是在模仿此劇而寫的。感覺上此劇能給到人們震撼,那是因為劇本的處理手法處處都透露著黑色幽默,而劇中人物跟觀眾的對話亦堯富深意,值得思考。音樂方面首首歌曲都是短小精悍,而且一開始感覺上有點突兀,但聽得多加上歌詞便漸漸能細味其美處了。此劇並沒有太多的舞蹈段落,即使有也是給予角色本身的。這套音樂劇是一套鉅作,但製作卻不貴,似乎挺適合香港去製作哩。

 

推薦曲目:

The Ballad of Mack the Knife: 後來被翻唱多遍的歌曲,加入爵士樂風格的男聲獨唱,適合拿出來獨唱,歌詞由原來的尖刻變成現在的有趣。
Pirate Jenny: 女聲獨唱,此曲後來由波莉改為由珍妮去唱,為角色炫耀的曲目,卻亦不乏性格,亦是適合拿出來獨唱的歌曲。
Army Song: 男聲合唱,熱鬧而帶喧囂的歌曲,粗暴而富節奏感的歌曲。
Pimp's Ballad: 男女合唱,劇中另外一首名曲,道出勾心鬥角卻勝負早已經知道的兩個人,亦是劇中少有的二人舞蹈段落。
Jealousy Duet: 女聲合唱,劇中少有提供笑位的歌曲,兩個女人爭寵,互比長短,可愛而詼諧。

 

數字:

百老匯首演: 1933年4月13日 - 1933年4月22日
上演場數: 12
百老匯複演: 1954年3月10日 - 1954年5月30日
上演場數: 96
百老匯複演: 1955年9月20日 - 1961年12月17日
上演場數: 2611
百老匯複演: 1966年10月27日 - 1966年11月6日
上演場數: 13
百老匯複演: 1976年5月1日 - 1977年1月23日
上演場數: 307
百老匯複演: 1989年11月5日 - 1989年12月31日
上演場數: 65
百老匯複演: 2006年4月20日 - 2006年6月25日
上演場數: 77
外百老匯首演: 1977年6月28日 - 1977年7月28日
上演場數: 27
外百老匯複演: 2003年9月7日 - 2003年12月27日
上演場數: ?
電影首映: 1931年2月19日 (德國柏林)
電影再映: 1962年2月28日 (德國慕尼黑)
電影再映: 1990年2月2日
個人評分: 8.5

 

劇照:

 

 

回到S-Z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