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蜜莉 Thorougly Modern Millie

資料:

製作人: Michael Leavitt, Fox Theatricals, Hal Luftig, Stewart F. Lane, James L. Nederlander, Independent Presenters Network, L Mages/ M Glick, Berinstein/Manocherian/Dramatic Forces, John Tork Noble, Whoopi Goldberg

作曲: Jeanine Tesori, James Van Heuson, Jay Thompson

作詞: Dick Scanlan

原作: Richard Morris "Thorougly Modern Millie"

改編: Rihcard Morris, Dick Scanlan

背景: David Gallo

服裝: Martin Pakledinaz

燈光: Donald Holder

聲效: Jon Weston

髮型: Paul Huntley

編曲: Doug Besterman, Ralph Burns

舞曲: David Chase

聲樂: Jeanine Tesori

音樂協調: John Miller

宣傳: Barlow . Hartman

市場: TMG - The Marketing Group

選角: Jim Carnahan, C.S.A

製作經理: Theatresmith, Inc.

主管: Nina Lannan Assosicates

製作舞台經理: Bonnie L. Becker

副製作人: Mike Isaacson Kristin Caskey Clear Channel Entertainment

音樂指導: Michael Rafter

編舞: Rob Ashford

導演: Michael Mayer

 

簡介:

荷李活歌舞片與音樂劇,就像雙生兒一般形影不離。在二千年代,揉合了懷舊與樂觀曲風的美式音樂喜劇再度獲得了觀眾的歡心,在"金牌製作人"之後此類音樂劇就如雨後春荀不斷湧現。由同名歌舞電影改編而來,可是因為原電影的版權持有人環球不肯把歌曲版權售出,此劇結果除了六首曲子(包括了"Jimmy" 和 "Thoroughly Modern Millie"兩首名曲)之外,全都是重新作曲的。為了讓此劇更加政治正確,有關對中國人的描寫被大幅改動,其餘情節則大概與歌舞片版本差不多。編劇Dick Scanlan成功的得到製作人和環球的資助下開始了此劇的製作,他先找來了在之前與其合作過的導演Michael Mayer,更與首度合作的冒起之星Jeanine Tesori為此劇加入了多首歌曲,亦找到了Kristin Chenoweth、David Campbell、Marc Kudisch和Bea Arthur等為此劇通讀。

此劇先在聖迭戈上演,之後受到了好評,使得讓此劇抵達百老匯上演的呼聲日高。而憑此劇一夜成名的女演員Sutton Foster其實就是在百老匯上演之前不久才從合唱班裡面選出來代替原本的演員的。經歷過百老匯極為成功的上演,此劇到了倫敦雖然獲得了不錯的評價,觀眾卻頗為冷漠,結果此劇在當地上演一年左右便得下檔了;反觀此劇在百老匯的表現可謂大相逕庭。曾經出演過此劇的演員還有:Angela Christian、Gavin Creel、Harriet Harris、Sheryl Lee Ralph、Ken Leung、Francis Jue、Amanda Holden、Maureen Lipman、Sheila Ferguson、Anita Dobson、Donna Steele、Casey Nicholaw、Christian Borle、Candy Buckley、Dixie Carter、Ben Davis、Susan Egan、Cheyenne Jackson、Liz McCartney等。

 

故事:

第一幕

("Overture")

1962年曼哈頓,新來的蜜莉想在大都會裡找條出路。("Not for the Life of Me")她精心打扮讓自己煥然一新,("Thorughly Modern Millie")卻遭打劫。她尋求協助時占美要她回家去,她不肯認輸。("Not for the Life of Me (Reprise)")她唯有入住由米爾斯太太打理的窮酒店,在那裡他認識了千金小姐卻無父無母的多樂芙,二人迅成好友。("How the Other Half Lives")米爾斯太太其實是人口販子,她兩個香港來的手下清和和萬福在她壓逼下幹起非法勾當,("Not for the Life of Me (reprise)")而米爾斯太太已把目標鎖定多樂芙了。

蜜莉正式去找工作,並希望攀龍附鳳,在打字測試後,("The Speed Test")她成為了特里福的祕書。在酒店裡米爾斯太太想把毒蘋果拿給多樂芙,雖然中國兄弟不斷用中文警告,多樂芙卻聽不明白,好在蜜莉回來並打斷了二人。("They Don't Know")蜜莉這時重遇占美,二人還算和解了。("The Nuttycracker Suite")占美發現自己愛上了蜜莉,("What Do I Need With Love?")蜜莉向占美透露自己想嫁給特里福的意願,占美為面子便改請多樂芙去看球賽。在明星蜜絲的表演後,("Only in New York")占美對蜜莉的計劃冷言冷語,二人爭執後占美吻了蜜莉逃去,蜜莉首次被一男人感動。("Jimmy")可是當她看見占美從多樂芙房裡出來並說要多樂芙保守祕密不讓蜜莉知道後所有愛意即煙消雲散。

第二幕

回到公司,("Back At Work")眾人也勸他別再理那男人。("Forget About the Boy")雖然蜜莉百般引誘,特里福卻被無心插柳的多樂芙吸引。("I'm Falling in Love with Someone")然而占美還是來了,他開始追求蜜莉,讓她無法招架。("I Turned the Corner")然而清和也喜歡了多樂芙,眾人都為愛所困。("I'm Falling in Love with Someone (quartet)")清和和萬福不想再為非作歹,米爾斯太太卻以其遠在香港的母親作要脅。("Muqin")蜜莉和占美去餐廳聽蜜絲唱歌,("Long as I'm Here with You")卻發現二人不夠錢,結果要洗碟賠償。這大大違背了蜜莉要攀龍附鳳的理想,可是,蜜絲卻把自己經驗跟她分享,要她好好思量。("Gimme Gimme")

回到酒店後眾人發現不見了多樂芙,眾人推理之下一致認為會是米爾斯太太捉走了她。陰謀敗露的米爾斯太太被眾人圍住,中國兄弟終於脫離惡爪,並救出了多樂芙。此時占美向蜜莉求婚,雖然知道他很貧窮,卻答允了他。突然占美向眾人顯示出真正身份 - 他是1. 蜜絲的繼子、2. 蜜莉所工作的公司的副總裁、3. 多樂芙的親大哥。終於大團圓結局,在幕落前,新來的女孩對紐約又是充滿期待,誰知她會遇到甚麼事呢? ("Finale")

 

紀錄:

2002年東尼獎

最佳音樂劇、最佳女主角: Sutton Foster (蜜莉)、最佳女配角: Harriet Harris (米爾斯太太)、最佳服裝、最佳編舞、最佳編曲

2002年Drama Desk獎

最佳音樂劇、最佳女主角: Sutton Foster (蜜莉)、最佳女配角: Harriet Harris (米爾斯太太)、最佳導演、最佳編曲

2002年外圍劇評獎

最佳女主角: Sutton Foster (蜜莉)

 

唱片:

只出了一隻的2002年百老匯原版,香港在HK Records見過,現在有沒有便不知道了。

 

觀感:

百老匯歷史上十分罕有會有歌曲以普通話唱出,單是這一項便足以讓人忍不住買一隻唱片回家聽聽看。據稱只聽唱片是不能感受其中的幽默,可惜筆者不能在現場親身目睹,不然對此話可能會有更深認知。個人來講對此劇殊無太大感覺,畢竟聽此劇就好像回到了過去,看一套五十年代式的音樂劇。這類型的音樂劇到了二千年代在各方面都給放大了,包括編舞、服裝、燈光、背景等等,全都花費不低。全劇的故事有了歌舞片的讚譽保証,而音樂也成功的模仿了當時的風格,使之感覺極為懷舊。

 

觀感:

Thoroughly Modern Millie: 女聲領唱,角色炫耀曲,對女演員的舞技和唱技都有極大考量。
The Speed Test: 男女合唱,劇中一個最考演員念白與唱技的片段,借用了Gilbert & Sullivan的小歌劇"Ruddigore"的音樂。
Jimmy: 女聲獨唱,角色探索型歌曲,寧靜而帶一種反高潮的意味。
I'm Falling in Love with Someone: 男聲獨唱,溫柔而帶浪漫的曲子,適合拿出來獨唱。
I Turned the Corner: 男聲獨唱,角色探索型歌曲,適合拿出來演唱。
Muqin: 男女合唱,搞笑並用上了普通話唱的歌曲,從字面解為"母親"。
Long As I'm Here with You: 女聲獨唱,夜總會音樂的風格,適合拿出來獨唱。

 

數字:

百老匯首演: 2002年4月18日 - 2004年6月20日
上演場數: 903
個人評分: 7.5

 

劇照:

 

回到S-Z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