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大道 Sunset Boulevard

資料:

製作人: The Really Useful Theatre Company Ltd.

作曲: Andrew Lloyd Webber

作詞、編劇: Don Black, Christopher Hampton

原作: Billy Wilder "Sunset Boulevard"

設計: John Napier

服裝: Anthony Powell

燈光: Andrew Bridge

聲效: Martin Levan

音樂顧問: David Caddick

音樂指導: David White

編曲: David Cullen, Andrew Lloyd Webber

舞台: Bob Avian

導演: Trevor Nunn

 

簡介:

相比起各類型革命性音樂劇爭相出籠的1996年,1995年一直在音樂劇歷史學家眼裡面視為黑暗的一年。當年在百老匯上演的音樂劇本就不多,質素亦並非一如所想地高,唯一一套真正能說得上好成績的除了將要介紹的這套音樂劇以外就只有一套嚴格來講不算是音樂劇的"煙槍祖咖啡屋"以及"畫舫璇宮"的重演版。此劇成為了Andrew Lloyd Webber這位英國作曲家在百老匯最後一套成功的作品,打這之後英式的巨型音樂劇在美國便幾乎絕跡了。作曲家為創作此劇等待了十二年,一直到"愛情面面觀"之後才開始作曲,並拉來了與之長期合作的編劇及作詞家Don Black加入。初時此劇在倫敦上演反應毀譽參半,大部份人都因為此劇第二幕幾乎沒有新旋律而批評太多重覆而導致沉悶,對於劇本的意見卻大都是正面的,這在作曲家的音樂劇作品尤為少見。

然而此劇雖然票房不差觀眾及評論反應亦不錯,卻終得落個蝕本收場。原因之一是龐大的製作及維持費用,原因之二則是無間斷與女演員之間的合約爭執。製作公司先後與Patti LuPone與Faye Dunaway兩位飾女主角的演員鬧官司,因為製作公司涉嫌違約,雖然這都給庭外和解,但花的錢卻大得足以讓此劇成為一套人們所謂的"flop-hit"了。到了後來此劇加了首音樂,劇本亦相應加插了些片段,在巡演時獲得大部份觀眾與劇評的掌聲和讚譽。曾經出演過此劇的演員還有:Kevin Anderson、Judy Kuhn、Daniel Benzali、Gerard Casey、George Hearn、Alan Campbell、Glenn Close、Alice Ripley、Diahann Carroll、Rex Smith、Betty Buckley、Elaine Paige、Petula Clark、Rita Moreno、Lewis Cleale、Debra Byrne、Hugh Jackman、Bryan Batt、John Barrowman等等。

 

故事:

第一幕

一個青年祖屍身浮在豪宅的泳池上,他起來說出故事。("Prologue")祖是一個貧窮的劇作家,有才華但無機緣,他把荷李活的生活展示給觀眾。("Let's Have Lunch")他的一本著作被一名叫貝蒂的女孩看得起,他卻要她幫忙把收車的工人們調走。趁機溜之大吉的祖不自覺駕車走錯路,突然被一個女人及管家叫進宅子裡。過氣女默劇明星洛瑪和祖見面。("Surrender")她回想當年的事,("With One Look")並請他改一改自己所作的劇本。("Salome")雖然祖覺得此劇極度失敗,在金錢的利誘下,他同意了。祖和管家麥斯討論洛瑪,麥斯認為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名星。("The Greatest Star of All")

回到荷李活,("Let's Have Lunch (Reprise)"),貝蒂向他提出一起改編祖的作品成為劇本的提議,祖亦同意了。("Girl Meets Boy")他亦發現原來貝蒂是甚好友阿提的未婚妻。洛瑪再次回憶自己的演出,祖認為的確是一流,可是現在已不合潮流。("New Ways to Dream")新年舞會,洛瑪盛意拳拳地邀請祖,他不便拒絕。("The Lady's Paying")二人在新年舞會上回顧一年。("The Perfect Year")洛瑪在此居然示愛,所以根本沒有請其他賓客。祖嚇了一跳,忙走出找阿提及好友狂歡一晚。("This Time Next Year")麥斯突然致電說洛瑪要自殺,祖趕回去,發覺是謊言,卻不由感動,洛瑪和祖相吻。

第二幕

一開始祖說出這幾個月當小白臉的感受。("Sunset Boulevard")洛瑪的劇本要見導演,他祝她好運。("The Perfect Year (Reprise)")洛瑪不禁緊張,("As If We Never Say Goodbye")她的表演獲全場鼓掌。("Surrender (Reprise)")貝蒂再次找到祖,告訴他改劇本的詳程,祖亦祝她好運。("Girl Meets Boy (Reprise)")洛瑪的表演要找人來化妝,但因洛瑪年紀不小,要加點工夫。("Eternal Youth is Worth a Little Suffering")

此時貝蒂和祖的劇本也將近完成,貝蒂和祖情不自禁相戀,打得火熱。("Too Much in Love to Care")祖知道洛瑪的電影絕對不可能會被拍成電影,卻被麥斯阻止,他交代了自己身份。("New Ways to Dream (Reprise)")終於祖知道發生什麼事,而這一切都對他心裡造成極大傷害。他斥走貝蒂,並說出自己是小白臉。("Sunset Boulevard (Reprise)")之後他打包離開,洛瑪阻止不成功便把他槍殺了。記者來時她神智不清地認為那是攝影機,在麥斯繼續絕望的替她完成"表演"下,在她忘形的說出了一段她想講好久的話......("The Greatest Star of All")

[附加資料: 後來此劇加入了新歌"Every Movie's a Circus"。)

 

紀錄:

1993年洛杉磯劇評獎

最佳女主角: Glenn Close (洛瑪)、最佳背景、最佳燈光、最佳服裝、最佳聲效

1995年東尼獎

最佳音樂劇、最佳曲詞、最佳編劇、最佳背景、最佳燈光、最佳男配角:George Hearn (麥斯)、最佳女主角:Glenn Close (洛瑪)

1995年Drama Desk獎

最佳女主角:Glenn Close (洛瑪)

1995年外圍影評人獎

最佳音樂劇、最佳女主角:Glenn Close (洛瑪)

1995年Drama League獎

最佳音樂

 

唱片:

香港能買1993年倫敦原版、1994年洛杉磯版和其精華版,其他的就沒見過了;其餘的也只有1995年的德文版與多倫多版而已。

 

觀感:

就筆者的感覺而言,此劇從音樂架構到處理劇本方面都做的十分好,有點像是回到"貝隆夫人"的感覺,算是此作曲家後期來講較出色的作品之一。之不過這套音樂劇的音樂就是不大耐聽,原因還是因為第二幕實在有太多重覆第一幕的片段了。一點補充資料吧,在"貓"這套音樂劇裡大受歡迎的曲子"Memory"其實是為此而寫的,但作曲家似乎覺得這套音樂劇裡沒有那首歌應放的位置,便將之放棄了。而Patti LuPone在搞完與此劇有關的官司之後,便發誓不再演由Andrew Lloyd Webber所作的作品,她說得出做得到,到現在亦未打破這誓言。

 

推薦曲目:

Let's Have Lunch: 大合唱,唱出荷李活早期人際關係極度扭曲的音樂,分部極為精密。
With One Look: 女聲獨唱,非常出名的歌曲,証明作曲家的技術還在,適合拿出來獨唱。
Girl Meet Boy: 男女合唱,輕盈而帶少許浪漫的歌曲,相比起此劇的沉重感覺,此曲可算是清新劑。
Sunset Boulevard: 男聲獨唱,很有"貝隆夫人"味道的歌詞,而歌曲也用了極罕見的拍子,適合拿出來獨唱。
Too Much in Love to Care: 男女合唱,經典型百老匯情歌的風格,適合拿出來表演的曲目。

 

數字:

倫敦首演: 1993年7月12日 - 1997年4月5日
百老匯首演: 1994年11月17日 - 1997年3月22日
上演場數: 977
電影首演: 2008年 (暫定)
個人評分: 8

 

劇照:

 

回到S-Z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