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腿騎士 Spamalot

資料:

製作人: Boyett Ostar Productions, Shubert Organization, Arielle Tepper, Stephanie McClelland/Lawrence Horowitz, Elan V. McAllister/ Allen S. Gordon, Independent Presenters Network, Roy Furman, GRS Associates, Jam Theatricals, TGA Entertainment, Clear Channel Entertainment

作曲: John Du Prez, Eric Idle

作詞、編劇: Eric Idle

背景、服裝: Tim Hatley

燈光: Hugh Vanstone

聲效: Acme Sound Partners

髮型、假髮: David Brian Brown

化妝: Joseph A. Companyo

特效: Gregory Meeh

木偶: Michael Curry

計劃: Elain J. McCathy

音樂指導、聲樂整理: Todd Ellison

編曲: Larry Hochman

音樂整理: Glen Kelly

音樂協調: Michael Keller

選角: Tara Rubin Casting

副導: Peter Lawrence

副編舞: Darlene Wilson

製作經理: Gene O'Donovan

管理: 101 Productions, Ltd.

宣傳: Boneau/Bryan-Brown

市場: HHC Marketing

編舞: Casey Nicholaw

導演: Mike Nichols

 

簡介:

改編自1975年電影"聖杯傳奇"的音樂劇,故事拿了英國上古流傳亞瑟王的英雄事蹟作原本,大肆改篇唱衰抹黑之餘還加上一大堆無厘頭笑話,諷刺地幽了社會上的弊端一默,屬音樂劇界中較少見的諧鬧劇種。此劇的原型電影的創作者正正便是Eric Idle曾經是參予其中的一隊在英美兩地享負盛名的搞笑組合"低噴飯" (Monty Python),這組人憑著極其新鮮卻爆笑的點子製作多套電視處境喜劇,而他們的電影更像"洛奇恐怖晚會"一般造成了一種文化效應,成為一群死士眼中不可侵犯的神聖聖杯。此劇之所以有這麼一個名字其實還是因為這種鬼才作崇,把歌填中的其中一句暗指阿瑟王庭Camelot的仿音字直放上去,就據原意翻譯便會是"Spam a lot",意即"很多午餐肉"的意思。

Eric Idle為了此劇費盡心思,他不能成功說服已經各散東西的隊友們投入是次創作,便請來了朋友在爆笑表演中創作音樂極有一手的John Du Prez來幫忙。就是因為有了他的加入,眾人才對此劇有了熱誠,並在兩年間完成了此劇。 在百老匯此劇的旅程極為順利,縱然理所當然地被劇評們指為無厘頭、缺乏靈魂、嘩眾取寵;卻亦不能否認此劇實在是太太太太爆笑的事實。此劇在倫敦的上演亦是極為成功。曾經出演過此劇的演員有:Tim Curry、Christopher Sieber、Hank Azaria、David Hyde Pierce、Christian Borle、Michael McGrath、Sara Ramirez、Marin Mazzie、Simon Russell Beale、Lewis Cleale、Harry Groener、Jonathan Hadary、Martin Moran、Hannah Waddingham、Clay Aiken、Merle Dandridge、Brad Oscar等等。

 

故事:

第一幕

管弦樂團旁若無人地調音("Tuning"),指揮出來開始序曲。("Overture")

一歷史學家出來講解了當時英國的情況 - 總之周圍都一團亂,直至亞瑟王出現。("Historian's Introduction to Act I")台上開始表演,歌頌著芬蘭的好處...等等...歷史學家無奈地澄清是英國才對。("Finland/ Fisch Schlapping Dance")亞瑟王出場,伴著他的是弄臣珀西,他們要找人加入內閣成為圓桌武士。唸著經文的修士經過,羅賓要眾人搬出家中的死屍,蘭斯諾搬出的卻宣稱自己未死,還生猛的跳來跳去,結果被蘭斯諾一棒打死了。他與羅賓都想加入亞瑟王的圓桌武士的行列,並很快成功了("Monks Chant/ He is Not Dead Yet")。

亞瑟王被加拉赫懷疑王位的來源,便帶他去見女湖神。("Come With Me")女湖神再次宣稱亞瑟為王,並讓其侍女們說服其母。("Laker Girls Cheer")女湖神和已給說服的加拉赫為了劇情需要,便唱了一首"主打歌"("The Song That Go Like This")圓桌武士一共有五人: 加拉赫、貝迪菲爾、羅賓、蘭斯諾及在這裡不該出場的"不該出場"武士。("All For One")眾人在幻想中的王庭中因為每天都有很多午餐肉而高興,("Knights of the Round Table/ The Song That Goes Like This (Reprise)")上帝突然顯靈要他們去找聖杯,女湖神亦來鼓勵,("Find Your Grail")可眾人立即便被法國裔的軍隊以及呃...一堆舞蹈員打的抱頭逃竄。("Run Away!")

第二幕

("The Intermission")

歷史學家回來解釋情況,眾人為找聖杯決定分頭行事。亞瑟王遇到了只會說"Ni"的武士,他們要他去找史立草莓才給他們通過,珀西在亞瑟王灰心時鼓勵,果然完成任務。("Always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of Life")"膽大的"羅賓被一堆吟遊詩人們周圍唱頌,("Brave Sir Robin")之後與剛解決掉黑武士的亞瑟王相遇,說"Ni"的武士指示二人去征服百老匯,羅賓指出沒有猶太人要在百老匯立足不大可能會成功。("You Won't Succeed On Broadway")突然此劇唯一女角女湖神因無得出場而突然亂入,不住的哀歎。("Diva's Lament (Whatever Happened to my Part?)")

低窪城堡王子哈拔是個女人型,被父親逼婚又不許唱歌,拋下紙球求救。("Where Are You")蘭斯諾以為他是女子,便殺了一城堡的人來拯救他出來。後來知道是誤會,卻機緣巧合下堡主把兒子"嫁"了給蘭斯諾。("His Name is Lancelot")沒有頭緒的亞瑟王感到寂寞,即使珀西如何安慰也沒用。("I'm All Alone")女湖神再次出場提點他們已然是在音樂劇之中,二人相戀,並含情脈脈地重唱了主打歌。("Twice in Every Show")在魔法師添姆的幫助下亞瑟打敗殺手兔子拿到了聖杯,而終於所有人也找到了自己的"聖杯",大團圓結局。("Act II Finale")眾人再次出場勉勵凡事要向好的方向看。("Always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of Life (Company Bow)")

 

紀錄:

2005年東尼獎

最佳音樂劇、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 Sara Ramirez (女湖神)

2005年外圍劇評獎

最佳音樂劇、最佳導演、最佳服裝、最佳女配角: Sara Ramirez (女湖神)

2005年Drama Desk獎

最佳音樂劇、最佳作詞、最佳服裝

 

唱片:

全球唯一2005年的百老匯原版已經抵達香港,於各大唱片鋪有售。

 

觀感:

想不到無厘頭文化已經伸延到音樂劇範籌,真不知是可笑還是可悲。此劇音樂輕鬆,作詞在狡獪中仍帶點深度,可惜筆者不是英國人,所以有不少笑話和場景都不大能領略其搞笑之處。還好無厘頭文化是絕對地老少咸宜、婦孺皆曉的,有不少笑位仍然是易於掌握。看著此劇的製作人數目極其龐大,便知道現在要在百老匯推出一部新戲少一點資金也不可能,尤其是標榜與眾同樂、娛樂至上的此類型音樂劇,投資自然是少不得。個人認為此劇雖然正如劇評所講:將白痴(Silliness)提升至一個藝術層面,但這作為文化的一部份,在百老匯劇場也該有其一席之位吧?

 

推薦曲目:

The Song That Goes Like This: 男女合唱,全劇中最爆笑的"主打曲",歌詞是以現在式進行,卻無厘頭之極。
All for One: 男聲合唱,仿營火晚會式的歌曲,雖然簡單,但歌詞中卻顯出中最基本的人性。
Find Your Grail: 女聲領唱,充滿希望和鼓勵作用的歌曲,劇中較白痴的舞蹈及歌唱段落之一。
Always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of Life: 男聲領唱,全劇的主題曲,亦是最出名的歌曲,適合拿出來作團體安歌曲。
You Won't Succeed in Broadway: 男聲領唱,讓角色表現才能的歌曲,涉及曲風極廣,而歌詞也向各種音樂劇伸出了魔爪。
Whatever Happened to My Part?: 女聲獨唱,角色探索(?)型曲目,適合拿出來獨唱。
I'm All Alone: 男聲領唱,全劇之中似乎較為嚴肅的曲子,可能是內容最為簡單的了。

 

數字:

百老匯首演: 2005年3月17日 - 2009年1月11日
上演場數: 1575
個人評分: 8.5

 

劇照:

 

回到S-Z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