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與舞 Song and Dance

資料:

製作人: Cameron Mackintosh, Really Useful Company Ltd

作曲: Andrew Lloyd Webber

作詞: Don Black

附加歌詞: Richard Maltby Jr.

背景、燈光: David Hersey

服裝: Robin Don

聲效: Andrew Bruce, Julian Beech, Martin Levan

音樂顧問: Harry Rabinowitz

音樂指導: Kenny Clayton

編曲: Andrew Lloyd Webber, David Cullen

編舞: Anthony Van Laast

導演: John Caird

 

簡介:

音樂劇分幕,而兩幕之間毫無關連的音樂劇大有所在,之不過上半為音樂劇而下半為舞劇的便沒多少套。此劇命名為"歌與舞"其實就字面已經解釋了一切:上半場全是歌曲為主,全部由一個女演員唱出,中間幾乎毫無間隔;而下半場則是全部舞曲,全部由一個男舞員跳出,伴舞的人亦不多。其實這上下兩幕是作曲家Andrew Lloyd Webber在分別兩年期間完成的,上半場其實是其於1979年寫好與Don Black合作的小型音樂劇"在星期天告訴我" (Tell Me on a Sunday),此劇先在其西蒙頓節之中表演過,後來亦成為英國電視台BBC的一小時短劇。而下半場的則是在1978年作曲家為其大提琴演奏家之弟Julian Lloyd Webber所寫以古典樂作曲及演奏家Niccolo Paganini為小提琴而寫的"第24首隨想曲"而寫成的變奏曲。

提議將這兩個幾乎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連在一起的是製作人Cameron Mackintosh,編舞師Anthony Van Laast便為第二幕原本只是純音樂的境況加入了一系列舞蹈,使之具有劇場感。此劇在英國上演之後在Richard Maltby Jr.的加入下,人事大翻新地搬到了百老匯。除設計組的人都換了外,連編舞與導演都轉了人,在百老匯卻也成功的上演了一年餘。當然,這類型的音樂劇上下半場各捧一角,沒有多少斤兩的演員/舞者可絕對不能勝任,所以這被指為"明星工具" (Star Vehicle)亦實不為過。曾經出演過此劇演員有如:Marti Webb、Gemma Craven、Lulu、Liz Robertson、Carol Nielsson、Wayne Sleep、Jane Darling、Bernadette Peters、Betty Buckley、Christopher d'Amboise、Charlotte d'Amboise、Gregg Burge、Denise van Outen等等。

 

故事:

第一幕

("Overture")

愛瑪來到紐約,她的朋友菲菲來接她。愛瑪希望成功,可菲菲卻覺不大可能。("Take That Look Off Your Face")她在第一晚便和男朋友分手,("Let Me Finish")轉而和菲菲同住。("So Much to Do in New York")從愛瑪的信裡我們知道她認識了一位荷李活人茜敦。("First Letter Home")茜敦介紹愛瑪荷李活的美好,("English Girls")可愛瑪發現荷李活十分沉悶。("Capped Teeth and Caesar Salad")她發現茜敦在利用她,("You Made Me Think You Were in Love")便離開荷李活,她亦發現洛杉磯也好不了多少。("Capped Teeth and Caesar Salad (Reprise)")

她回到住宅,卻發現一個她真正愛的男人祖。("So Much to do in New York II")她寫信給家交待她和祖的交往和她綠卡的申請。("Second Letter Home")愛瑪真的非常愛祖,("Unexpected Song")當祖出外推銷時她也依依不捨。("Come Back with the Same Look in Your Eyes")菲菲揭發祖是個騙子,愛瑪原先不信可也發現了真相。("Take That Look Off Your Face (reprise)")她痛苦下決定分手。("Tell Me on a Sunday")愛瑪收到了綠卡,又遇上了有婦之夫保羅。("I Love New York/So Much to do in New York III")她和保羅又勾上了。("Married Man")她寫信回家,又交代了些事情。("Third Letter Home")她突然發覺自己只是不想孤獨才和保羅來往,("Nothing Like You've Ever Known")她下定決心,必要回復自我。("Finale")

第二幕

第二幕全由舞蹈交待,沒有太明顯的故事性可尋,內容大概是講一個大城市之中小人物難以適應的情況。舞者是祖,他跳過四個場景後重遇愛瑪。二人把歌與舞合而為一。("Unexpected Song (Reprise)")

[附加資料: 以上介紹的是用百老匯版的歌曲,其中"English Girl"一曲與作曲家另一套作品"微風輕哨"中的"Tire Tracks and Broken Hearts"旋律極為相似。在第二幕中,其中一段的變奏是用上了作曲家另一套作品"孤海浮燈"中的"The Likes of Us"。]

[附加資料: 就歌曲而言與倫敦版不同的有:"Too Much to do in New York"在倫敦版本中叫"It's Not the End of the World"、倫敦版中有一曲"Sheldon Bloom"代替"English Girl"、"Unexpected Song"在倫敦版中只在第二幕中以純音樂出現、"I'm Very You, You're Very Me"只在倫敦版中出現,為愛瑪與保羅的情歌、結尾曲為"When You Want to Fall in Love",與"Unexpected Song"樂曲相同。]

 

紀錄:

1986年東尼獎

最佳女主角: Bernadette Peters (愛瑪)

1986年Drama Desk獎

最佳女主角: Bernadette Peters (愛瑪)

 

唱片:

唱片1982年倫敦現場全劇版和1986年百老匯只有上半場版本都在香港有售。其餘版本還有:1980年電視原聲、1984年倫敦版、1987年慕尼黑版及2003年倫敦新版。至於純下半場的也有,但供應量極少。

 

觀感:

曲子左抄右抄一向都是Andrew Lloyd Webber音樂劇的風格,然而人們對此亦不怎理會,畢竟即便在最早期,Irving Berlin、Cole Porter、George Gershwin又何嘗不是如此?無論如何,就故事的架構而言,筆者對此劇倒是頗為佩服製作人的膽量的。之不過此劇看來音樂並無太大出色之處(當然除了感情爆棚以外),而舞蹈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而已。反倒筆者最喜歡的是在第二幕中的變奏曲,作為一闕獨立的作品這倒挺為大眾化地創新的。另外,畢竟Bernadette Peters就是靠著此劇反彈的,也算是個特色吧。

 

推薦曲目:

Capped Teeth and Caesar Salad: 女聲獨唱,歌詞甚具玩味,具個人風格的曲子。
Unexpected Song: 女聲獨唱,全劇最出名的曲子,適合拿出來獨唱,正宗的情歌。
Come Back with the Same Look in Your Eyes: 女聲獨唱,輕盈而帶甜蜜,風格與其他歌曲稍異。
Take That Look off Your Face: 女聲獨唱,充滿力量而帶力度的歌曲。
Tell Me on a Sunday: 女聲獨唱,角色探索型的歌曲,適合拿出來獨唱,但恐怕不是人人能理解到內容。
Variation 1-4: 純音樂,帶出旋律和風格的開首,充滿活力和帶意氣風發的片段。
Variation 15 1/2-16: 純音樂,精采的是台上一眾舞員大跳踢踏舞。
Variation 18: 純音樂,溫柔帶希望,以"Unexpected Song"風格作底的"The Likes of Us"。
Variation 22-23: 純音樂劇,全劇最後的終曲,對大提琴獨奏的要求尤高。

 

數字:

倫敦首演: 1982年3月26日 - 1984年3月31日
上演場數: 781
百老匯首演: 1985年9月18日 - 1986年11月8日
上演場數: 474
電視首映: 1983年

個人評分: 7.5

 

劇照:

 

回到S-Z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