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舫璇宮 Show Boat

資料:

製作人: Florenz Ziegfeld, Jr

作曲: Jerome Kern

作詞: Oscar Hammerstein II、P.G. Wodehouse、Joseph E. Howard、Charles K. Harris

改編: Oscar Hammerstein II

原作: Edna Ferber

背景: Joseph Urban

服裝: John Harkrider

音樂指導: Victor Baravalle

合唱指導: Will Vodery

舞台: Zeke Colvan、Oscar Hammerstein II

編舞: Sammy Lee

導演: Zeke Colvan

 

簡介:

在美國音樂劇史裡面,具影響力的音樂劇有不少,然而真正能夠改變音樂劇的演變的卻是寥寥可數,而此劇正正便是美國音樂劇史上最重要、最標誌性,亦可以說是最偉大的音樂劇。此劇改編自Edna Ferber的同名著作,並初由Jerome Kern對此劇表示出興趣並聯絡了原作者並取得版權。跟他拍檔的是已經薄有名氣的編劇及作詞家Oscar Hammerstein II。當二人準備此劇時,都給原著裡面充滿對社會各階層的深刻描寫給感動了,並想將這套氣勢恢宏、內容深遠的故事一次過呈現在舞台之上。要達到這先得要找一位具財力實力的製作人,而還有誰會比Florenz Ziegfeld更適合呢?他請來了他御用的設計師們Joseph Urban與John Harkrider,二人都對大型製作所須要的要求知之甚詳,為此劇的設計帶來了出色的效果。製作人還特意把原本在Ziegfeld劇院上演的劇目遷走,好騰出空間讓此劇上演。

一九二七年,此劇的劇本終於抵達,並附上了好幾首動人的樂曲。在當時來講,製作一套主題嚴肅、故事迂迴曲折的音樂劇無疑是等於送死,但出了名急進又才華橫溢的Florenz Ziegfeld卻讓此劇加入了幾分幽默感。經過好幾次催促及改動,Jerome Kern與Oscar Hammerstein II總算把全劇完成了。作為編劇,Oscar Hammerstein II對原作作出了極大的更改,例如說突出了黑人昆妮和祖,亦剪走了安迪船長之前的歷險故事,以及麥羅妮亞的童年等等。然而,他最遺憾的是改變了結局讓之成為了一套大團圓結局的音樂劇;不過這就市場考慮而言亦是在所難免。此劇的導演其實亦是他,然而因為Zeke Colvan成功的將當時被歧視的黑人和白人演員們安排得貼貼服服,製作組便把這個位置給了他。在當時歧視風極盛的情況下,Florenz Ziegfeld執意使用黑人演員亦是一大突破。

在百老匯首演當日,劇評們都對這套音樂劇抱持懷疑的態度,畢竟一套著重內容而少見娛樂的音樂劇究竟能夠會有多少效果?就Florenz Ziegfeld當晚的表現來講,他認為是一項大失敗 - 因為觀眾們實在太安靜了。沒有一貫站起來的拍掌致敬、沒有以往歡呼聲響徹全幢劇院的景況、沒有人甚至在中場或完場的時候討論此劇。他所得到的只是禮拜性,不大不小的掌聲,這些對這一位極成功的製作人來講無疑是一個重大的警告。正當他以為末日臨近之時,第二天翻開報紙發現的卻是紐約的劇評們對此劇青眼有加,想買票的觀眾們開始在劇院門外大排長龍,而此劇就百老匯首演而言便上演了五百餘場,要比Florenz Ziegfeld以往製作過的大部份滑稽劇上演場數都要多。製作人自然是賺個夠本,而Jerome Kern和Oscar Hammerstein II則憑此劇奠定了二人在美國音樂劇史上不可動搖的地位。

因為此劇的歷史地位以及藝術價值,此劇亦曾被拍成電影及多次在百老匯重演。然而,有關種族歧視的問題卻常被拿出來講。一般的學者們都認為此劇雖然本質上沒有貶低黑人的意思,卻因故事裡面的黑人都顯得粗枝大葉,缺乏教養,而易於誤導觀眾。例如在此劇中大為出名的歌曲"Ol' Man River"中原句"Niggers"一字經過多番刪減,讓曲子流傳了好幾個歌詞的版本。此劇最成功的地方除了是改革了百老匯音樂劇對題材的取向以外,還有便是關於"整合音樂劇"的可行性。這種音樂劇把音樂和故事連在一起,讓曲子不再是可以隨便拿出來的歌曲,而成為與劇本密不可分的一個部份。打這套音樂劇以後,這種音樂劇便大行其道,幾乎便是現在大部份音樂劇所採用的方式。至於以前那種滑稽戲、風俗劇等等,反倒是漸漸式微下去,難以再有翻身之日了。

曾經出演過此劇的演員很多,有如:Jules Bledsoe、Charles Winniger、Norma Terris、Howard Marsh、Helen Morgan、Sammy White、Eva Puck、Tess Gardella、Frederica von Stade、Jerry Hadley、Teresa Stratas、Bruce Hubbard、Karla Burns、David Garrison、Paige O'Hara、Steve Barton、Jack Babdoub、Robert Allen、Donald O'Connor、Lonette McKee、Mark Jacoby、Rebecca Luker、Elaine Stritch、John McMartin、Michael Bell、Joel Blum、Gretha Boston、Kathryn Grayson、Ava Gardner、Howard Keel、Gower Champion、Marge Champion、Joe E. Brown、William Warfield、Agnes Moorehead、Irene Dunne、Allan Jones、Laura La Plante、Joseph Schildkraut、Otis Harlan、Stephen Fetchit、Edith Day、Paul Robeson、Babara Cook、John Raitt、Constance Towers、Gemma Craven、David Kernan等等。

 

故事:

第一幕

("Overture")

1880年末,停泊在拿察斯的碼頭的棉花號,工人們辛苦地工作。("Cotton Blossom")彼得質問茱莉為什麼把他送的襟針送給黑人廚娘昆妮,茱莉不答,其夫首席男演員史提夫和彼得爭執,安迪船長為緩和氣氛來了一段表演。("Captain Andy's Ballyhoo") 安迪解僱彼得,其妻帕西向茱莉出氣,艾莉趁機自薦,卻被安迪駁回。英俊小生賭徒基羅出場,他被華朗警官告誡他只有二十四小時而深感無奈。("Where's the Mate for Me?")基羅遇到了安迪之女麥羅妮亞,並一見鍾情於其歌喉。麥羅妮亞嘆息不能成為演員,基羅鼓勵她。("Make Believe")之後麥羅妮亞把事情告訴了一個叫祖的黑人,他喃喃的說著要問問老人河的意思。("Ol' Man River")麥羅妮亞又向茱莉說,茱莉警告她要小心,可亦知道這已無可挽回,便唱起了一首老歌。("Can't Help Loving Dat Man")那是一首黑人歌,昆妮很奇怪她會唱,可麥羅妮亞覺得此曲很好聽。

演員法蘭克和艾莉來到酒吧,法蘭克無意透露了茱莉是黑人的事實,艾莉亦唱出演藝界的悲哀。("Life on the Wicked Stage")原來基羅因自衛殺人而被捕,他唱了一曲以寄心情。("Till Good Look Comes My Way")一小時後眾人排演,("Mis'ry Comin' Aroun'")茱莉被揭發為黑人,史提夫為保護妻子挺身而出。二人離開戲船棉花號,艾莉和法蘭克想補上,卻被基羅和麥羅妮亞得到位置。("I Would Like to Play a Lover's Part")演出之時有一搗亂之歌迷("I Might Fall Back on You"),昆妮來找安迪幫忙。("Queenie's Ballyhoo")法蘭克表演時被此人亂入,還好安迪出場解圍,還附加一場舞蹈又一次化險為夷。("Villian Dance")當晚,基羅向麥羅妮亞求婚。("You are Love")二人婚禮雖被帕西揭發基羅故事而一度被破壞,可安迪坦承十九歲時曾經殺過人,在沒有影響下,婚禮成功進行。("Finale Act One")

第二幕

又回到戲船之上,("At the Fair")二人婚後生活不錯,基羅來了一頓豐富的給妻子,("Why Do I Love You?")另外黑人歧視則依然存在。("In Dahomey")不久基羅賭債纏身,二人陷入困境,二人之女金的學費也開始緊絀了。好賭的基羅不堪與麥羅妮亞爭吵,離開了他們。在法蘭克的幫助與茱莉暗裡提供機會下,麥羅妮亞面試只剩下評判一關了,("Bill")她又唱了首黑人歌"Can't Help Loving Dat Man"並拿到職位。在托卡迪路劇場,新劇上演("Tocadero Opening Chorus"),先來段舞("Apache Dance"),再來便是已具名氣的法蘭克和艾莉的表演。("Goodbye, My Lady Love")麥羅妮亞以客串身份上台唱出一首歌,並獲眾人認同。("After the Ball")

1927年,老了的祖依然坐在木箱削木條,唱著"Ol' Man River"的歌,昆妮則向他炫耀她如何得到男人。("Hey Feller!")終於漂泊多年的基羅再次找到安迪,並重溫著與麥羅妮亞唱過的歌("You are Love"),頓時百感交集。在新式的戲船棉花號上,眾人依然唱著"Cotton Blossom"的舊調子,帕西著長大的金唱一首歌。("It's Getting Hotter in the North")法蘭克和艾莉的兒子亦在演藝界發展。基羅和麥羅妮亞久別重逢,二人緊緊地抱擁在一起。只聽得祖和黑人奴隸們依然唱著那首"Ol' Man River",歌聲直上雲霄。("Finale Ultimo")

[附加資料: 根據我手頭上的EMI三CD唱片,此劇一共有十二首棄歌。]

 

紀錄:

1991年奧利佛獎

最佳配角: Karla Burns (昆妮)、最佳重生音樂劇

1995年東尼獎

最佳音樂劇、最佳女配角: Gretha Boston (昆妮)、最佳服裝、最佳編舞、最佳導演

1995年Drama Desk獎

最佳燈光、最佳背景、最佳音樂劇、最佳服裝、最佳導演

1995年外圍劇評獎

最佳設計、最佳編舞、最佳重生音樂劇、最佳導演

1995年Theatre World獎

最佳配角: Gretha Boston (昆妮)

 

唱片:

此劇一共有21個錄音室錄音,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988年的EMI 3CD版本,以及1993年的雙CD版本,都是比較全的。其餘版本還有:不年年份德文版、1928年倫敦版、1936年電影原聲、1940年收音機版、1946年百老匯版、1951年電影原聲、1959年倫敦新版、1966年林肯中心版、1971年倫敦新版以及1993年加拿大版。

 

觀感:

這部的而且確該被譽為為美國音樂劇正式定位的音樂劇,不管是從音樂、劇本、導演的手法上此劇都極具改革性。而全劇最深入民心的居然是兩首黑人的歌曲Can't Help Loving Dat Man和Ol' Man River,故事亦帶有濃厚美國色彩。因為在1927年還沒有各種類型為音樂劇而設的獎項,所以看上去獎項不多,可其實此劇在音樂劇的發展過程當中佔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在眾多重演版本中又以Harold Prince重新執導在1994年上演的版本最受歡迎,而筆者本人則覺得此劇的音樂和歌詞都是非常富二十年代音樂劇的感覺,而兩首出名的歌曲更是全劇的核心,顯出作曲作詞人們對黑人也絕不是歧視吧。

 

推薦曲目:

Captain Andy's Ballyhoo: 男聲獨唱,角色顯示炫耀的曲目,對男演員的烘托能力非常重視。
Make Believe: 男女合唱,全劇之中男女對唱最為受歡迎的曲子,適合拿出來獨唱。
Ol' Man River: 男聲獨唱,充滿渾厚音樂以及濃濃哀情的歌曲,已經被多次拿出來獨唱,亦成為了世界名曲。
Can't Help Loving Dat Man: 女聲獨唱,適合拿出來獨唱,曲子輕鬆帶爵士色彩,卻泛著點點憂傷。
Life on the Wicked Stage: 男女合唱,劇中較少見對事情的諷刺曲,講求二人的合作。
Bill: 女聲獨唱,角色探索型歌曲,值得一提此曲並不由Oscar Hammerstein II作詞,而是P. G. Wodehouse。
It's Getting Hotter in the North: 女聲獨唱,清柔而帶輕盈的歌曲,劇中較罕有的小品式曲目。

 

數字:

百老匯首演: 1927年12月27日 - 1929年5月4日
上演場數: 572
百老匯複演: 1932年5月19日 - 1932年10月22日
上演場數: 180
百老匯複演: 1946年1月5日 - 1947年1月4日
上演場數: 418
百老匯複演: 1983年4月24日 - 1983月6月26日
上演場數: 73
百老匯複演: 1994年10月2日 - 1997年
1月5日
上演場數: 947
電影首映: 1929年4月17日
電影重映: 1936年5月14日、1951年7月13日
電視首映: 1989年10月27日
個人評分: 8.5

 

劇照:

 

 

回到S-Z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