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密花園 Secret Garden, The

資料:

製作人: Heidi Landesman, Rick Steiner, Frederic H. Mayerson, Elizabeth Williams, Jujamcyn Theatre/ TV Asahi and Dodger Productions

作曲: Lucy Simon

作詞、改編: Marsha Norman

原著: Frances Hodgson Burnett "The Secret Garden"

背景: Heidi Landesman

服裝: Theoni V. Aldredge

燈光: Tharon Musser

編曲: William D. Brohn

音樂指導、聲樂編排: Michael Kosarin

舞排: Jeanine Levenson

聲效: Otts Munderioh

選角: Wendy Ettinger

製作舞台經理: Perry Cline

音樂協調: John Miller

化妝、髮型: Robert DiNiro

總管: David Strong Warner, Inc

製作經理: Peter Fulbright

宣傳: Adrian Bryan-Brown

編舞: Michael Lichtefeld

導演: Susan H. Schulman

 

簡介:

女人在百老匯上能夠取得成功的很多,然而這亦以編舞師及演員佔大部份,少有其他位置的。此劇可以說打破了這個局面,因為幾乎整套音樂劇的核心製作小組都是女性來的,這包括了作曲的Lucy Simon、作詞及編劇Marsha Norman、小說的原作Frances Hodgson Burnett、導演Susan H. Schulman以及背景、服裝及燈光三位設計師。此劇上演時遭到了巨大的競爭,包括有本地的回歸舊式音樂劇之作"韋爾羅渣士滑稽劇",以及歐洲來的巨型製作"西貢小姐"。然而在這個情況下,此劇依然拿走了三項東尼獎,足可見此劇的實力到那裡。此劇的音樂與一般的百老匯音樂劇不盡相同,流暢而帶淡然的情感,可以說讓人耳目一新。劇本與原著有些微出入,卻無傷大雅,深為劇評與觀眾們接受。

此劇亦標榜著那個充滿夢幻的舞台設計,以及不斷運用的鬼魂上台技巧。這個對背景、服裝以及燈光設計師們都是一個考驗。尤其是此劇編劇不斷安排鬼魂及夢者們亂入充當說書人的角色,一切走位調動更顯重要。劇評們對此劇不滿意的地方在於太早安排亞茨伯出場,以及劇本似乎刻意將主角瑪麗淡化,加之音樂缺乏比例,使全劇似乎沒有太大高潮。曾經出演此劇的演員有如:Daisy Egan、Mandy Patinkin、Rebecca Luker、Robert Westenberg、Alison Fraser、John Cameron Mitchell、Audra McDonald、Howard McGillin、Linzi Hateley、Meredith Braun、Craig Purnell、Philip Quast、Anthony Warlow、Marina Prior等等。雖然此劇到現在仍十能躋身主流之列,在觀眾上卻廣有人緣。一般來講他們都對此劇的劇本深表讚賞,亦往往對音樂感到共鳴。

 

故事:

第一幕

瑪麗之父母死於霍亂,不得已,她得投靠其姨父,相貌醜陋、駝背的亞茨伯。("Opening")管家瑪德洛夫人告訴她亞茨伯依然為其妻莉莉之死而自我封閉中,而驕縱的瑪麗也發覺這屋十分詭異。("The House Upon the Hill")當晚她便聽到哭聲,她認為是莉莉姨姨之哭聲。("I Heard Someone Crying")第二日瑪麗遇見了不負責的女傭瑪莎("If I Had a Fine White Horse")及為情所困的姨父。("A Girl in the Valley")此時她從老園丁賓得知原來這裡有個祕密花園,("It's a Maze")她亦遇見瑪莎之弟迪根,他介紹自己為大自然愛好者。("Winter's on the Wing")

他教了她如何與雀鳥傾談,牠們替瑪麗找到了銷匙,可她找不著門。她向姨父借了一個地方來種迪肯借她的種子。("A Bit of Earth")狂風暴雨之下("Storm"),亞茨伯和其弟尼維回憶莉莉的樣子。("Lily's Eyes")瑪麗為了避雨來到嚴禁進入的西翼並發現柯林,亞茨伯與莉莉之子,因為雙腳殘廢而被迫整天躺著的人,他告訴她亞茨伯只會在他睡著時才找他。("Round-Shouldered Man")瑪麗的闖入惹怒了尼維(柯林主治醫師)和瑪德洛夫人,她被趕了出西翼,可同時卻找到了花園入口。

第二幕

瑪麗幻想自己成為一個好女孩。("The Girl I Mean to Be")尼維要亞茨伯讓瑪麗去寄宿學校,二人為此爭吵,莉莉和瑪麗之母蘿絲的鬼魂出來,和二人共組四重唱。("Quartet")亞茨伯堅持己見,離開了大屋,臨行向熟睡的柯林告辭。("Race You to the Top of the Morning")瑪麗被迪根鼓勵要重建祕密花園,("Wick")還帶了柯林出來。("Come to my Garden/ Life me Up")奇蹟地,柯林在這生機處處的環境下被鼓舞還用雙腳站了起來。("Come Spirit, Come Charm")

瑪麗不想離開大屋去寄宿學校,瑪莎鼓勵她("Hold On")並著她寫信向亞茨伯求助。("Letter Song")這使亞茨伯記起很多事,("Where in the World")莉莉的鬼魂找到他二人互訴深情,終於誘使亞茨伯回去。("How Could I Ever Know")柯林的好轉和美麗和花園使亞茨伯心花怒放,不但正式認瑪麗作女兒還容許她永遠留在這裡。而那些一直盤桓的鬼(包括莉莉、瑪莉的父母等等)一一離開了。("Finale")

 

紀錄:

1991年東尼獎

最佳劇本、最佳女配角: Daisy Egan (瑪麗)、最佳背景

1991年Drama Desk獎

最佳背景

1991年外圍劇評獎

最佳設計

 

唱片:

在香港有1991年百老匯版出售,其餘版本包括1995年澳洲版及2001年倫敦版均沒有。

 

觀感:

雖然在故事之中不常出現,實際上莉莉在此劇的戲份很重,幾乎很多場景他都跟觀眾一起見證著發生,並不斷對劇中人物作出互動,她應是女主角才對,可大概是半劇中人半劇外人身份,所以佔的故事情節不多。劇本上筆者始終認為鬼魂的存在有點多餘。音樂上個人對Lucy Simon的音樂頗為接受,亦看得出她有不少獨具匠心的編排與技巧,卻稱不上是如痴如狂的喜愛。至於歌詞則顯得較為平庸,Marsha Norman在寫劇本一向享有盛名,由此劇看來寫歌詞便不怎麼樣了。倒是主演此劇的演員大都能勝任有餘而有不錯的評價倒是頗為少見的。

 

推薦曲目:

Winter's on the Wing: 男聲獨唱,帶有陽光氣息及童真的歌曲,要控制得好可不易。
A Bit of Earth: 男聲獨唱,樸實自然的音樂配以簡單的歌詞,甚具抒情作用的歌曲。
Lily's Eyes: 男聲合唱,非常精采的男聲對唱曲,角色探索型的曲子,是全劇最大感情位之一。
The Girl I Mean to Be: 童聲獨唱,給女主角表演的曲子,清婉而柔和,卻不乏個性。
Quartet: 男女合唱,複雜的歌曲線有條不紊,亦甚具劇力。
Race You to the Top of the Morning: 男聲獨唱,角色探索型的曲子,適合拿出來獨唱,亦是全劇最露骨的歌曲。
Hold On: 女聲獨唱,就如很多音樂劇中的鼓勵歌曲一般,擁有一股難以抗拒的魅力。
How Could I Ever Know: 男女合唱,劇中最大的劇情曲,直讓觀眾感動的曲子。

 

數字:

百老匯首演: 1991年4月25日 - 1993年1月3日
上演場數: 709
個人評分: 7.5

 

劇照:

 

回到S-Z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