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屋出租 Rent

資料:

製作人: Jeffrey Seller, Kevin McCollum, Allan S. Gordon, New York Theatre Workshop

作曲、作詞、編劇: Jonathan Larson

背景: Paul Clay

服裝: Angela Wendt

燈光: Blake Burba

聲效: Kurt Fischer

原本意念、附加歌詞: Billy Aronson

音樂整理: Steve Skinner

宣傳: Richard Kornberg, Don Summa

選角: Bernard Telsey Casting

技術支援: Unitech Production, Inc.

監製: Emanuel Azenberg, John Corker

舞台經理: John Vivian

音樂指導、附加整理: Tim Weil

編舞: Marlies Yearby

導演: Michael Greif

 

簡介:

在音樂劇史上美國自五十年代起,歌曲便開始與流行曲形成了一段距離。而到了現在,音樂劇裡的音樂大都不會跟隨潮流。史上到此劇以前就只有一套音樂劇"髮"真正貼近了潮流趨勢以及達到了成功。這部以歌劇名家浦切尼名作"波希米亞人"為藍本的音樂劇,內容街頭、平民,說的是美國八十年代末備受愛滋病威脅的故事。作曲作詞人Jonathan Larson為寫成此劇可謂傾盡心血,他在之前的"倒數時刻"獲得了大師Stephen Sondheim的鼓勵及支持,便毅然辭掉了在快餐店裡的工作,全心全意的去寫作此劇。此劇裡的人物或多或少都代表著作曲作詞者所認識的一幫朋友,他們有些仍然在生,卻亦有一些已經因愛滋病離世。雖然作曲家本人並沒有染上此病,對此病所帶來的後果卻感受至深,促使此劇的悲傷、掙扎、愛情、友情都非常的真摯,其中還包括了看待同性戀的新觀念。

曾經有人質疑過搖滾樂在百老匯劇場的地位,因為它普遍地被認為要表達複雜的情感會欠缺內涵,表達劇場性曲目時亦會顯得蹩腳。Jonathan Larson卻以例子推翻了這項疑慮,在劇中既有情感洶湧卻有感壓抑的歌曲,亦有就如對話形式的音樂,全部皆以搖滾樂風格寫成。劇中宣揚的"波希米亞精神",其實亦就是作曲家自己所活出來,為了理想而努力衝刺生存的積極態度。此劇還找來了一班年青幾近沒有經驗的演員,務求更能表達這種情感。在試演的時候,Jonathan Larson突然在家中發病猝死,更加深了此劇的感染力。在外百老匯上演後此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轟動,沒多久便被搬往百老匯,而一演便演了十餘年。觀眾都給此劇複雜而充滿感情的搖滾樂、同樣地複雜而充滿感情的角色及關係給迷住了。不止是八十年代親身經驗過的一群,就連現下的青少年也給此劇給感動。

結果此劇同時獲得了東尼獎、紐約劇評獎、Drama Desk獎、佩歷沙獎四個獎同時頒發最佳音樂劇的殊榮。在二零零五年此劇還被拍成了電影,識此劇的人更多了。曾經出演過此劇的演員有如:Adam Pascal、Anthony Rapp、Daphne Rubin-Vega、Idina Menzel、Rasario Dawson、Taye Diggs、Wilson Jermaine Heredia、Jesse L. Martin、Fredi Walker、Will Chase、Nobert Leo Butz、Jose Llana、Michael McElroy、Tracie Thoms、Tony Vincent、Randy Graff、Melanie Brown、Wilson Cruz、Frenchie Davis、Joey Fotane、Neil Patrick Harris、Drew Lachey等等。在這當中還有不少在之後已經能夠獨當一面成為大牌名星了。此劇亦曾經來到香港,並由本土明星莫文蔚出演咪咪一角。在此劇加入百老匯以後,似乎美國劇壇有意繼續向這方向發展。但在五年後的九一一事件打後,這類型講求劇本、音樂、演藝之間皆有藝術成份的音樂劇便被淡化了。

 

故事:

第一幕

聖誕前夕,美國紐約一間閣樓上("Tune Up")住著決定要製作一套紀錄片的麥克和作曲家、前吸毒者羅渣。麥克媽媽的來電留言,我們知道麥克最近和瑪蓮分手,而瑪蓮卻和祖安娜搞同性戀,麥克也因此丟了飯碗。("Voice Mail #1")電話又來,這次是前房友哥連,但去到一半卻沒有了;他們不知道哥連被人打劫了。("Tune Up #2")另一個前房友現為地主的賓尼催促二人交房租,他們百感交集。("Rent")麥克接到瑪蓮的電話,請他回去維修電線,他答應了。另一邊,哥連被打了一頓後被一同性戀安祖兒救起。二人入城一晚,知道了對方均是愛滋病患者身份。("You Okay Honey")麥克留下不肯同去的羅渣,羅渣在裡面作曲,並嘗試尋找著人生的意義。("Tune Up #3/One Song Glory")

住在樓下吸毒舞者咪咪上來借火柴,二人邂逅。("Light My Candle")這邊廂祖安娜收到父母的留言,("Voice Mail #2")而安祖兒遇到奇遇,賺了一千元與人分享。("Today 4 U")因為瑪蓮要支持抗議的人,賓尼以房租為要脅,要麥克和羅渣阻止她表演。("You'll See")麥克和祖安娜合作維修事宜,二人唱出他們對瑪蓮的自我中心的不滿。("Tango: Maureen")哥連和安祖兒去了一個愛滋病互助組織;("Life Support")另一邊廂,咪咪則想讓羅渣跟她一同出去("Out Tonight"),羅渣雖然想但拒絕了。("Another Day")突然社會上一把聲音響起,"我(因為愛滋病)失去尊嚴,有人會理嗎?"羅渣在閣樓上悶了好一會,決定出去尋找答案。("Will I...?")

在街上麥克、哥連和安祖兒從警察手上救了一個睡街老人家,("On the Street")可她並不感激。哥連幻想著一個他們能夠生活美滿的地方,("Santa Fe")隨後麥克離開二人去找羅渣,哥連和安祖兒則互訴愛意。("I'll Cover You")祖安娜忙得不可開交之時,("We're Okay")羅渣卻重見咪咪,並邀她共餐,她接受了。("Christmas Bells")瑪蓮的表演挺為成功,("Over the Moon")卻引起了暴動。麥克把片段拍攝寄了給電視台,所有人在小餐廳裡為打擊了賓尼的士氣而慶祝。("La Vie Boheme")賓尼氣憤不已。在這裡羅渣發咪咪和自己有著共同理想,開始接納她。("I Should Tell You")這時在餐廳裡已是一片混亂,在眾人宣揚波希米亞精神之時,羅渣與咪咪對吻。("La Vie Boheme B")

第二幕

混亂過去,有人問"如何衡量人的生命?",有人答"愛"。("Seasons of Love")新年將近,羅渣和咪咪熱戀中,瑪蓮則仍和祖安娜周璇,之不過麥克與羅渣的閣樓卻被賓尼給封了。("Happy New Year")麥克收到一則電話留言請他拍戲,("Voice Mail #3")賓尼突然進入,把閣樓還給麥克和羅渣;("Happy New Year B")他暗示此為咪咪和他上床的緣故,咪咪否認,這使羅渣極度妒忌。情人節,所有事看似平常,惟祖安娜和瑪蓮關係依然緊張。("Take Me Or Leave Me")到了春天,所有人都在回顧以前,("Seasons of Love B")羅渣依然認為咪咪對他不忠,哥連為病重的安祖兒擔心。

終於羅渣與咪咪因賓尼及後者重新吸毒而鬧翻("Without You"),而麥克又收到新的留言要他出山("Voice Mail #4")。在濫交成潮之時各地正宣傳安全性交的訊息,("Contact")而安祖兒就在這時逝世,哥連與眾人悲慟不已。("I'll Cover You (Reprise)")麥克回想以前的日子,("Halloween")咪咪、羅渣和賓尼的關係依然糾纏不清。羅渣決定離開紐約,咪咪和他道別。("Goodbye Love")麥克和羅渣一個違背自己夢想去了拍攝商業節目,一個違背自己的愛意離開愛人;終於二人想通了,同時回到了閣樓之上,並繼續了像以前一般追隨夢想的生活。("What You Own")

各人的家長都對子女的行藏感到奇怪,而咪咪則從賓尼推介的療養院裡失了蹤。("Voice Mail #5")羅渣回到閣樓完成他的歌,而麥克亦快要把紀錄完成並決定於今晚上映。("Finale")這時哥連、祖安娜和瑪蓮相繼來到,並帶來了奄奄一息的咪咪,羅渣懊悔不已,二人訣別之際羅渣把自己的完成品唱給咪咪聽。("Your Eyes") 就在好像沒有救的時候,咪咪突然醒過來,觀眾明白,那是因為安祖兒在幫她。眾人以大合唱再次宣揚"把握今天"的訊息,安祖兒穿著一身白衣進來,跟眾人一起把全劇結束。("Finale B")

 

紀錄:

1996年佩歷沙獎

最佳戲劇

1996年東尼獎

最佳音樂劇、最佳作曲、最佳原著、最佳女演員: Wilson Jermaine Heredia (安祖兒)

1996年Drama Desk 獎

最佳音樂劇、最佳作曲、最佳作詞、最佳原著、最佳女演員:Wilson Jermaine Heredia (安祖兒)、最佳編曲

1996紐約劇評人獎

最佳音樂劇

1996年外圍劇評人獎

最佳外百老匯音樂劇

1996年Drama League獎

最佳音樂劇

1996年Theatre World 獎

出色演員: Adam Pascal (羅渣)、Daphne Rubin-Vega (咪咪)

1996年奧比獎

最佳整體演出、特別嘉許: Jonathan Larson

 

唱片:

香港應該只有1996年原裝卡士版以及2005年電影原聲。除此以外,還有2000年荷文版、意大利版及韓國版及2001年韓文版。

 

觀感:

個人認為雖然前面沒有提及,導演也對此劇作出了非常出色的編排,在保留波希米亞人那種哀愁又能成功搬上音樂劇舞台,在各種情節的情緒方面控制得很好。更重要的是在這個複雜的故事裡面,台上的設計是出奇的簡約及清楚。此劇並沒有甚麼舞蹈,但娛樂性卻絕對充足,這當然得拜音樂、歌詞之賜。挺為厲害的是此劇亦算是一套全唱的音樂劇,完全以搖滾樂寫成既不顯煩燥也不覺歌曲與歌詞之間會有問題。至於此劇的意涵更加是讓人拍案叫絕,是那種讓你步出劇場門口之後仍然會思潮起伏的類型的音樂劇。有關更多筆者對此劇的意見可參考小小搞作裡的觀後感。

 

推薦曲目:

Rent: 男聲合唱,唱出了掙扎與無奈的歌曲,極具爆炸性及感染力。
One Song Glory: 男聲獨唱,角色探索型的歌曲,非常考男聲的歌唱實力。
Light My Candle: 男女合唱,不是情歌而是一首像對答的音樂,推翻了搖滾樂不能寫此類曲目的謠言。
Today 4 U: 男聲獨唱,帶有Rap味道的曲子,精采是在於表演者的舞蹈與音高。
Tango: Maureen: 男女合唱,全劇之中出現"Fuck"這個字眼出現得最明顯的曲子,喜劇元素不少。
Out Tonight: 女聲獨唱,給女聲炫耀歌喉的地方,因為要邊跳邊唱,對女角考驗不低。
Another Day: 大合唱,複雜而帶掙扎、平靜而帶激動的歌曲,劇場張力極大的一首曲子。
Santa Fe: 男聲獨唱,難得一首有男低音表演份的調子。
I'll Cover You: 男聲合唱,可是百老匯史上寫的最好的同情戀歌曲,直讓多人對同性戀觀念開始改觀。
Over the Moon: 女聲獨唱,在錄音聽上去不知是甚麼,其實在表演之中卻包含了即興演出的精華所在。
La Vie Boheme: 大合唱,全劇的主題曲,顯示波希米亞人精神的歌曲,不過要記住歌詞可就麻煩了。
Seasons of Love: 大合唱,全劇最出名的曲子,抒情而帶說教成份,模仿了黑人Gospel式音樂的曲風。
Take Me or Leave Me: 女聲合唱,給劇中那對女同性戀的表演歌曲,歌詞辛辣而逃逗,甚受歡迎。
Goodbye Love: 男女合唱,又一首非常具劇場張力的歌曲,對男女演員的演技要求高。
What You Own: 男聲合唱,作曲家特意遷就Anthony Rapp與Adam Pascal音域而寫的歌曲,歌詞亦極為讓人感動。

 

數字:

外百老匯首演: 1996年1月26日 - 1996年3月31日
上演場數: 49
百老匯首演: 1996年4月29日 - 現在
上演場數: 4001 (截至11/12/2005)
電影首映: 2005年11月23日
個人評分: 8.5

 

劇照:

 

回到M-R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