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雛淚 Oliver!

資料:

製作人: David Merrick, Donald Albery

作曲、作詞、改編: Lionel Bart

原著: Charles Dickens "Olvier Twist"

設計: Sean Kenny

燈光: John Wyckham

編曲: Eric Rogers

音樂指導: Donald Pippin

主管: Jack Schlissel

經理: Richard Highley

技術顧問: Ian Albery

製作顧問: Neil Hartley

製作舞台經理: Ross Bowman

舞台經理: Edward Hastings

公關: Lee Solters, Harvey B. Sabinson, Lila Glaser

選角: Micheal Shurtleff, Alan Shayne

宣傳: Blaine-Thompson, Fred Golden

導演: Peter Coe

 

簡介:

當一提到英國音樂劇,大部份人心裡不期然的都會到Andrew Lloyd Webber的名字,但其實早在他的作品之前,百老匯早便被一套英國音樂劇所征服過,而這便是此刻了。Lionel Bart一直是被認為百老匯裡面最被忽視的英國作曲家,這位酗酒卻非常勤力的的天才憑此劇獲得了最大的成功。改編自Charles Dickens的原作小說,內容講述著孤兒們的故事,以小朋友的方向諷刺了當時貧富懸殊、階級問題等等的社會詬病,加上極具個人色彩的音樂及歌詞,此劇在英國上演極為成功。在搬至百老匯後盛勢未止,成為當年一鳴驚人的音樂劇。百老匯的劇評與觀眾們開始感受到英式音樂劇的魅力與製作小組獨具匠心的對稱設計,並對這個原本寂寂無名的作曲作詞編劇刮目相看。

在改編成電影之後此劇名聲更上一層樓,這套由Onna White重新編舞的歌舞片成為當屆奧斯卡得主,而英國之後由Cameron Macktinosh製作的重生版也非常受歡迎,然而此劇在美國兩次重生卻己不能再掀起熱潮。曾經出演過此劇的演員有:Ron Moody、Georgia Brown、Barry Humphries、Keith Hamshire、Martin Horsey、Davy Jones、Phil Collins、Tony Robinson、Steve Marriott、Oliver Reed、Harry Secombe、Mark Lester、Jack Wild、Shani Wallis、Joseph O'Connor、Jonathan Pryce、Sally Dexter、Miles Anderson、Jon Lee、Tom Fletcher、Clive Revill、Alice Playten、Patti LuPone、Gregg Edelman、Elaine Paige等等。較為遺憾的是,這也是這位作曲家在百老匯唯一一套能上演超過一場的音樂劇了。

 

故事:

第一幕

在一間少年院裡,各小童正預備就餐。("Food, Glorious Food")他們的主人歌妮夫人是個寡婦,伯寶先生從中打岔,年輕的奧利佛卻公然要多一碗粥,結果被罰。("Oliver!")在過程中,他發現二人調情。("I Shall Scream")被發現後,伯寶要把他賣走。("Boy for Sale")奧利佛因為被賣了去殯儀館而很沮喪。("Where's Love?")在第二天他逃了出來,並遇上了度查,("Consider Yourself")還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到了費根的廚房。費根歡迎奧利佛。("You've Got to Pick a Pocket or Two")南茜和貝蒂到來了,他們都是朋友,唱起對生活的態度。("It's a Fine Life")他們又裝禮貌地做了場滑稽戲。("I'd Do Anything")第二天小朋友們四出偷東西,費根叮嚀他們小心。("Be Back Soon")

第二幕

南茜在音樂廳裡表演,("Om-Pah-Pah")男友比爾進場威脅她,("My Name")這時卻傳來奧利佛被一位老先生收留的消息,費根和比爾一起去找。南茜為與比爾的愛唱出了一段哀怨的曲調。("As Long as He Needs Me")奧利佛看見外面的商人慶幸自己的幸運,("Who Will Buy?")但是南茜把他抓了要給費根。另一邊廂,費根正為前事擔心,("Reviewing the Situation")而伯寶和歌妮夫人卻查出奧利佛的確是那位老先生的孫兒。南茜知道真相後懊悔不已,想送回奧利佛,卻被比爾隸著殺死。("As Long as He Needs Me (Reprise)")比爾終被警察射殺。奧利佛回到老先生家裡,而費根和度查卻依然為著前路而擔憂。("Reviewing the Situation (Reprise)")

[原有一曲"That's Your Funeral"是在奧利佛賣往殯儀館時唱的,在後面的版本中卻被刪掉了。]

 

紀錄:

1963年東尼獎

最佳音樂、最佳音樂指導、最佳設計

1969年奧斯卡

最佳美指、最佳導演、最佳音樂轉接、最佳聲效、最佳電影

1969年金球獎

最佳喜劇、最佳男主角: Ron Moody (費根)

 

唱片:

童聲的質素通常都是唱片的關鍵,在香港有售的有1968年電影原聲以及1963年百老匯原裝卡士。其他版本還有八個錄音室版、不知年份荷版與以色列版各一、1960年倫敦原版、1962年南非版、1985年匈牙利版、1992年挪威版、1994年倫敦重生版、1997年費利士版、1998年馬德里版以及1999年荷文版。

 

觀感:

對於與孤兒有關的音樂劇在大家心目中恐怕並不陌生,然而要講最典型的故事情節還是這個了。個人認為此劇的音樂混入了很多的猶太音樂元素,這在Lionel Bart的作品而言是非常普遍,剛巧這亦正正是他的風格。至於童聲在Lionel Bart的作品之中也是常用的,之不過這也是製作上最大的問題。有質素的演員不難找,但能夠又唱又跳的兒童演員卻是最讓人頭痛的地方。編舞方面,筆者還沒有看過原版,之不過據調查Onna White編舞的版本是更為出色的版本,而原作裡,Peter Coe則是順便擔任了編舞這個職務的。

 

推薦曲目:

Where is Love?: 童聲獨唱,清柔而帶孤獨的歌曲,角色探索型的曲目。
Consider Yourself: 童聲領唱,為全劇最受歡迎的曲目之一,開朗而活潑。
You've Got to Pick a Pocket or Two: 男聲獨唱,加上編舞後非常精采的曲目,音樂非常猶太化。
I'd Do Anything: 大合唱,熱鬧而歡欣的曲子,加上了輕鬆不落俗套的音樂,相得益彰。
As Long As He Needs Me: 女聲獨唱,全劇唯一一首拿出來表演絕對能顛倒眾生的歌曲。
Who will Buy?: 大合唱,歌詞裡多少有些味道的曲子,雖然不起眼卻道出了全劇最大的感情高潮。
Reviewing the Situation: 男聲獨唱,少有的結幕曲,以一個不肯定作結,歌詞內容直讓觀眾頓時為費根這個角色產生同情。

 

數字:

倫敦首演: 1960年6月30日 - ?
上演場數: 2618
百老匯首演: 1963年1月6日 - 1964年11月14日
上演場數: 774
百老匯複演: 1965年8月2日 - 1965年9月25日
上演場數: 64
百老匯複演: 1984年4月29日 - 1984年5月13日
上演場數: 17
電影首映: 1968年9月26日
個人評分: 7.5

 

劇照:

 

回到M-R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