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腦袋 New Brain, A

資料:

製作人: Lincoln Center Theater at the Mitzi E. Newhouse

作曲、作詞、編劇: William Finn

編劇: James Lapine

背景: David Gallo

服裝: Toni-Leslie James

燈光: Peggy Eisenhauer

聲效: Tony Meola

編曲: Michael Starobin

音樂指導、聲樂編排: Ted Sperling

聲樂編排: Jason Robert Brown

選角: Alan Filderman

舞台經理: Bonnie Panson

副製作人: Ira Weitzman

市場: Thomas Cott

發展: Hattie K. Jutagir

製作經理: Jeff Hamlin

經理: Steve C. Callahan

編舞、導演: Graciela Daniele

 

簡介:

音樂劇作曲家們把自己的情感注入音樂劇之中是觀眾們屢見不鮮的事情,拿自己的經歷來作音樂劇題材的亦不屬少數。此劇便是這裡當中的其中一個例子,故事中的主角正正便是作曲家本人的寫照。William Finn曾經因為腦部生了一個腫瘤而要入院施手術割除,大難不死之後樂思便如泉湧,由默默無名打拼到現在獨一無二的名聲。此劇與他其他作品一樣,伙拍了編劇James Lapine,並以幾乎全唱的方式寫成整套音樂劇。為此劇編舞及導演的則是尤擅導演此類小型製作以及Lincoln Center Theater長期的合作伙伴Graciela Daniele,不能忽略的是此劇有三位音樂編排的出色人員:Michael Starobin、Ted Sperling和日後會成為百老匯音樂劇作曲家的Jason Robert Brown在製作小組的名單中。

相比起William Finn的其他音樂劇作品,這套音樂劇的旋律普遍來講是比較順耳的。原因之一是要相應劇情要有幾首兒歌,另一原因則是此劇是對William Finn樂觀面對困難的精神的一個體現。作曲家把此作獻了給自己母親Barbara Finn。在1998年此劇在外百老匯首演,以醫院場景為貫穿整套音樂劇的地方使人們耳目一新,而劇評及觀眾亦對此劇的音樂充滿旋律而感到驚喜。結果在外百老匯此劇獲得了不錯的評價,在2005年此劇亦能夠在倫敦上演。曾經出演過此劇的演員有如:Malcolm Gets、Mary Testa、Liz Larsen、Kristin Chenoweth、Chip Zien、Michael Mandel、Christopher Innvar、Norm Lewis、John Jellison、Ketih Byron Kirk、Penny Fuller等等。

 

故事:

作曲家哥頓專為一個叫賓治先生的人寫兒童節目歌曲,今次他要寫的是青蛙。("Frogs Have So Much Spring")正在為自己工作沉悶無聊而抱怨之時,他發覺幾乎忘掉了要跟經理人蘿達吃午餐。("Calamari")豈知在中途他卻突然昏倒了,("911 Emergency/ I Have So Many Songs")在送院途中他自我驚覺有許多歌曲還沒有寫出來,那些歌曲可是由心而發的佳作哪。("Heart and Music")醫生們診斷他腦裡生了個瘤,("Trouble in His Brain")其母匆匆趕來專執地打理兒子的事,("Mother's Gonna Make Things Fine")而哥頓則嚮往自由生活。("Sailing")

瘦護士與善良護士同來詢問哥頓的家庭背景,("Family History")而哥頓則借題發揮道出了自己的家庭狀況,("Gordo's Law of Genetics")並道出了家庭的崩壞。("And They're Off")哥頓的男友羅渣來到,哥頓不堪見之,便使其離去,不果。("Just Go")在一次抹身中,善良護士抱怨自己境況,倒讓哥頓感同身受。("Poor, Unsuccessful and Fat")在磁力共振中,眾人努力的讓哥頓冷靜。("Sitting Becalmed in the Tree of Cuttyhunk")而羅渣和哥頓之母都顯出了對哥頓的關懷,("An Invitation to Sleep in My Arms")突然亂入的是哥頓記憶中一個在街上討乞的女人,她訴說著人世險惡。("Change")

哥頓寫好了一首曲子,一直只在幻想出中現的賓治先生將之罵得一文不值。("Yes")哥頓情緒陷入了低潮,("In the Middle of the Room")其母替他收拾東西時把他的書一古腦兒丟掉了。("Throw it Out")終於哥頓要進入手術室了,("Brain Dead")他的思緒不斷的由一個地方飛到另一個地方,想到了蘿達("Whenever I Dream")、善良護士("Eating Myself Up Alive")、母親("The Music Still Plays On"),到最後居然去到了賓治先生的兒童節目。("Don't Give In")在節目中賓治先生要小朋友們不要輕言放棄,哥頓也就醒來了。

善良護士替哥頓做最後一次抹身,羅渣和哥頓也已開始了新生活。("You Boys Gonna Get Me in Such Trouble"/ Sailing (Reprise)")倒是那個討乞女人卻剛巧拿著被哥頓之母丟掉的書本來兜售。哥頓言明那是他的書,卻不得要領。("The Homeless Lady's Revenge")羅渣問他為何對那些如此著緊,哥頓的回答卻使其領悟到不少。("Time")除了心以外,寫曲子還須得有足夠時間才行。("Time and Music")經歷了這麼一個起死回生的經驗,哥頓感到自己看東西的尺度已經有了改變,世界比以前亦有生氣得多。("I Feel So Much Spring")

 

紀錄:

1998年外圍劇評獎

最佳外百老匯音樂劇

 

唱片:

只有一隻,1998年外百老匯原版。

 

觀感:

外百老匯音樂劇之中這套的音樂雖然非常"可愛",但是內容卻非常成熟,這也算是William Finn所出名的特色之一吧。個人對此劇的音樂頗為喜歡,但更喜歡的是歌詞。William Finn或許沒有Stephen Sondheim的尖酸和慧黠,但他那些文字遊戲和笑話都是非常出色的;他也或許沒有Andrew Lloyd Webber譜寫旋律的能力,但曲譜中卻有好幾首獲一致激賞的歌曲。此劇的舞蹈和走位也頗為引人入勝,拿醫院裡不同的東西也可大搞一番,Graciela Daniele的功不可沒。劇本方面,此劇似乎有點混亂,但如此不斷使用回憶蒙太奇手段的音樂喜劇,這可新鮮的得緊。

 

推薦曲目:

Heart and Music: 男聲獨唱,富律動帶熱情的歌曲,跟臨劇末的"Time and Music"調子幾乎一樣。
Sailing: 男聲獨唱,角色探索歌曲,非常適合拿出來獨唱,充滿感情的歌曲。
Gordo's Law of Genetics: 大合唱,此劇音樂頗具特色的曲子,歌詞則夠有趣。
Just Go: 男聲合唱,對話式歌曲,溫情而婉柔。
Sitting Becalmed in the Lee of Cuttyhunk: 大合唱,歌詞和音樂配合得非常不錯的地方,亦是劇中一個較大型的舞蹈段落。
Change: 女聲獨唱,角色展示曲,對女演員的演技有多少要求,適合拿出來獨唱。
Brain Dead: 男聲合唱,妖嬈的曲調加上徬徨的歌詞,另有一種味道。
Eating Myself Alive: 男聲領唱,用上了黑人腔調的曲子,劇中爆笑與精采合一的片段。
Don't Give In: 男聲領唱,可能是全劇最具鼓勵性的歌曲,富情感而旋律性。
I Feel So Much Spring: 全劇主題曲,男聲領唱,與開頭"Frogs Have So Much Spring"遙相呼應。

 

數字:

外百老匯首演: 1998年6月18日 - 1998年8月23日
上演場數: 78
個人評分: 7.5

 

劇照:

 

回到M-R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