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卒 Man of No Importance, A

資料:

製作人: Lincoln Center Theater

作曲: Stephen Flaherty

作詞: Lynn Ahrens

改編: Terrence McNally

原作: Barry Devlin "Man of No Importance, A"

背景: Loy Arcenas

服裝: Jane Greenwood

燈光: Donald Holder

聲效: Scott Lehrer

音樂指導: Ted Sperling

聲樂編排: Stephen Flaherty

指揮: Rob Berman

編曲: William David Brohn, Christopher Jahnke

選角: Tara Rubin Casting

舞台經理: Michael Brunner

副製作人: Ira Weitzman

主管: Adam Siegel

製作經理: Jeff Hamlin

市場: Thomas Cott

發展: Hattie K. Jutagir

舞台: Jonathan Butterell

導演: Joe Mantello

 

資料:

改編自1994年同名電影的音樂劇,這套音樂劇的陣容可以說充滿了可能性。作曲作詞組合Stephen Flaherty和Lynn Ahrens在百老匯兩套成功作"小島故事"和"散拍歲月"之後轉戰至外百老匯,開始了二人較為偏藝術而少商業的音樂劇路子。而編劇Terrence McNally一直便擅長把電影寫成音樂劇,其作品"光豬六壯士"便是其中一個例子。這套音樂劇跟很多音樂劇有一個不同的地方,因為題材關係,整套音樂劇幾乎沒有甚麼所謂值得大跳大唱的歡欣場面,亦缺乏劇情的大波動,反之是主角內心裡的掙扎卻比劇情更加轉折。此劇就劇本看來可謂較像"話劇"多於"音樂劇"。

參加過此劇演出的演員有如:Roger Rees、Steven Pasquale、Ronn Carroll、Jessica Molaskey、Faith Prince、Sally Murphy、Charles Keating等等。此劇演出後得到的迴響不一,一般而言大都肯定了此劇的男主角Roger Rees的演技以及Stephen Flaherty揉合了愛爾蘭民歌以及百老匯風音樂的編排。然而對劇本和導演的說法便各異,有指此劇分幕太多,結果形成了像電影多於音樂劇的情況,亦有指此劇忠於原作值得讚賞。後來此劇連獲包括Drama Desk獎在內的好幾個提名,亦拿回了一些,總算肯定了這套基本上算不上高潮迭起的音樂劇。

 

故事:

第一幕

都柏林。巴士車長艾菲是個老好人,除了正職外他亦是劇場狂熱分子,然而在眾人眼中他亦不過是個無名小卒而已。("A Man of No Importance")他最親近的幾個人分別是其姊莉莉、屠夫卡尼以及巴士的司機羅比。今天一個新面孔亞德莉來到了這兒,莉莉希望其弟可以成家立室讓她自由一點。("The Burden of Life")但艾菲只想那個女孩當他新製作"莎樂美"的女主角,他讓全劇的人員都努力起來,("Going Up")並成功地說服了亞德莉擔任主角。("Princess")他也想讓羅比加入,不果,皆因羅比只專注現實的事兒。("Streets of Dublin")

家中卡尼和莉莉商量著有關艾菲的東西,("Books")而艾菲經過一次在酒吧的遭遇卻發覺自己原來是同性戀而感到落寞。("Man in the Mirror")在一次安排的會面中,艾菲跟亞德莉步行回家,亞德莉告訴了他她的故事,艾菲告訴她愛根本沒有拘束。("Love Who You Love")送走了亞德莉後他卻再次遇到了在酒吧中引誘他的男人伯列頓,終於艾菲遵從了他偶像 - 詩人兼作家王爾德的建議:趕走試探的唯一辦法便是受之引誘。

第二幕

有人燈紅酒綠,有人誠心祈禱,柏得歷太太唱出了一段禱文。("Out Father")艾菲想向神父告解自己是同性戀並愛上了羅比,卻難於啟齒而放棄。("Confession")他遇到了朋友兼舞台經理伯迪,他的妻子死去有一段時間了,他建議艾菲也該娶一個老婆才對。("The Cuddles Mary Grave")回到艾菲的戲劇,眾演員跟製作人員忙了個不亦樂乎,也要把此劇搞的好看。("Art")在演戲中途,亞德莉突然崩潰,艾菲發現她懷孕了。同時,因為"莎樂美"被宗教團體認為意識不良而被勒令停止。("Confusing Times")所有演員被逼離開。("A Man of No Importance (Reprise)")

禍不單行,心情低落的艾菲回到巴士維修場,他發現了羅比跟柏得歷太太通姦的事。羅比憤而辯護,("Love Who You Love (Reprise)")而艾菲逆來順受,只有更加悲哀。("Man in the Mirror (Reprise)")艾菲再次找到了伯列頓,卻遭到他襲擊,事情搞大了眾人都對艾菲是同性戀而感震驚。莉莉向艾菲質問不果,("Tell me Why")日子還是要過,他繼續當他的巴士車長,司機換了人,而亞德莉也要離開這個地方了。("Love Who You Love (Reprise)")雖然艾菲似乎甚麼也沒有,但他卻因不用再躲藏而欣慰。("Welcome to the World")突然眾人再次來到,包括羅比,雖然他們不支持同性戀,但艾菲畢竟是個老好人,也是他們的朋友。("Poem")

 

紀錄:

2003年外圍劇評獎

最佳外百老匯音樂劇

2006年洛杉磯劇評獎

最佳音樂指導

 

唱片:

只有一隻,2002年的外百老匯原版錄音。

 

觀感:

個人認為這套音樂劇的劇本和音樂並不能真的相互合作得好。舉例來講Stephen Sondheim的音樂對很多人而言其實都是難以入耳的,但一配上了劇本便變得聰明無比;而Frank Wildhorn像"紅花俠"之中無疑音樂是出色的,但因為和劇本不合,結果空得虛名。雖然Stephen Flaherty一直擅長把不同的音樂元素放進音樂劇之中,但此劇的音樂和歌詞深度畢竟難以跟劇本中那種角色自己的掙扎跟上。很多音樂都過於溫柔而讓整套音樂劇似乎都有著一股淡淡的悲哀感卻不能進入角色的深處,這在此劇也是頗為明顯。最出色的歌曲居然是一首非劇目的歌曲"Love's Never Lost"。

 

推薦曲目:

Going Up: 大合唱,較為劇場化的歌曲,很有之前"蘇斯狂想曲"的感覺。
The Streets of Dublin: 男聲獨唱,全劇之中較讓演員發揮歌喉的曲目,適合拿出來演唱。
Welcome to the World: 男聲獨唱,男主角本身的覺悟,也是全劇主題。
Love's Never Lost: 男聲獨唱,情歌,為此劇的一首附屬作品,跟劇情無關。

 

數字:

外百老匯首演: 2002年10月10日 - 2002年12月29日
上演場數: 124
個人評分: 7

 

劇照:

 

回到M-R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