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咪呀! Mamma Mia!

資料:

製作人: Judy Craymer, Richard East, Bjorn Ulvaeus, Little Star Ltd

作曲: Benny Anderson, Bjorn Ulvaeus

作詞: Benny Anderson, Bjorn Ulvaeus

編劇: Catherine Johnson

設計: Mark Thompson

燈光: Howard Harrison

聲效: Andrew Bruce, Bobby Aitken

音樂指導、編排: Markin Koch

經理: Julian Stoneman

舞台經理: Clare Whitefield

選角: David Grindrod Associates

編舞: Anthony Van Laast

導演: Phyllida Lloyd

 

簡介:

作為在百老匯史上第一套獲得商業成功的點唱機音樂劇,此劇的製作可以說是極為順利。作曲家們Benny Anderson和Bjorn Ulvaeus並不是劇場新手,在之前已經製作過音樂劇"棋王"。同時他們亦並非第一次參予製作點唱機音樂劇,早在此劇首演十六年以前,二人已經嘗試過將流行曲組合ABBA所唱過的歌曲重新編排創作音樂劇。此劇改由Catherine Johnson創作劇本,並加入了ABBA的曲成為了最典型的點唱機音樂劇。此劇的足跡遍及英國、美國、日本、澳洲、荷蘭、加拿大、韓國、德國、西班牙、瑞典、俄羅斯、中國,在2004年它成為最多地方同時上演的音樂劇紀錄保持者。有關此劇的商業及藝術評價大可參考一位劇評人,他戲稱此劇在貓完成六千餘場的上演後進佔了當時的Winter Garden 劇場,二劇幾乎都是一樣的白痴,但媽媽咪呀!娛樂性要高多了。

那也並非全然說笑,此劇的故事主線並不算有甚麼峰迴路轉之處。全劇最成功的原因似乎還是因為其音樂與編曲處處都反映了一種樂觀的心情,在倫敦首演這自然是大行其道。至於美國,時值911事件的發生,此類型的不講究劇情張力一味搞笑輕鬆的音樂劇也就平步青雲了。曾經參演過此劇的演員有如:Lisa Stokke、Melissa Gibson、Siobhan McCarthy、Louise Plowright、Jenny Galloway、Andrew Langtree、Louise Pitre、Judy Kaye、Hilton McRae、Ken Marks、Paul Clarkson、Karen Mason、Dean Nolen、Carolee Carmello、Linzi Hateley等等。此劇計劃會於2007年被拍成電影,然而一切還是沒有公佈,除了知道是由Tom Hanks執導以外,其如角色還是沒有官方的講法。

 

故事:

第一幕

("Overture")

在希臘一個寧靜的小島上,女主角之一的蘇菲快要結婚了。她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生父是誰,但她又很想在他結婚那天是由她的父親帶她行婚禮的。她偷偷地看媽媽唐娜的日記,發覺有三個可能性: 森姆、比爾、還有哈利。她便以她媽媽的名義邀請他們來這個島上("Prologue")她的兩個朋友,麗莎及亞莉和她一起閱讀時讀到唐娜的風流事不禁雀躍起來("Honey Honey")。這時候唐娜的好友,汀亞和羅絲也來了。唐娜在這個島上經營一間旅館,為了錢的問題一直都很苦惱("Money, Money, Money"),和蘇菲以及蘇菲的未婚夫史佳會面後便入房了。第二日,森姆、比爾、哈利相繼來到,哈利原本是歌手"Fing頭者"Headbanger,他看見了他當年所用的結他和蘇菲,比爾和森姆唱出了音樂帶給他的歡樂("Thank You for the Music")。蘇菲給了他們鎖匙,唐娜便出來,被他們嚇了一跳。她一看見森姆便發覺自己依然情根深種("Mamma Mia")。心情沈重的唐娜回到自己的房間,汀亞和羅絲見好友如此不樂,便安慰性地問她發生什麼事("Chiquitita")。唐娜一五一十地告訴她們,她們就勸唐娜回到過去,別再去想他們。她們回憶當年三人組成的樂隊,提醒唐娜依然是跳舞之后("Dancing Queen")。唐娜心情好轉。

史佳和他的男士朋友們依習俗到海底探險拿一件寶物給蘇菲當定情信物,臨走前蘇菲和史佳二人在月光下纏綿("Lay All Your Love On Me")。當晚蘇菲和她的女士朋友們開派對。唐娜、汀亞、羅絲客串表演當年她們的名曲("Super Trouper")。之後森姆、比爾、哈利加入派對,在派對裡蘇菲趁機試探誰才是她的父親("Gimme, Gimme, Gimme")。終於比爾被蘇菲捉住,蘇菲以為她找到親生的父親("What's the Name of the Game")。可是回到派對,森姆和哈利又相繼以為他們是蘇菲的爸爸,蘇菲一片迷惘。("Voulez-Vous")

第二幕

("Entr'acte")

結果,當晚蘇菲發惡夢,一直被煩擾("Under Attack")。當日唐娜很早起身安排一切細節,發覺自己對森姆餘情未了,但又難於開口("One of Us)。終於森姆出來,她又和他鬧起上來,其實二人依然深愛對方,但又因性格而不能和好如初 ("S.O.S.")。島上一位叫比帕的少男居然向汀亞表達愛意。汀亞覺得可笑之餘,又覺得這位少男十分可愛。("Does Your Mother Know")之後蘇菲向史佳說出她的計劃,誰知史佳十分不悅,認為她應和他商量,至少不應暪住他。蘇菲心情轉差,森姆以自己離開唐娜後的遭遇安慰蘇菲("Knowing Me, Knowing You"),可是這卻越搞越不快。哈利到唐娜的房間, 認為他應為照顧蘇菲作一點補償,唐娜斷然拒絕,二人回想了當年的快樂時光("Our Last Summer")。蘇菲來到,要唐娜幫她穿婚紗。唐娜看見愛女已經長大成人,開始緬懷當年的幸福日子("Slipping Through My Fingers")。蘇菲走後森姆進入,唐娜想起當日被他拋棄,自歎自憐和他斷然提出各行各路("The Winner Takes it All")。

另一方面, 幫手佈置禮堂的羅絲對比爾一見鐘情,並向他剖白("Take A Chance On Me")。當他們快要對吻的時候人群湧入, 婚禮正式開始。到了宣誓時刻唐娜突然叫了出來。她向蘇菲道歉,因為一直不告訴他父親是誰,當眾人都靜下來想知答案的時候,原來連唐娜自己也不知道!大家都嚇一跳之餘蘇菲突然和史佳說她不結婚了,轉而和他一起流浪四方,認識世界。史佳十分高興,但婚禮卻不能停止呀。森姆在這時候站了起來,向大家講述當年他離開唐娜原來只是一場誤會。因為原本訂婚的他知道自己對唐娜才是真心的,便和未婚妻賭了一把 - 嘗試結婚試試看。不過之後不久就離了婚,但他卻找不到唐娜了。他向唐娜求婚,在萬眾期待之下,唐娜終於向邱彼特俯首稱臣!("I do, I do, I do, I do, I do")

婚禮過後,蘇菲和史佳踏上身的路程,在銀白色的月光下,他們開始向人生的旅途,為自己的夢想上路。("I Have A Dream")

[附加資料: 此劇的Encore裡通常都會加插一首"Waterloo",不用說又是ABBA的歌曲。]

[附加資料: 此劇有一首棄曲叫"Summer Night City",原為介紹島上生活而用的歌曲。]

 

紀錄:

2002年Theatre World獎

出色演員: Louise Pitre (唐娜)

2000年奧利佛獎

最佳女配角: Jenny Galloway (羅絲)

 

唱片:

香港應該只有兩個版本,倫敦原班人馬版的全劇版和精華版,推薦全劇版,反正價錢差不多。

 

觀感:

喜歡ABBA的歌的歌迷或許會很喜歡,可對普通人來講這故事或許較為勉強,縱然整體上還算輕鬆幽默,此劇的劇情張力其實還不及很多同類型的點唱機音樂劇。筆者曾經在香港看過此劇的演出,感覺上劇場效果是挺不錯的,舞蹈也是賣點,之不過單靠這些和出色的編曲居然能在百老匯和倫敦長演長有,倒是頗出人意料之外的哩;有興趣的網民們可以去小小搞作看一下觀後感。無論如何,在眾多點唱機音樂劇之中能夠像此劇差不多的已經是屈指可數的少了。

 

推薦曲目:

Money, Money, Money: 女聲領唱,全劇唯一似乎有多少諷刺性的歌曲,也是幾乎ABBA最廣泛被應用的名曲。
Thank You for the Music: 女聲領唱,對音樂劇愛好者來講這首歌可以說是說出心底話。
Mamma Mia: 女聲獨唱,全劇起名的歌曲,搞笑的舞台編排,也考量女角演技。
Dancing Queen: 女聲合唱,雖然不是甚麼大場面舞蹈,卻有一種溫情。
Super Trouper: 女聲合唱,難度高的是開頭的無伴奏段落,適合拿出來獨唱。
One of Us: 女聲獨唱,等待了半場才出現感傷歌曲。
Our Last Summer: 男女合唱,回憶往事的歌曲,純為網主個人喜好。
The Winner Takes it All: 女聲獨唱,跟"One of Us"十分相像,對女角演技有要求。
I Have a Dream: 寧靜而反高潮的結尾曲,女聲獨唱,和聲雖然不和諧卻甚為精采。

 

數字:

倫敦首演: 1999年4月16日 - 現在
上演場數: 2700 (截至9/12/2005)
百老匯首演: 2001年10月18日 - 現在
上演場數: 3984 (截至29/5/2011)
個人評分: 7.5

 

劇照:

 

回到M-R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