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姆 Mame

資料:

製作人: Fryer, Carr and Harris

作曲、作詞: Jerry Herman

改編: Jerome Lawrence, Robert E. Lee

原作: Patrick Dennis "Auntie Mame"

背景: William Eckart, Jean Eckart

服裝: Robert Mackintosh

燈光: Tharon Musser

髮型: Ronald de Mann

音樂指導、聲樂指導: Donald Pippin

編曲: Philip J. Lang

舞曲: Roger Adams

主管: Joseph P. Harris

經理: Richard Grayson

製作舞台經理: Terrence Little

舞台經理: Ralph Linn, Delman Hendricks

公關: David Lipsky

宣傳: Lawrence Weiner and Associates

副製作人: John Bowab

副編舞: Tom Panko

編舞: Onna White

導演: Gene Saks

 

簡介:

跟據作曲作詞家Jerry Herman的憶述,此劇的製作過程可以說是非常順利的。首先想到把此劇改編成音樂劇的是兩位原本已將小說改編成舞台劇版並成功在百老匯獲得好評的兩位編劇,他們找到製作人後亦力邀Jerry Herman加入。因為這是一套有關一個女人的音樂劇,女主角在這裡的地位非常重要,因為原來的影星Rosalind Russell不想涉足音樂劇,而Mary Martin又拒絕了出演此劇,製作人們一直試了三十幾個演員才找到了憑此劇一炮成名的Angela Lansbury。Jerry Herman對這個發現非常滿意,並親自指導女主角,更為她作了八首領唱的曲子。在費城試演的時候,此劇遭到了非常不錯的評價,在去到百老匯之前所需要的便只有些微的縮減劇本便成了。另外此劇有好幾首曲子都已先後被當時的流行曲歌手唱過,讓此作在到達百老匯之前的勢頭已然非常不錯。

果然在百老匯此劇的旅程亦是一帆風順,Angela Lansbury光芒四射,但真正讓此劇名留青史的始終都是兩位編劇剪裁適中莊諧並重的劇本,以及作曲作詞家充滿優美旋律和感人歌詞的曲譜。除此以外,此劇女主角在每場表演中都有三至四十件服裝,亦是讓觀眾大開眼界之舉。這是一套給女主角一過戲癮的音樂劇,而可想而知此劇的確極受女演員青睞,多位演員都曾出演此劇:Beatrice Arthur、Frankie Michaels、Jane Connell、Charles Braswell、Sab Shimono、Helen Gallagher、Celeste Holm、Ann Miller、Jane Morgan、Janis Paige、Marilyn Cooper、Lucille Ball、Robert Preston、Jerry Lanning等都是。在百老匯首演的成功之後,此劇曾在百老匯來過一次失敗的複演,而電影版雖然比不上原來的版本,卻要比重生版成功多了。

 

故事:

第一幕

("Overture")

1928年紐約曼哈頓區,保姆艾格尼絲帶著十歲的孤兒柏德歷來投靠其姨母瑪姆,她祈求這次會順順利利。("St. Bridget")來到瑪姆的家裡之時,瑪姆正在開派對,("It's Today")艾格尼絲擔心柏德歷在這裡似乎不大適合,但柏德歷則甚為享受。二人住下來後瑪姆對柏德歷講要勇於嘗新,("Open a New Window")並決定自己教導柏德歷。然而柏德歷之父一早安排的另一監護人代表銀行的迪韋特卻不同意,並把他強行送進了男子學校。與此同時,瑪姆收到了其投資失敗的消息,一下子變得一貧如洗。瑪姆最佳好友韋娜向其伸出援手,讓她在自己的表演中負責場景升降。("The Man in the Moon")

伴隨著瑪姆的搞砸,她惹怒了韋娜亦失去了工作,一片愁緒中柏德歷安慰他的瑪姆姨姨,並指她是全世界最好的。("The Best Girl")瑪姆的新工作是在理髮店裡當師傅,她的第一位客人是年輕有為的鑽石王老五貝利加,她結果又一次被解雇。回到家裡,她發現柏德歷回來陪她放假,便高興的決定提早聖誕的廌祝。("We Need a Little Christmas")貝利加於此時突然邀請瑪姆去一個家庭聚會,在那裡瑪姆烏龍百出地捉狐狸讓貝利加相信她便是自己適合的類型,並向之求婚。瑪姆開心的答應,在一片婚禮聲中過起了富裕幸福的日子。("Mame")

第二幕

光陰似箭,柏德歷已經長大成人,但仍常跟瑪姆通訊。("The Letter")此時傳來貝利加攀登亞爾卑斯山時遇到了意外身亡的消息,柏德歷特意致電傷心的瑪姆安慰她。("My Best Girl (Reprise)")半年後韋娜再來探訪瑪姆,二人總算和好了。("Bosom Buddies")二人發現一直忠心耿耿的艾格尼絲原來從來沒有男朋友,便決定幫她全身重新改裝。然而,當她們這樣做之後便有好一段時間沒見艾格尼絲,而當她終於回來時她已成了未婚媽媽了。艾格尼絲跟瑪姆講了自己的遭遇,("Gooch's Song")並被瑪姆熱情收留。

此時柏德歷亦回來了,更帶回了女友歌莉亞。瑪姆看不慣歌莉亞一家都是勢利眼的小人,卻對能搞派對和有年輕人參加感到開心。("That's How Young I Feel")柏德歷對瑪姆不滿歌莉亞一家感到氣憤,二人一時意氣鬧翻,瑪姆則檢討自己是否對柏德歷管教太鬆了。("If He Walked Into My Life")她為了把柏德歷從歌莉亞一家之中"拯救"出來,便特意安排美麗的佩芝妮來重新裝飾家居,更讓艾格尼絲出來指要把歌莉亞一家送的禮物當作未婚媽媽收容所。這讓歌莉亞一家的原型畢露,柏德歷看清底細後感謝瑪姆設下這個計謀讓他不致一失足成千古恨。

好幾年之後,柏德歷已經與佩芝妮結婚並誕下一子彼得,此時瑪姆正準備帶他去印度,對柏德歷夫婦而言,那當然是由得她囉。("Finale")

 

紀錄:

1966年東尼獎

最佳女主角: Angela Lansbury (瑪姆)、最佳女配角: Beatrice Arthur (韋娜)、最佳男配角: Frankie Michaels (十歲柏德歷)

1966年外圍劇評獎

出色演員: Angela Lansbury (瑪姆)、Beatrice Arthur (韋娜)

1966年Theatre World獎

出色演員: Jerry Lanning (成人柏德歷)

1967年Theatre World獎

出色演員: Sheila Smith (瑪姆/韋娜)

 

唱片:

香港是沒有的了,此劇計有1966年百老匯原版、1967年德文版、1969年錄音室版、1973年電影原聲以及一不知年份的墨西哥版。

 

觀感:

相比起Jerry Herman的其他更出名的作品如"假鳳虛鳳"和"我愛紅娘",筆者還是較喜歡這套音樂劇。其中最大的不同是全劇都流動著兩種感情:一是柏德歷對瑪姆姨姨的親情和友情,另外一個則是瑪姆所表現出來傻呼呼不怕出醜的樂觀敢為性格。劇本把這個女主角的角色發揮得淋漓盡致,而音樂亦是非常出色的把兩種感覺的歌曲都放了在裡面,並配以不同主題和風格的歌詞,實在使人滿意。另外,此劇舞蹈亦非常不錯看,而設計項方面則以服裝為最,尤以瑪姆那件黃色長裙為長,這亦現已成為此劇的標誌式的特點了。

 

推薦曲目:

It's Today: 大合唱,全劇最大型的舞蹈段落之一,服裝、音樂都極有可觀之處。
Open a New Window: 女聲領唱,全劇的主題曲,反映了女主角的性格的歌曲,輕鬆帶衝勁,適合拿出來獨唱。
My Best Girl: 男女合唱,有趣的是不是一首情歌,而是集溫情和寧靜於一身的曲子,劇中靈魂歌曲之一。
Mame: 大合唱,全劇中最出名的歌曲,為劇中一個大型的場面。
Bosom Buddies: 女聲合唱,充滿機智歌詞的歌曲,亦夾集著不少笑料。
If He Walked Into My Life: 女聲獨唱,充滿自我審視意味的角色探索型歌曲,溫柔而帶掙扎。

 

數字:

百老匯首演: 1966年5月24日 - 1970年1月3日
上演場數: 1508
百老匯複演: 1983年7月24日 - 1983年8月28日
上演場數: 41
電影首映: 1973年3月7日
個人評分: 7.75

 

劇照:

 

回到M-R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