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樣獠牙 Little Shop of Horrors

資料:

製作人: The WPA Theatre, David Geffen, Cameron Mackintosh, The Shubert Organization

作曲: Alan Menken

作詞、改編: Howard Ashman

原作: Roger Corman "Little Shop of Horrors"

佈景: Edward T. Gianfrancesco

燈光: Craig Evans

服裝: Sally Lesser

聲效: Otts Munderloh

木偶: Martin P. Robinson

音樂指導: Robert Billig

編曲: Robby Merkin

製作舞台經理: Paul Mills Holmes

統籌: Albert Poland

宣傳: Milly Schoenbaum

舞台: Edie Cowan

導演: Howard Ashman

 

簡介:

被譽為其中一個最巧妙處理的黑色音樂劇。其故事內容甚為驚慄,卻被賦以輕鬆的音樂。其內在意義實際上也發人深省。同時這亦是這對作曲作詞組合的第一個音樂劇作品,也可以算是一鳴驚人。此劇憑著機智的劇本以及帶有幽默的音樂於首演時大獲歡迎,一直在外百老匯連演了傳奇性的二千餘場。看清楚故事的話其實這與"浮士德"的故事如出一轍,但編劇、作詞及導演Howard Ashman卻把整個故事帶到了最低下階層的地方,加上Alan Menken模仿流行曲以及黑人特有的和聲的曲譜此劇便搬出了一個黑色幽默的世界。此劇著名的還有那棵食人植物的木偶,而因為要給觀眾帶來驚慄感,一般都不會在大劇場上演。

此劇於外百老匯打響了名堂之後,Howard Ashman和Alan Menken自然開始平步青雲,而此劇還在1986年被拍成了電影,以及在2003年搬到了百老匯,二作俱不及原作成功,但也獲得了普遍的讚譽。曾經參演過此劇的演員有如:Hy Anzell、Ellen Greene、Franc Luz、Lee Wilkof、Faith Prince、Hunter Foster、Alice Ripley、Kerry Butler、Rob Bartlett、Martin P. Robinson、Rick Moranis、Steve Martin、Sheriden Smith、Paul Keating等等。對於香港來講這套音樂劇也算易於接受了,外百老匯+荒唐+搞笑+黑色+音樂劇,似乎會十分受歡迎嘛。

 

故事:

第一幕

年輕的西摩與木斯歷開著一間Skid Row店,其鄰居為窮女柯德里。("Prologue: Little Shop of Horrors")眾人都不喜歡生活在這一個貧窮的地區。("Skid Row (Downtown)")木斯歷的店面臨倒閉,西摩卻帶來一棵名為柯德里二世的植物回來。這棵奇異的植物是他與柯德里偷情而得的東西,是於一日全蝕時發生的。("Da-Doo")

原本要和柯德里共進晚餐的西摩因為植物營養不良而要留下照顧,他希望植物重新振作。("Grow for Me")他巧合發現此植物得吸血維生,他便少量地餵牠。西摩因此植物而出名受訪。("Ya Never Know")木斯歷想借合伙("Closed for Renovation")並收養西摩把植物據為己有("Mushnik and Son"),這時柯德里的有暴力傾向的情人柯連介紹自己。("Dentist")柯德里真心愛著西摩,無奈之下遐想美好的日子。("Somewhere That's Green")而柯德里二世亦開始飢餓起來了...("Feed Me")西摩為了把柯德里脫離這個男人去殺柯連不成,可柯連卻自己被氧化氮自己笑死了。("Now")西摩把柯連送給植物吃掉。

第二幕

柯德里雖然因自由而高興,可因罪疚而落淚,西摩安慰她。("Suddenly, Seymour")木斯歷推測西摩殺了柯連,在西摩不情愿之下,木斯歷成為柯德里二世的食物。("Suppertime")西摩因為柯德里二世而越來越有錢("The Meek Shall Inherit")在一晚植物又要求食物,西摩去買牛肉時柯德里到訪,並被植物騙而遭吃掉。("Sominex/SuppertimeII")在最後一刻,她原諒了西摩。西摩受了打擊,他要殺死柯德里二世,但結果不成功反被吃掉。眾演員最後連同柯德里二世跟觀眾奉勸一句:不要餵飼植物。("Finale: Don't Feed the Plants")

 

[附加資料: 後加上"Call Back in the Morning",是Skid Row因植物而生意興隆的表現曲。]

 

紀錄:

1983年外圍劇評獎

最佳作曲、最佳外百老匯音樂劇

1983年Drama Desk獎

最佳音樂劇、最佳作詞、最佳特效

1983年紐約劇評獎

最佳音樂劇

1983年洛杉磯劇評獎

木偶特別獎

 

唱片:

在香港能買的我想只有舊版的1982年原裝卡士錄音,至於1986電影的原聲我也找不到。畢竟在香港不大流行吧。除了這兩個版本外,還有不知年份的法文版、1985年冰島版、1987年巴塞隆那版、1992年德文版、1993年科隆版和意大利版、1994年倫敦巡迴版及2003年百老匯新版。

 

觀感:

小成本,小製作,故事卻感人。作曲及作詞先後在迪士尼的好幾套音樂劇動畫如"美女與野獸"、"小魚仙"、"阿拉丁"等合作過,可謂最佳拍檔。雖然音樂和歌詞都十分輕鬆,可道出的卻是最醜陋、懦弱的人性,這點也是筆者頗為欣賞的地方。對於聽慣這對組合的迪士尼作品的朋友們這套音樂劇主題可能不能取其歡心,但不論是音樂還是劇本此劇仍是十分出色的。另外一個讓筆者夠欣服的是Howard Ashman對此劇必須在外百老匯小劇場上演的固執,就是因為他這個信念,此劇才能一直在外百老匯連演五年,不像一些百老匯音樂劇那般,轉到大劇場便失去了魅力。

 

推薦曲目:

Little Shop of Horrors: 女聲合唱,把嚴肅話題一下子打破的黑人女子三重唱,經此劇之後便成為了標誌。
Downtown: 大合唱,很精采的劇場曲目,亦是眾主題交替的片段。
Mushnik and Son: 男聲合唱,同時考驗唱者二人演技的歌曲,幽默抵死的歌詞。
Dentist!: 男聲獨唱,全劇第一首具"Showstopper"作用的歌曲,極具喜劇效果,歌詞亦盡顯諷刺。
Somewhere That's Green: 女聲獨唱,十分適合拿出來獨唱,溫柔而深情。
Feed Me: 男聲合唱,木偶和幕後男低音的表演曲目,令人印象深刻的劇場片段。
Suddenly Seymour: 男女合唱,全劇最受歡迎的歌曲,十分適合拿出來表演。
Don't Feed the Plants: 大合唱,全劇的主題。

 

數字:

外百老匯首演: 1982年7月27日 - 1987年11月1日
上演場數: 2209
百老匯首演: 2003年10月2日 - 2004年8月22日
上演場數: 372
電影首映: 1986年12月19日
個人評分: 8

 

劇照:

 

 

回到G-L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