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比拿奇遇記 Li'l Abner

資料:

製作人: Norman Panama, Melvin Frank, Michael Kidd

作曲: Gene de Paul

作詞: John Mercer

編劇: Norman Panama, Melvin Frank

原作: Al Capp "Li'l Abner"

背景、燈光: William Eckart, Jean Eckart

服裝: Alvin Colt

音樂指導、聲樂編排: Lehman Engel

編曲: Philip J. Lang

芭蕾: Genevieve Pitot

主管: Joseph Harris

製作舞台經理: Terence Little

舞台經理: Lawrence N. Kasha

公關: Harvey B. Sabinson, Max Eisen

宣傳: Ingram Ash

編舞、導演: Michael Kidd

 

簡介:

當我們要形容一些東西為經典的時候,有時會在前面加上"永恆的"在前面,但是在音樂劇的世界裡面,經典卻不一定是永恆的。在百老匯的發展史中不乏以諷刺時事、針砭時弊的喜鬧音樂劇,而這些音樂劇在當時來講固然是聲名大噪極受歡迎,但時移世易,過了一段時間劇裡面的內容已經再不合時了,而它所具有的魅力和幽默亦隨時間流逝而消失。此劇便是像這樣的一套音樂劇,改編自由Al Capp所畫的同名諷刺漫畫,此劇把原著裡的人物和精神都搬了進去。在舞台上所見的除了是一個個穿著滑稽服飾的漫畫人物外,還有漫畫家想借他們來表達的一些思想,這包括了諷刺原子彈試爆、右翼軍國主義者、政客、法律的矛盾等等。在此劇中Michael Kidd這位百老匯不可多得的人才展示了其出色的導演和編舞技巧,在面對著"窈窕淑女"的威脅下亦捧走兩項東尼獎。

講來有點莫名奇妙,此劇一開始其實除了Al Capp之外,與以上的製作名單都沒有關係的。最先想到把漫畫改編成音樂劇的其實是Alan Jay Lerner,他四出找尋作曲家的行動得不到回報,於是便被束之高閣了。接手的是製作人Norman Panama和Melvin Frank,他們找來了編舞師Michael Kidd加入製作,而這位編導則找來了Gene de Paul和John Mercer這對組合為此劇譜曲寫詞。經過幾個地方的預演之後,此劇順利進入百老匯並成功的上演了近七百場。打這之後此劇被拍成了電影,但卻沒有再被搬上舞台,即使劇院區的"Encore!"系列曾試過重新製作此劇,卻因為內容過時的關係獲得不大好的迴響。曾經出演此劇的演員有如:Peter Palmer、Stubby Kaye、Edith Adams、Charlotte Rae、Julie Newmar、Wynne Miller、Burke Moses、Alice Ripley、Lea DaLaria等。

 

故事:

第一幕

("Overture")

故事發生在美國一個偏僻的小鎮叫作鐸柏柱的地方,眾人交待著這裡的鄉村生活。("It's a Typical Day")他們正準備著一個節日,在這個節日裡面女人得嫁給自己搶到的男人。強壯英俊但腦筋不大靈光的尼爾亞比拿向同伴指自己不想給女友黛茜捉到,因為這意味著他將失去自由。("If I Had My Druthers")此時黛茜卻要眾人去廣場,政府有事宣佈。在廣場上森姆述說著這個地方命名的來由,便是為了紀念內戰時的英雄干邦。("Jubilation T. Cornpone")官員們說此地被指定為全國最不重要的土地,政府便拿了來作原子彈試爆場來"嘉許"這個地方。亞比拿夫婦討論此事,("Rag Offen the Bash")因為這樣即是說節日得延至下年了。那事情就不太妙了,因為黛茜一個遠房親戚已經將她許配給滿身臭味的麥官,他們必須另找地方慶祝此節日才行。

尼爾承諾黛茜會讓她搶到自己以脫離麥官,("Namely You")而市民們則不斷想找東西証明此鎮是有價值來避免搬遷,卻都不得要領。("Unnecessary Town")還好亞比拿太太有一張藥方,配合鐸柏柱的特產便能讓男人英俊又強壯,這讓政府讓步了,而尼爾則得與幾位村民一同去華盛頓接受測試。在那裡的布模斯將軍想將藥方據為己有,("What's Good for General Bullmoose")便差其小老婆亞柏淳妮達與助手邪眼費高來到鐸柏柱。尼爾與同伴向村民們述說國家的情況,("The Country's in the Very Best of Hands")在如常舉行的慶典中,費高使出邪眼讓亞柏淳妮達搶走尼爾。("Sadie Hawkins Day Ballet")不得已,眾人唯有悲傷的把尼爾送走;而亞柏淳妮達和費高也就帶同尼爾回去覆命。

第二幕

在一眾科學家的研究下,他們對尼爾的測試結果甚為滿意。("Oh, Happy Day")回到鐸柏柱,正當黛茜向森姆抱怨自己年歲漸高之時,("I'm Past My Prime")亞比拿太太卻看見幻象。她認為當尼爾和亞柏淳妮達結婚後便會迅即給布模斯將軍殺掉,黛茜為救尼爾以婚約作交換,麥官便協助她以及森姆、亞比拿夫婦一眾人等來到華盛頓來。正當布模斯等待著結果之時,黛茜潛入裡面要尼爾跟她走("Love in a Home"),但尼爾卻因亞柏淳妮達能捉得到自己,跟之結婚而感到光榮。眾人決定在婚禮當日大鬧會場。布模斯害怕自己陰謀會敗露,便請眾人進來並介紹時局走勢。("Progress is the Root of All Evil")眾人乘機發難,麥官用鏡子讓費高的邪眼制住了布模斯,結果其陰謀敗露並被軍隊拘捕。

正當大伙準備回去之時眾妻子們埋怨那張藥方雖然把自己丈夫變得英俊強壯,卻不再對性事感興趣。("Put'em Back")眾科學家唯有讓尼爾和那幾個村民再次留下,希望尋到解決之法。此時尼爾的父親卻告訴兒子其實他們家傳還有一則浪漫藥方,能把最鐵石心腸的人萌生愛念,之不過他們將回復原來的樣子。尼爾和村民們大喜,並打電報希望村民們能拖延黛茜與麥官的婚禮。回到鐸柏柱,森姆向麥官分析著結婚所帶來的痛苦,("The Matrimonial Stomp")這讓麥官放棄結婚並讓尼爾和黛茜有情人終成眷屬。眾村民都回復原狀跟妻子團圓了,但這亦代表著這個鎮又須要被用作試爆場了。當眾人想搬走干邦像的時候,卻發現林肯總統留下的一封信指那是國家聖地,於是鐸柏柱便又一次被拯救了。("Finale")

[附加資料:"There's Room Enough for Us"一曲在上演後才加入劇裡面,被放在第一首歌之後;而"The Way to a Man's Heart"和"It's a Nuisance Having You Around"則是此劇的兩首棄曲。]

 

紀錄:

1957年東尼獎

最佳編舞、最佳女配角: Edith Adams (黛茜)

1957年外圍劇評獎

最佳演員: Stubby Kaye (森姆)

1957年Theatre World獎

出色演員: Peter Palmer (尼爾)

1958年Theatre World獎

出色演員: Wynne Miller (黛茜)

 

唱片:

在香港是沒有的,全世界言有1956年百老匯原版以及1959年電影原聲,但卡士是幾乎一樣的。

 

觀感:

的確到現在聽到這套音樂劇的時候很多似乎當時該是非常有趣的歌詞現下已經聽不明白了。此劇的音樂有頗濃厚的鄉村音樂風格,全劇的曲風仍屬美式輕鬆音樂劇,而歌詞亦是典型的諷刺劇式的寫法。故事方面個人來講對這個故事有點納悶,但既然是一套諷刺用的音樂劇,故事的合理性倒也不大須要介懷。一點外加的資料,在這一套音樂劇裡,為了描述鄉村風景,製作人甚至讓豬狗雞鵝等動物都搬上台去;另外一個耐人尋味的事則是Al Capp在後來的言行中竟大反此劇所提倡的觀點,多少有點自打咀巴之嫌。

 

推薦曲目:

Jubilation T. Cornpone: 男聲領唱,全劇最熱鬧和歌舞同聚的地方,此曲亦成為了此劇最出名的歌曲。
Namely You: 男女合唱,一套老式音樂劇不能沒有的情歌,溫柔而富感情,適合拿出來演唱。
The Country's in the Very Best of Hands: 男聲合唱,諷刺式歌曲,歌詞甚為辛辣,但到現在可都不大適用了。
Sadie Hawkins Day Ballet: 幾乎全為純音樂,劇中讓Michael Kidd一展所長的片段,為全劇最精采的段落之一。
I'm Past My Prime: 女聲獨唱,中速而具喜劇效果的角色探索型歌曲,漫畫風格一露無遺。

 

數字:

百老匯首演: 1956年11月15日 - 1958年7月12日
上演場數: 693
電影首映: 1959年12月11日
個人評分: 7

 

劇照:

 

回到G-L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