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星淚 Les Miserables

資料:

製作人: Cameron Mackintosh

作曲: Claude-Michel Schonberg

作詞: Herbert Kretzmer

原作詞: Alain Boublil, Jean-Marc Natel

附加: James Fenton

原著: Victor Hugo "Les Miserables"

設計: John Napier

燈光: David Hersey

服裝: Andreane Neofitou

音樂指導、編曲: John Cameron

舞台: Kate Flatt

聲效: Andrew Bruce

音樂指導: Martin Koch

助理導演: Dion McHugh

導演: Trevor Nunn, John Caird

 

簡介:

歐洲巨型音樂劇的典型例子,亦是此類作品之中最出色的作品之一。原本此劇是以法文寫成,在巴黎體育館製作過之後成績只是平平。然而英國戴安娜王妃卻對此極為推崇,更推薦製作人Cameron Mackintosh製作此劇。Cameron Mackintosh以前從未看過這本書,更別說聽過這套音樂劇;在他千方百計找來了此劇的錄音後便訊即為此劇的音樂氣勢所迷,並決意在英國製作。他分別找來了James Fenton和Herbert Kretzmer來把法文轉成英語,然後再與作曲家和作詞家們商量曲子的調配。作曲家和作詞家也大刀闊斧的進行了對此劇的改動,其中有些歌跟原來的歌詞已經完全變了樣,全劇也由小歌劇風加進了更多流行音樂曲風,以及此劇為之著名的不斷重覆用來描述眾人的樂思或動機。劇本也經重新修訂,由原本的概念式的音樂劇轉換為正宗的、集合了原著精神的悲正劇。

因為此劇情節甚為複雜,此劇的導演Trevor Nunn大膽的使用了旋轉舞台來讓轉景更加順暢。在設計方面由"貓"的設計師John Napier所設計的以垃圾堆成的堡壘以及能夠升起製造跳河效果的橋都是讓人拍案叫絕的設計。此劇亦沒有編舞,台上的動作大多都是由導演及助理導演討論,加上演員自己的演繹得來的。此劇在倫敦上演後立即讓之為之瘋狂,名聲一下子傳到了百老匯。John Caird便一人把整個理念搬到了百老匯,作曲家也作了些微改動,讓此劇更臻完善。此劇要麼不演,一演便演了十六年,一口氣跑贏了美國本土音樂劇"歌舞線上",差一點便趕過了"貓"。雖然如此,這套音樂劇在倫敦卻是盛演不衰,到了二零零六年更成為英國倫敦西區跟美國百老匯兩地而言上演最久的音樂劇。挺可惜的是法語音樂劇從此便難以進入百老匯,自這套之後便少有能夠踏足美國這塊土地了。

曾經參演過此劇的演員很多,其中包括了:Colm Wilkinson、Michael Ball、Gary Morris、Gary Beach、Alun Armstrong、Philip Quast、Lea Salonga、Patti LuPone、Frances Ruffelle、Roger Allam、Terrence Mann、Ruthie Henshall、Norm Lewis、Daphne Rubin-Vega、Alexander Gemignani、David Bryant、Michael Maguire、Anthony Warlow、Leo Burmester、Anthony Crivello、Ann Crumb、Randy Graff、Judy Kuhn、Laurie Beechman、Stephen Bogardus、Daisy Eagan、Greg Edelman、Hugh Panaro、Kerry Butler、Robert Cuccioli、Ed Dixon、Hunter Foster、Sutton Foster、Shuler Hensley、Megan Lawrence、Ricky Martin、Andrea McArdle、Robert Westenberg、Rachel York、Adam Jacobs、Aaron Lazor、Celia Keenan-Bolger、Jenny Galloway、David Burt、Rebecca Caine等等。跨越了由七十年代末到現在的音樂劇明星們,亦有多人是憑此劇打響名堂的。

 

故事:

第一幕

法國的監獄。("Prologue")囚犯們在暗無天日的環境下工作,都希望可以快點出獄。其中偷面包犯編號24601華尚被警官賈華假釋。("Work Song")華尚因為曾經是囚犯的關係找不到工作,得牧師收留卻起歹心,欲偷走銀器卻被捉回。("Valjean Arrested")但牧師在相面對質時卻稱銀器是他送給華尚的,警察走後他勉勵華尚,還送了最後一對銀燭台給他叫他重新做人。("Valjean Forgiven")華尚不敢相信,立誓從此改過自新,要轟轟烈烈創一番事業。("What Have I Done?")

若干年後,法國的人民越來越窮,日子過得越來越辛苦。華尚已成為工廠老闆和市長,他廠裡的芳婷為了獨自養活女兒上午打工晚上當妓女,被工頭解僱。("At the End of the Day")芳婷緬懷以前開心的日子,慨歎生活逼人。("I Dreamed a Dream")晚上,妓女們出來工作,芳婷除了賣身外還得賣頭髮賺錢。("Lovely Ladies")芳婷被嫖客羞辱,賈華介入幾乎要捉她走;("Fantine's Arrest")華尚來到解圍,之後他又救了一個被木車壓倒的人,("The Runaway Cart")這使賈華起疑。不久,賈華拘到假華尚,華尚察覺,沈思後決定自首。("Who Am I?")

芳婷病重,臨死前向華尚托孤,華尚承諾撫養她的女兒歌撤蒂,芳婷靜靜離去。("Come to Me")賈華找到華尚,華尚為了承諾擊昏賈華,自己逃走去找歌撤蒂。("Confrontation")歌撤蒂住在一間客店的夫婦家裡,受到極不公平的待遇,但她常常幻想雲中的堡壘,希望一日她可以進去。("Castle on a Cloud")店長是一個齷齪小人,專從客人身上拿取小利,但同時又把他們接待得開開心心。("Master of the House")經過一番討價還價,華尚帶走了歌撤蒂,開始他們的新生活。("Thenardier Waltz of Treachery")他靠著以前當廠長和市長的錢生活,而賈華則向星星發誓一定要抓回華尚。("Stars")

九年過去,法國的情況更糟了,小孩加弗路於乞丐堆中長大,反映出當時的慘狀。("Look Down")無人肯聽他的話,可他卻認為他總有出頭的一日。("Little People")這時學生馬利奧斯遇見少女歌撤蒂立刻為之著迷。當時唯一肯為民請命的林默克將軍已經病危,學生們商討要如何對付。恩佐拉斯認為是時候發動革命來警告這個昏庸的政府了。("Red and Black")他們一呼百應,唱起革命的進行曲。("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歌撤蒂亦為當日的年青人所吸引,("I Saw Him Once")華尚知道她墮入愛河了,而馬利奧斯的朋友,店長之女依波寧亦知道她的單戀情人要離開她了。("In My Life")馬利奧斯向歌撤蒂表露愛意,二人迅速相戀。("A Heart Full of Love")店長想打劫華尚,卻被依波寧發現並告發,他逃走成功卻認為女兒出賣自己。("Plumet Attack")華尚誤以為是賈華找到這裡來,要帶歌撤蒂明日離開,而革命亦漸趨成熟,明日便是起事之曰。華尚、馬利奧斯、恩佐拉斯、依波寧、店長店長夫人、賈華、革命學生各有各對明日的期望,一切關鍵都在明天! ("One Day More")

第二幕

革命陣線已經築起,("At the Barricade")依波寧知道馬利奧斯愛的是歌撤蒂,她為自己的遭遇自歎自憐。("On My Own")學生們積極備戰,("Building the Barricade")而賈華卻混進了學生陣營,("Javert's Arrival")但很快便被加弗路拆穿西洋鏡。("Little People")依波寧向馬利奧斯傳遞歌撤蒂的訊息,卻被亂彈射中,命在旦夕。她甜蜜地在馬利奧斯的懷裡逝世。("A Little Fall of Rain")華尚為了歌撤蒂的幸福加入學生陣營,他証明了他的忠心,並得到了處置賈華的許可。("Night of Anguish")華尚卻放走了賈華,賈華懷疑華尚的居心,華尚卻保証自己讓歌撤蒂和馬利奧斯結婚後便回去自首。賈華心情複雜地離去。戰爭持續,學生暫贏一仗。("First Attack")學生們懷念以前的生活,馬利奧斯亦十分記掛歌撤蒂。("Drink With Me")大家都睡了,華尚向上帝禱告,希望祂救馬利奧斯一命。("Bring Him Home")

終於革命到達尾聲("Dawn of Anguish"),學生們大敗,加弗路在拾彈時被射死,("The Second Attack (Death of Gavroche)")其他人亦被亂槍掃射死亡。("The Final Battle")奄奄一息的馬利奧斯被華尚帶到下水渠,卻看見店長要偷走屍體身上的物件。店長更稱在這個時代根本沒有公義,他和華尚交易,他拿走馬利奧斯身上的財物,然後他幫二人開祕密出口離開。("Dog Eats Dog")冤家路窄,這時他們遇上了賈華。賈華放走了他們。他為華尚釋放自己感到愧疚,警察捉囚犯天經地義,但這個囚犯卻救了自己一命。他被自己矯枉過正的正義感逼進了死角,結果於橋上跳河自殺。("Soliloquy")學校中學生的親人們為學生收拾物品,感歎年輕人做事激進,亦埋怨現實根本沒有改變。("Turning")另外傷癒的馬利奧斯雖有歌撤蒂相伴,("Every Day")但是卻失去很多朋友,黯然神傷。("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可是馬利奧斯到現在還不知道是誰救了他。華尚認為自己已經盡力使歌撤蒂幸福,為了不拖累他們,堅持於婚禮後便離開,免得被警察追趕。("Valjean's Confession")

在婚禮上,店長再次見到馬利奧斯,他向馬利奧斯指出華尚偷走了學生們身上的物品,並拿出一隻介指說是華尚偷的。那隻是馬利奧斯的介指。他終於知道當日救他的正是華尚,便匆忙與歌撤蒂離開,可店長卻仍然沈醉於聲色犬馬之中。("The Wedding Chorale - Beggars at the Feast")他們找到了華尚,華尚向他們交待了自己和歌撤蒂的身世。依波寧和芳婷的靈魂在華尚身邊顯現,說他已經蒙主的寬恕,要帶他上天堂去了。華尚在芳婷和依波寧的領引下與革命的學生們一起步進天堂裡,在一片充滿希望的環境中和眾人一起宣揚未來的光明。("Finale")

 

紀錄:

1985年倫敦劇評獎

最佳音樂劇

1987年奧利佛獎

最佳女演員: Patti LuPone (芳婷)

1987年東尼獎

最佳音樂劇、最佳劇本、最佳詞曲、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 Frances Ruffelle (依波寧)、最佳男配角: Michael Maguire (恩佐拉斯)、最佳背景、最佳燈光

1987年Drama Desk獎

最佳音樂劇、最佳男配角: Michael Maguire (恩佐拉斯)、最佳編曲、最佳音樂、最佳背景

1987年紐約劇評獎

最佳音樂劇

1987年Theatre World獎

出色演員: Michael Maguire (恩佐拉斯)、Colm Wilkinson (華尚)

1988年外圍影評獎

最佳音樂劇、最佳背景、最佳女配角: Frances Ruffelle (依波寧)、最佳導演

1988年洛杉磯劇評獎

最佳曲詞、最佳服裝、最佳燈光

1988年格林美獎

最佳原聲

1991年格林美獎

最佳原聲

 

唱片:

香港能買的有原版、夢幻組合版、及兩者的精華版,個人認為原版較好。全世界而言除卻一個不知年份的倫敦錄音版,還有:1980年法文概念版、1985年倫敦原版、1987年百老匯版及以色列版、1988年完整交響錄音版、維也納版及匈牙利版、1990年瑞典版、1991年法文版及荷蘭版、1992年丹麥版及捷克版、1993年倫敦錄音、西班牙及韓文版、1994年兩個日文版、1995年十周年演出版、1996年杜爾斯堡版及1998年比利時版。

 

觀感:

此劇被翻譯成N種語言,於十多個國家以其語言演出。另外它的名曲甚多,不管是曲還是詞都敲人心扉,使人回味無窮。筆者每每看一套音樂劇其實都是看三個環節:音樂歌詞、劇本、劇場效果。此劇的音樂歌詞既有跟原著相合的內涵,亦有適當而不冗長的重複。劇本方面難得它能把一本那麼大的著作濃縮得來又不失劇情緊湊感,亦表達了中心思想。劇場效果雖然缺乏舞蹈,但旋轉舞台之上的動作毫不造作,亦鮮有悶場須要跳舞來助興,舞蹈反倒顯得多餘。而設計更加是精采之至,筆者個人認為這個一定、肯定、絕對是不可不聽不看的音樂劇。

 

推薦曲目:

Work Song: 全劇開首曲,男聲合唱,為此劇展開悲慘情節的歌曲。
At the End of the Day: 大合唱,英女皇甚為喜愛的曲目。
I Dreamed a Dream: 女聲獨唱,曾被多次翻唱,亦是最觸動人心的歌曲之一。
Who am I?: 男聲獨唱,唱出了男主角對自己感覺的醒悟。
Confrontation: 男聲合唱,全劇最精采的二重唱曲目,亦是此劇的粉絲們最會唱的曲子。
Castle on a Cloud: 童聲獨唱,因為簡單調子在兒童之中居然也深受喜愛。
Master of the House: 男聲獨唱,精采搞笑而生動的歌曲。
Stars: 男聲獨唱,適合拿出來演唱,表現男中低音的好曲子。
Little People: 童聲獨唱,在百老匯版此曲被縮短,是唯一把原著照字全搬的曲子。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大合唱,全劇之中最鼓舞人心的音樂,亦是此劇的主題曲 - 自由。
One Day More: 大合唱,主題重現的經典之作,一直被譽為全劇最憾動的曲子,每次到此曲觀眾都幾乎得站起來拍手。
On My Own: 女聲獨唱,另一個明顯的音樂主題,十分常拿出來獨唱,溫柔而淒婉。
The Plumet Attack: 男聲合唱,全劇曲風最奇特的曲子,筆者個人喜好。
A Little Fall of Rain: 男女合唱,劇中頗為少見,亦是最易催人淚下的歌曲。
Drink With Me: 男聲領唱,帶出劇中灰心情懷的曲子。
Bring Him Home: 男聲獨唱,對男高音的要求高,常拿出來獨唱,亦是此劇最著名的曲子之一。
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 男聲獨唱,幾乎便被刪走的曲目,幸好被Michael Ball一"口"救回。
Finale: 大合唱,全劇最終的宗旨:愛、自由、寬恕、憐憫,都一次過表現出來,又是引得觀眾們不得不站起來的樂段。

 

數字:

倫敦首演: 1985年10月8日 - 現在
上演場數: 9000 (截至2007年8月10日)
百老匯首演: 1987年5月12日 - 2003年5月18日
上演場數: 6680
百老匯複演: 2006年11月9日 - 現在
上演場數: 5 (截至2006年11月12日)
個人評分: 10

 

劇照:

 

回到G-L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