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世巨星 Jesus Christ Superstar

資料:

製作人: Robert Stigwood

作曲: Andrew Lloyd Webber

作詞: Tim Rice

編曲: Maurice Cambridge

服裝: Randy Barcelo

燈光: Jules Fisher

背景: Robin Wagner

舞台: Galen McKinley

編舞: Tom Stovall

導演: Tom O'Horgon

 

簡介:

Andrew Lloyd Webber和Tim Rice這對組合只要一合作,就很大機會會招來爭議。這套音樂劇是二人的第一次成功合作,並用上了宗教故事。此劇講述耶穌死以前一個星期所發生的事,並從歷史的角度,又或者說,從猶大的角度去重新詮譯這個聖經故事。此劇所概括的聖經篇章由馬可福音到約翰福音之中的一些情節和描述也用到了。與此劇那麼新潮的角度相對的便是作曲家用上了現代的服裝和詭異的搖滾音樂。和其他音樂劇一樣,這套音樂劇原本只是以概念專輯發行,取得聽眾的歡心後便演化成現在的音樂劇,於1973年拍成電影,於2000年拍成DVD,俱獲不錯評價。與別不同的是此劇的首演並不在倫敦,而是在美國百老匯,亦是作曲家本人唯一一套不在倫敦先上演的音樂劇。

以前標榜嘻皮,到現在標榜流行一族的文化的音樂劇並沒有隨著時光而減退魅力,可能這是因為不管在甚麼時期,年輕的一代總有多少叛逆之心的緣故。創作此音樂劇的便是當時極為年青的一對組合,而二人在之後也指自己很難再寫出如此新派而革命性的音樂劇了。曾經參演過此劇的演員很多,例如有: Yvonne Elliman、Ben Vereen、Ted Neeley、Samuel E Wright、Glenn Carter、Tony Vincent、Paul Kandel、Ian Gillan、Paul Nicolas、Murray Head、Claire Moore、Elaine Paige等等。此劇要求男角色的聲音音域非常的高,要唱好一隻歌恐怕要比其他音樂劇難幾倍。除此以外,此劇一開始在美國上演時便已遭受多個宗教團體反對,說這是侮辱上帝,可以說是問題多多;之不過在歌曲和歌詞絕妙的配搭下,此劇依然風行各地,成為一套知名度極高的音樂劇。

 

故事:

第一幕

我們回到4 BC,以色列動盪的時代。("Overture")猶大正在質疑好友耶穌是不是瘋了,居然說自己是神的兒子,還激怒了不少祭師。("Heaven On Their Minds")耶穌的門徒們追問他什麼時光復以色列使他們脫離羅馬的統治,可耶穌卻不贊成暴力。而稱讚抹大拉的瑪麗才是他的最好信徒。("What's the Buzz")因為瑪麗曾經是妓女,猶大認為耶穌這樣做和他平常教導人的不一樣。("Strange Thing Mystifying")二人爭辯,耶穌暗示他會死亡,嚇了眾人一跳,瑪麗以香膏抹在耶穌頭上,並安慰他。("Everything's Alright")可猶大始終認為那麼貴的香膏不應用在耶穌身上,可耶穌暗示說,他已沒多少時間了。

另一邊,祭師們見耶穌的宗教團體越來越盛,既關心羅馬人不滿意又怕自己地位不保,便想殺掉耶穌。("This Jesus Must Die")信徒與耶穌上街唱著聖詩("Hosanna"),祭師卻派羅馬兵鎮壓,耶穌不想發生暴力事件,可門徒之一的西門卻帶領眾人把羅馬兵鬥走。("Simon Zealotes")耶穌憤怒的拒絕帶兵攻打羅馬人的計劃,更指暴力不能解決問題,同時又為耶路撤冷的情境感歎。("Poor Jerusalem")

他們的羅馬官彼拉多夢見一個人,這個人使他無奈地遺臭萬年。("Pilate's Dream")耶穌來到聖殿,趕走了商人。他又醫治了很多窮和病人,可是他卻開始力不從心了。("The Temple")瑪麗再次出現,安慰耶穌入睡。("Everything's Alright")可是她又發覺自己愛上一個她不能愛上的人 - 耶穌。("I Don't Know How to Love Him")她吻了耶穌,這些事被猶大看在眼裡,感覺事情再下去一定不堪設想。結果他選擇向祭師告密。("Damned For All Time")祭師逼他透露更多資料,猶大不願,但回想起瑪麗和耶穌的情景,決定接受金錢("Blood Money"),交待耶穌行蹤。("Betrayal")

第二幕

耶蘇和門徒用了最後的晚餐("Last Supper"),席間耶穌說彼得會不認他三次,另一人則會出賣他。猶大與他對罵互質("Arguement"),最後猶大崩潰,說耶穌總把事情弄得一團糟,憤然離去。耶穌黯然在客馬尼亞園禱告,要求並質問上帝為什麼要他去受這樣的苦,可最後還是屈服了。("Gethsamane")猶大回來把耶穌出賣,混亂中耶穌把暴燥的彼得推開,自願受捕。他經過祭師阿那和大祭師該亞法的審查。("Betrayal/Arrest")被人抓到的彼得被問到認不認識耶穌,彼得三次否認。他內疚地向瑪麗認錯。("Peter's Denial")

彼拉多審判耶穌,因權力範圍關係而送到希律王那裡。("Pilate and Christ")希律王要求耶穌做神蹟給他看,耶穌冷眼旁觀,拒絕示範。("Herod's Song")耶穌再次送到彼拉多的監牢裡,他被毒打。瑪麗和門徒們希望能夠時光倒流、從頭開始。("Could We Start Again Please")猶大見耶穌被毒打便和祭師求情,祭師不許,他因出賣了好友而內疚自殺。("Judas's Death")

彼拉多再次審判耶穌,但是卻找不到他任何罪名。為了平息民憤,他便打了耶穌39鞭。可是還是不行,彼拉多知道耶穌便是他夢見的人,便要求耶穌說句話,他不肯。("Trial Before Pilate/ 39 Lashes")結果耶穌被判釘十字架。這時猶大的靈魂回來問耶穌:你是誰? 你在做什麼? 你真的是萬世巨星嗎? ("Superstar")耶穌被釘十字架,("Crucifixion")瑪麗和眾門徒加上猶大把他放下來。眾人散去,只剩下耶穌的屍首、抱著他的瑪麗,以及在一旁神傷的猶大。

[附加資料: 電影版中有"Then We are Decided"一曲,是祭司安那和該亞法看見耶穌後初步商量如何對付的歌曲。]

 

紀錄:

2001年國際艾美獎

最佳藝術節目

1972年Theatre World獎

突出演員: Ben Vereen (猶大)

1972年Drama Desk獎

最佳音樂

 

唱片:

每次Andrew Lloyd Webber的唱片總是多的很,今次也不例外。四個沒有日期的是騷靈版、匈牙利版、倫敦錄音版和丹麥版。其餘的是1970年概念專輯、1971年百老匯原版、1972年巴西版、倫敦原版、兩個錄音版、瑞典版、澳洲版、法國版、1973年德文版及電影原聲、1975年墨西哥版、1976年日本版、1977年西班牙版、1984年墨西哥版和馬德里版、1992年錄音版、倫敦紀念版和澳洲版、1993年錄音版、1994年兩個錄版和紐西蘭版、1995年捷克與莫斯科版、1996年錄音版、2000年墨西哥版和百老匯新版、2001年墨西哥版和兩個德文版、2002年意大利版及韋斯巴頓版、2007年西班牙版。

 

觀感:

個人認為聽這個音樂劇最好去多幾次,一開始或許認為很難接受,但你始終會被此劇所迷的。此劇雖然使用了十分統一的曲風,但也能很明顯的分出不同的類型出來。例如說給女聲獨唱的慢歌有"Everything's Alright"和"I Don't Know How to Love Him",給男聲獨唱的優美音樂有像"Pilate's Dream",滑稽式的音樂亦有像"King Herod's Song"等,幾乎首首都讓人印象深刻。說回劇那一方面,個人始終認為此劇並沒有貶低基督教的地方。不管一個人怎樣看耶穌,無可置疑的是他曾經或者根本就是一個人。用人的角度去看一件事那也沒有甚麼問題吧。實際上此劇其實重點也不在無政府主義,反倒是帶出了不少聖經中的知識的真諦,(當然,這又得歸功於Tim Rice出色的作詞)這些又有幾多人能夠領會得到呢?

 

推薦曲目:

Heaven in Their Minds: 男聲獨唱,難度頗高,帶有不少反詰意味。
Everything's Alright: 女聲領唱,由男聲穿插,女人領唱時曲目舒服而柔和。
This Jesus Must Die: 男聲合唱,祭師的邪惡之歌,用上了古怪但有趣的和聲。
Hosanna: 大合唱,全劇可能最開心的曲目,一洗濃罩著的沉重氣氛。
Pilate's Dream: 男聲獨唱,唯一一首男聲的靜歌。
I Don't Know How to Love Him: 女聲獨唱,深受觀眾喜愛的曲目,歌詞用諸多時。
Arguement: 極高難度的音域唱法,甚考唱功的一曲,男聲合唱。
Could We Start Again Please: 男女合唱,和諧,帶有淡淡哀愁的曲目。
Superstar: 全劇主題曲,男聲領唱,帶有諷刺、自憐、叛逆、服從意味的曲子。

 

數字:

百老匯首演: 1971年10月12日 - 1973年6月30日
上演場數: 711
百老匯複演: 1977年11月23日 - 1978年2月12日
上演場數: 96
百老匯複演: 2000年4月16日 - 2000年9月3日
上演場數: 161
倫敦首演: 1972年8月9日 - 1980年
上演場數: 3358
電影首映: 1973年8月15日
電視首映: 2000年10月16日
個人評分: 8

 

劇照:

 

回到G-L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