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 Immigrant, The

資料:

製作人: Hello Entertainment

作曲: Steven M. Alper

作詞: Sarah Knapp

原作: Mark Harelik

背景: Brian Webb

服裝: Willa Kim

燈光: Don Darnutzer

聲效: Peter Fitzgerald

音樂指導: Kimberly Girgsby

設計概念: Ralph Funicello

髮型: Paul Huntley

選角: Tara Rubin Casting

主管: Theatre Production Group

技術顧問: Corin Gutteridge

製作舞台經理: Antonia Glanino

市場: Keith Hurd

宣傳: Cromartty & Co.

導演: Randal Myler

 

簡介:

此劇的結構較為特殊,嚴格而言這絕對可以稱為一個室劇(Chamber Musical),全劇一共只有四位演員及四位樂師,也是挺為外百老匯音樂劇風格的編配。之不過原本此作並非音樂劇而是話劇,並是原作者為自己祖父而作的舞台劇。後來此劇加入了歌曲,便成為了現在這個版本。此劇使用了歐洲較清冷式的音樂,配器亦異常簡單,亦沒有舞蹈,是不折不扣的劇情劇。此劇剛開始時在亞利桑那州獲得了成功,後來移往紐約外百老匯上演,也頗為評審受落,獲得了兩項Drama Desk獎提名。然而因為劇情較為沉悶而且亦沒有太多娛樂成份,此劇還是上演了不久便下檔了。

 

故事:

第一幕

1909年,俄羅斯的猶太人哈斯基來到美國德撒斯州,前路茫茫。("The Stars")他遇到了銀行家米頓和其妻虔誠的艾瑪,米頓同意讓他交每天一毫的費用租借房間,艾瑪聽到他是猶太人便有點不自然。("A Stranger Here")哈斯基住了在閣樓,那原本是米頓之子查理的,邊學英文邊做生意的他看來沒打算走。("Simply Free")米頓規勸及出本下,哈斯基當起了賣生果的生意。("Change")哈斯基一直寄錢給其妻莉雅。("Travel Light")

艾瑪碰上小孩欺負哈斯基,頓感自己信念有些許動搖。("Keep him Safe")哈斯基此時向米頓和艾瑪交代莉雅的事,讓二人有點反感。("Changes - Reprise")二人離開米頓的家來到生果店的閣樓,莉雅不喜歡這裡的生活,("I Don't Want It")不管哈斯基如何規勸也說不動。("The Stars - Finale Act I")

第二幕

艾瑪唱著聖詩,("Take the Comforting Hand (Hymn)")她知道莉雅已經懷孕九個月,在一次下廚中,二人了解漸深。("Padadooly")終於艾瑪開始視莉雅為親生女兒。("The Stars - Leah")就這樣,莉雅總共為哈斯基生下了三個兒子,每次都是米頓來安撫哈斯基而艾瑪負責接生。("The Sun Comes Up"/"Shabbos")1939年,第二次大戰正濃,莉雅為兩家人設宴,("Candlesticks")席間米頓和哈斯基意見分歧,米頓憤而奪門而去。("Where Would You Be?")

幾個月後,哈斯基和莉雅來探望的時候發覺米頓因心臟病而導致癱瘓,哈斯基多謝米頓幫助他的一切。("No Place to Go")米頓過身後,艾瑪因為他沒受洗而找莉雅安慰。("Take the Comforting Hand of Jesus")莉雅也擔心在遠方作戰的孩子,哈斯基曾經說過猶太人有甚麼事都會種一棵樹,現在,三人就在一棵新樹旁邊,寄望著未來。("The Stars - Finale Act II")

 

紀錄:

/

 

唱片:

原聲香港有售囉。

 

觀感:

小品式音樂劇,曲風有點清冷,不知是不是因為女人作曲家的緣故,音樂總的來說有一種含蓄不放的意味。個人覺得這種音樂其實是讓此劇更成功的因素,因為實則上劇本並不能取悅大部份觀眾,唯有靠有點像Stephen Sondheim般較藝術性曲風的音樂才能讓觀眾清楚明白到劇所隱含的意旨是甚麼。以一套只有四人的音樂劇來講,此劇能發展至如此亦算是不負所托的了。

 

推薦曲目:

The Stars: 全劇出現了三次的曲目,紐約時報的評論員認為這首曲子絕對值得重覆三次,我也是。

 

數字:

外百老匯首演: 2004年11月4日 - 2004年11月28日
個人評分: 6.5

 

劇照:

 

回到G-L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