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咪理,我愛你,死未 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

資料:

製作人: James Hammerstein, Bernie Kukoff, Jonathan Pollard

作曲、聲樂編排、編曲: Jimmy Roberts

作詞、編劇: Joe DiPietro

背景: Neil Peter Jampolis

服裝: Candice Donelly

燈光: Mary Louise Geiger

聲效: Duncan Edwards

音樂指導: Tom Fay

製作顧問: Matthew G. Martholin

副製作人: Matt Garfield

主管: Robert V. Straus Productions

宣傳: Bill Evans & Associates

導演: Joel Bishoff

 

簡介:

無疑,一九九六年是美國音樂劇界極大變化的一年。先後一共有四個外百老匯奇蹟就在這一年之內發生:"吉屋出租"奪得佩歷沙獎、"踢踏春秋"改革了舞蹈的最新動向、"哥連斯最後冒險"引出了作曲家Adam Guettel、還有"你咪理,我愛你,死未"成為新一代長青外百老匯音樂諷刺劇。這套音樂劇跟前三套相較內容要輕鬆得多,但看完之後,那股窩心的感覺是沒有相異的。此劇所探討的問題跟很多很多音樂劇都是一樣:愛。然而跟其他音樂劇不一樣的是,它是從其他角度去看愛這一個字,不管是初戀、熱戀、暗戀、黃昏之戀、結婚、失戀、婚後的生活、作為家長,每一個階段都作了些既抵死又溫馨的注腳。此劇在外百老匯上演十年的時候,一直上演的劇院外的那條街道還特意為此改了個特別長的名字:"I Love You, You're Prefect, Now Change Street"哩。

一直以來這套搞笑溫情但劇情卻沒有連系的諷刺劇都深受大眾歡迎,首演的卡士有: Jennifer Simard、Robert Roznowski、Melissa Weil和Danny Burstein。沒錯,只有四個。再順便造訴你,這套音樂劇的樂器原則上只有三個:鋼琴、小提琴、低音。如此計算的話,不計後台工作人員,此劇只須要七名表演者便足夠了。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此劇在世界各地都非常容易搬上舞台,加上輕鬆音樂和切中要害的歌詞,迅即成為世界知名的音樂劇。即使在香港,也已經是三度演出了(雖然其實都是由同一個劇團演出),這裡的譯名也是取其中文譯名的。在2007年,此劇更以國語由中國遷到美國外百老匯演出,是首部在美國外百老匯上演的以國語演出的音樂劇,可以說是對中國人特別有意義。

 

故事:

第一幕

四位演員唱出人類被創造,開始了男女之間糾纏不清的關係。("Prologue")過了好多年了,一眾年青男女正準備約會,("Canatata for a First Date")其中一對都是書呆子,二人都希望自己能更受異姓歡迎。("A Stud and a Babe")場景一換,在一間餐廳裡,兩個女人不得不跟新見面的男伴說謊,("Single Man Drought")她們退場後兩個男人還沾沾自喜以為自己有魅力呢。("Why? 'Cause I'm a Guy!")另一邊廂,打扮得入型入格的一個男人卻被女朋友拉去看文藝片,卻發現自己原來眼淺得很。("Tear Jerk")一位少女唱出初戀的歌,("I Will be Loved Tonight")鏡頭一轉一對夫婦得知兒子跟女友和平分手強忍怒氣祝福二人。("Hey There, Single Guy/Gal")突然來一段廣告:做愛得不到滿足?XX律師樓幫到你!("Satisfaction Guaranteed")胡鬧過後又回到等待暗戀的人的電話的女子,("He Called Me")以及被証婚人嚇的幾乎要逃的新婚夫婦。("Wedding Vows")

第二幕

一對新人去渡蜜月,("Cantata Reprise #2")但一個伴娘卻決定終身不娶 - 原因就是因為她當太多次伴娘,看清了世情。("Always a Bridesmaid")一位父親帶著甜蜜的暗嘆過去沒有兒子的日子不再,("The Baby Song")而另一對有兒女的夫婦則為婚後性生活出盡奇謀。("Marriage Tango")另一位父親則在駕車中找到了樂趣,("On the Highway of Love")而四位演員人又唱出了對等待情人的苦悶。("Waiting Trio")終於演員們都步入中年和老年了,一位男人唱出了老夫老妻的愛,("Shouldn't I be Less in Love with You?")一位寡婦道出了自己的寂寞,而在一個葬禮上,遺孀卻在其中一個憑弔的老人裡找到了浪漫。("I Can Live with That")終於全劇四位演員再次上台,要為此劇作結。("Epilogue")愛情嘛...其實就是去愛一個人、找到一個完美的人,然後改變他。("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

 

紀錄:

/

 

唱片:

此劇的唱片不多,除了1996年的外百老匯原版以外就只有2001年的巴塞隆那版。

 

觀感:

在香港上演的時候筆者曾在香港看過此劇,並對此劇的感覺十分好。雖然這套音樂劇有別正統的音樂劇,沒有劇情主線、亦沒有很多舞蹈,但卻有很多音樂劇都沒有的東西 - "靈魂"。全劇所圍繞的中心無非是一個"愛"字,但現在的人大多只著重在頭頭,亦即此劇的第一幕便算。在看此劇第二幕時,觀眾不期然會感受到愛的另一面,這一面甚少在電影或書本中看得到,而是一個人對生活的體會,對愛的體會。在音樂方面,同時身兼編曲的作曲家讓人不得不寫個"服"字,以極少的樂器,變化出各種不同的編曲效果,又能切合劇情;挺可惜的是這位作曲家之後便沒甚麼作品面世了。有關筆者對此劇的更多觀感到參考一下小小搞作區的觀後感。

 

推薦曲目:

Single Man Drought: 女聲合唱,唱出了女姓為求嫁出的不擇手段。
Tear Jerk: 男女合唱,表現了男人死要面子又肯表達真實情感的曲目。
I Will be Loved Tonight: 女聲獨唱,小品式的音樂,適合拿出來獨立演唱。
Hey There, Single Guy/Gal: 男女合唱,唱出了家長對子女的無奈。
The Baby Song: 男聲獨唱,唱出子女對父母的影響。
On the Highway of Love: 男聲獨唱,全劇編曲技表演得最透徹的曲目。
Shouldn't I be Less in Love with You?: 男聲獨唱,溫馨而讓人感動的曲子。
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 大合唱,為全劇作結的曲目。

 

數字:

外百老匯首演: 1996年8月1日 - 2008年7月27日
上演場數: 5003
個人評分: 8

 

劇照:

 

回到G-L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