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大爆髮 Hairspray

資料:

製作人: Margo Lion, Adam Epstein, The Baruch.Vietrel.Routh.Frankel Group, James D.Stern/Douglas L. Meyer, Rick Steiner/Frederic H. Mayerson, SEL & GFO, New Line Cinemas

作曲: Marc Shaiman

作詞: Scott Wittman, Marc Shaiman

原著: Mark O'Donnell, Thomas Meehan "Hairspray"

背景: David Rockwell

服裝: William Ivey Long

燈光: Kenneth Posner

假髮、髮型: Paul Huntley

聲效: Steve C. Kennedy

選角: Bernard Tesley Casting

製作顧問: Steven Beckler

編曲: Harold Wheeler

音樂指導: Lon Hoyt

整理: Marc Shaiman

音樂協調: John Miller

總管: Richard Frankel Productions, Laura Green

技術顧問: Tech Production Services, Inc.

宣傳: Richard Kornberg, Don Summa

編舞: Jerry Mitchell

導演: Jack O'Brien

 

簡介:

改編自同名電影的音樂劇,曲風以流行為主,故事情節上也沒大改動,典型的美國新式音樂喜劇的例子。和"油脂"有點相似的便是音樂劇的題目,之所以以此為劇名那是因為當時的女人都喜歡使用噴髮膠來塑造髮型。此劇所遵遁的也是最典型的進軍百老匯路線,先是外面試演,幾經改動之後便帶到了百老匯。然而今次劇中的主角這次可不是貌美如花的俏臉小旦,而是肥矮樂哈哈的傻大姐。不僅如此,擔演其母親的更是音樂劇壇鬼才Harvey Fierstein,這位由憑編劇和演員雙重身份奪四項東尼獎的藝術家。然而除了娛樂,此劇還帶出了一種其貌不揚但心地善良的主人翁得到成功的都市灰姑娘童話故事,亦稍稍反映了黑白人的歧視問題和父母子女之間的代溝,使之至少也不淪於肥皂缺乏靈魂的音樂劇。

演出過此劇的演員有如:Harvey Fierstein、Marissa Janet Winokur、Laura Bell Bundy、Kerry Butler、Linda Hart、Dick Latessa、Matthew Morrison、Jennifer Gambatese、Michele Pawk、Alexa Vega、Isabel Keating、Michael McKean、Nikki Blonsky、John Travolta、Queen Latifah、Zac Efron、James Marsden、Christopher Walken、Michelle Pfeiffer、Michael Ball等。結果這在百老匯的上演極為成功,使人驚訝的是此劇的製作班底其實大都是百老匯的新面孔,為之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氣息,Jerry Mitchell和Jack O'Brien之前在2001年的"光豬六壯士"已經聲名大噪,此劇更是奠定二人大師級地位的基石。至於作曲家Marc Shaiman和作詞人Scott Wittman更加是一鳴驚人,二人在百老匯這才是第一套正規音樂劇呢。此劇後來被拍成電影版,所獲得的評價亦是極為正面的。

 

故事:

第一幕

我們來到六十年代的巴堤摩,特妮茜是一矮肥的青春少女,雖然沒有漂亮的臉孔或身段,卻以開朗的心態面對世界。("Good Morning Baltimore")她和其友萍妮都愛看由干尼主持的節目,那是一個蹈比賽,而得勝者很有機會成為明星。("Nicest Kids in Town")評判團中寧基因其外表十分受歡迎。安珀是製作人慧瑪之女,她們都想得勝。此時因為有一空缺,特妮茜和萍妮都想參加,可二人之母愛娜和佩魯狄反對,三位母親都管不住自己的女兒。("Mama, I'm a Big Girl Now")

可因為交通問題二人遲到,其時寧基和特妮茜碰上了,特妮茜頓覺春心大動。("I Can Hear the Bells")可在面試中特妮茜因其外表被踢出局,("The Legend of Miss Baltimore Crabs")回到學校她因髮型而被罰,此時她遇到黑人男子史維特,他教了她一些炫人的舞步。而干尼和寧基都注意到這被一早踢出局的女孩的驚人跳舞天賦,寧基唱了首歌以作鼓勵。("It Takes Two")二人到最後居然對吻,而干尼也肯定要特妮茜參加最後大賽。

回家後特妮茜說服其母,("Welcome to the '60s")而丙基先生也借了一大堆服裝以作宣傳。回到學校,安珀借"波""省"人,好在寧基、史維特和萍妮趕到。史維特帶他們去黑人的地區,介紹了其妹艾妮絲和其母美亞寶。特妮茜覺得很新鮮,史維特感驚喜,因為當時沒多少白人會如此想的。("Run and Tell That")史維特帶著一眾黑人小孩們跳得有聲有色,安珀、慧瑪、愛娜、韋伯(特妮茜之父)來到。寧基拒絕跟慧瑪回去,而眾人計劃讓黑人也參加那跳舞比賽,寧基怕事,不肯合作。愛娜卻害怕出鏡,美亞寶安慰她。("Big, Blonde and Beautiful")可是消息走漏,結果因白人激進分子示威,眾人一起被拘捕。

第二幕

眾人都等著被保釋,("The Big Dollhouse")慧瑪暗使手段讓特妮茜留下。("Good Morning Baltimore (Reprise)")韋伯把店子當掉贖人,絲毫沒怪妻子,還著手開始他的鬼主意。被丙基先生收回衣服的愛娜嗟嘆,韋伯安慰她。("You're Timeless to Me")此時寧基下定決心,他救了特妮茜;而史維特也把被佩魯狄綁在家裡的萍妮救走,兩對戀人各自調情。("Without Love")

回到美亞寶的唱片鋪,眾人計劃下一步,特妮茜怕會再闖禍,美亞寶安慰她說已經沒有選擇了。("I Know Where I've Been")回到比賽,干尼與一眾評審唱出主題曲。("It's Hairspray")慧瑪看見了韋伯拿著一個巨型噴髮膠筒,恐防他出特洛伊木馬那招,慧瑪派了人去截住他。安珀在台上表演了一首指桑罵槐的歌。("Cooties")因為特妮茜沒出現,大會正要宣佈時特妮茜、寧基、萍妮、艾妮絲突然闖入,還連同假扮成警衛的史維特等的黑人舞者上台。眾人的跳舞表演非常精彩,連世界各地的人都看到了。愛娜從韋伯做的巨型噴髮膠筒中亮相,穿著自己設計的衣服。眾人向慧瑪母女相邀,反正她們也不能光坐在這吧。("You Can't Stop the Beat")

[附加資料:電影版的故事在後面獲得了改寫,但基本故事還是差不多的;刪去了"Mama I'm a Big Girl Now"、"The Big Doll House"和"Cooties"三曲並加入了新歌"Ladies' Choice"、"Come So Far"和"New Girl in Town"。]

 

紀錄:

2003年東尼獎

最佳音樂劇、最佳男主角: Harvey Fierstein (愛娜)、最佳女主角: Marissa Jaret Winokur (特妮茜)、最佳男配角: Dick Latessa (韋伯)、最佳導演、最佳音樂、最佳原作、最佳服裝

2003年Drama Desk獎

最佳音樂劇、最佳男主角: Harvey Fierstein (愛娜)、最佳女主角: Marissa Jaret Winokur (特妮茜)、最佳男配角: Dick Latessa (韋伯), Corey Reynolds (史維特)、最佳導演、最佳作曲、最佳作詞、最佳原作、最佳編曲、最佳服裝

2003年紐約劇評獎

最佳音樂劇

2003年外圍劇評獎

最佳音樂劇、最佳導演、最佳服裝、最佳女主角: Marissa Jaret Winokur (特妮茜)、最佳男配角: Dick Latessa (韋伯)

2003年Drama League獎

最佳音樂劇、最佳演出: Harvey Fierstein (愛娜)

2003年Theatre World獎

出色演員: Marissa Jaret Winokur (特妮茜), Jackie Hoffman (佩魯狄/老師/評審之一)

2004年洛杉磯劇評獎

最佳編舞、最佳髮型

2008年奧利佛獎

最佳音樂劇、最佳女配角: Tracie Bennett (慧瑪)、最佳女主角: Leanne Jones (特妮茜)、最佳男主角: Michael Ball (愛娜)

 

唱片:

獨一無二的百老匯原聲香港有售。

 

觀感:

個人來說無可置疑十分"美國",反串的角色最為爆笑,不曉得他是如何扮把沙啞的聲音出來的。劇情方面總覺得有點大雜燴的感覺,但最爆笑的還是那個深藏不露卻原來是大大大好人的韋伯和愛娜之間那首合唱歌曲,還真夠難為他了。音樂個人認為的確非常出色,有時候還真的分不出哪一首是特別突出的。至於歌詞則中中等等,可能這套音樂劇畢竟還是輕鬆喜劇,大部份歌詞都遵守著幽默不逾矩的規定,所以並不怎突出。全劇最受讚賞的應該還是編舞、設計和導演的喜劇處理手法,才能讓這套音樂劇上演那麼久仍盛演不衰。

 

推薦歌曲:

Good Morning Baltimore: 女聲領唱,全劇開幕曲亦是顯示出女主角性格的曲目,與"Oh What a Beautiful Morning"有異曲同工之妙。
Mama I'm a Big Girl Now: 女聲合唱(外加一個反串),夠有趣的舞台設計之餘亦道出了年輕人與上一代的漫畫式爭執。
I Can Hear the Bells: 女聲獨唱,很適合拿出來獨唱的一首曲子,舞台上的擺位亦是讓導演及編舞出色之處的展現。
Welcome to the 60s': 女聲領唱,劇中較大型的舞蹈場面,非常熱鬧而炫人的曲目段。
Timeless to Me: 男女合唱,歌詞除了爆笑外還是全劇較罕有的正統情歌,為全劇最能讓觀眾捧腹的曲目。
Without Love: 男女合唱,一套音樂劇裡不能沒有的情歌,在全劇的音樂之中可能是最為無拘束的。
I Know Where I Have Been: 女聲領唱,以靈歌寫成的曲子,角色探索型歌曲,適合拿出來獨唱。
You Can't Stop the Beat: 大合唱,結束曲,延續全劇的熱鬧感之餘亦帶來一個充滿活力及青春氣息的結尾。

 

數字:

百老匯首演: 2002年8月15日 - 現在
上演場數: 2128 (截至23/09/2007)
電影首映: 2007年7月13日
個人評分: 8

 

劇照:

 

回到G-L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