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園 Grey Gardens

資料:

製作人: Tim Sanford, Leslie Marcus, William Russo

作曲: Scott Frankel

作詞: Michael Korie

編劇: Doug Wright

原作: David Maysles, Albert Maysles, Ellen Hovde, Muffie Meyer, Susan Froemke "Grey Gardens"

背景: Allen Moyer

服裝: William Ivey Long

燈光: Peter Kaczorowski

聲效: Brian Ronan

投射: Wendall K. Harrington

髮型、假髮: Paul Huntley

編曲: Bruce Coughlin

音樂指導: Lawrence Yurman

音樂協調: John Miller

宣傳: The Publicity Office

選角: Maine Alldaffer C.S.A., James Calleri C.S.A., Man Filderman C.S.A.

發展: Jill Garland

製作經理: Christopher Boll

製作舞台經理: Judith Schoenfeld

舞台: Jeff Calhoun

導演: Michael Greif

 

簡介:

把電影改編成為音樂劇已經不是甚麼新鮮的事兒了,之不過把一套紀錄片搬上舞台那倒絕對不是常見的。此劇改編自七十年代一套同名的紀錄片,並幾乎把原本的電影情節及精華全都放了在第二幕之中,至於第一幕則成為了交待一些歷史及前事的地方。這種方法讓全劇之中較出色的曲目都集中了在第一幕,至於故事之中較具張力的片段都聚了在第二幕;難怪有人指這套音樂劇其實上下半場可以分開來演,亦因如此,此劇總給人一種半成品的感覺。此劇初試啼聲是在外百老匯,出色的劇本配上傳統、聰明的音樂及歌詞讓之在外百老匯大放異彩,並幾度加長檔期。

這套音樂劇亦是導演Michael Greif自"吉屋出租"之後第二部能夠踏上百老匯音樂劇舞台的音樂劇。此劇在外百老匯上演了兩個月左右便搬到了百老匯開始其上演檔期。在這期間有不少歌被換掉,故事亦有些微改動,下面介紹的故事還是以外百老匯版本為主的。提及此劇不可不提的便是女演員Christine Ebersole,誰也想不到讓這位一直唱演俱佳的演員成名的居然會是一套外百老匯音樂劇,而她的演繹幾乎讓全國讚賞,幾乎人人都知道如果此劇不是外百老匯音樂劇的話,當年東尼獎最佳女主角必定為其囊中之物。參演過此劇的還有:Matt Cavanaugh、Sara Gettelfinger、John McMartin、Bob Stillman、Mary Louise Wilson、Erin Davie等等。

 

故事:

第一幕

時間是1973年,兩母女大/小伊狄在灰園裡過著隱居的生活,大伊狄聽著自己小時候的唱片,不知不覺跟小伊狄一起回到了過去。("Toyland")1941年,大伊狄與同性戀但最佳拍檔鋼琴師哥特正與管家博洛斯預備著小伊狄跟小甘迺迪的訂婚,兩位遠房小表妹積姬和利伊都是坐上客。("The Five-Fifteen")小伊狄進來立即讓全場焦點聚了在她身上,哥特拿她名字來開玩笑。("Body Beautiful Beale")小伊狄卻不滿其母想趁機唱歌搶其風頭,("Mother Darling")她亦發現自己與小甘迺迪性格亦不大合。("Better Fall Out of Love")另一邊廂,大伊狄之父比爾少校卻不大同贊同這示婚姻,("Being Bouvier")而大伊狄的曲子更加讓他不滿。("Hominy Grits")

他罵了大伊狄一頓,小伊狄回去安慰她,("Peas in a Pod")哥特此時亦向其透露可能會離開。("Drift Away")正當大伊狄緬懷過去之時,("The Five-Fifteen (Reprise)/ Miss Porter's Anthem")小伊狄則與表妹們幻想以後的生活。("Tomorrow's Woman")大伊狄在小甘迺迪面前不小心說溜了嘴關於小伊狄年少時曾經不檢點的事,當他找她對質時小伊狄堅持自己清白。("Daddy's Girl")正當所有人等著大伊狄之夫斐蘭趕來之時得到的卻是他要和大伊狄離婚的消息。小甘迺迪因此解除了婚約,小伊狄決定要離開大伊狄尋找新開始;卻只剩下大伊狄和博洛斯等迎接絡繹不絕而來的賓客。("Will You?")

第二幕

1973年,灰園已經幾近荒廢,小伊狄卻已搬回去跟大伊狄同住,並收到了政府要其清理的信函。("The Revolutionary Costume for Today")小伊狄抱怨自己闖不出名堂,但大伊狄卻對自己的決定無悔。("The Cake I Had")小伊狄漸漸分不清過往和今天,("Entering Grey Gardens")兩母女卻此時想取得來維修的小伙子捷利歡心。小伊狄表演了自己一段曲段("The House We Live in"),卻敵不過大伊狄的粟米。("Jerry Likes My Corn")小伊狄羞憤之下上到閣樓尋找回憶,("Around the World")兩母女終於爆發罵戰,("Choose to be Happy")小伊狄收拾好行裝準備離開。("Around the World (Reprise)")當園丁的小博洛斯告訴她天氣轉涼了,突然之間小伊狄感覺到自己的光輝歲月早已過去,一出灰園便等於孑然一身。("Another Winter in a Summer Town")大伊狄從窗門向小伊狄求援,因為她"開不了一個罐頭"。小伊狄思前想後,還是替她開了一罐湯,二人近乎平靜的喝完了它。("Two Peas in a Pod (Reprise)")

[附加資料: 百老匯版加入了新歌"The Girl Who Has Everything"作序幕曲及結幕曲、"Marry Well"當婚禮祝福歌,刪去了"Tomorrow's Woman"、"Body Beautiful Beale"二曲。]

 

紀錄:

2006年Drama Desk獎

最佳女主角: Christine Ebersole (大/小伊狄)

2006年紐約劇評獎

突出表現特別獎: Christine Ebersole (大/小伊狄)

2006年外圍劇評獎

最佳外百老匯音樂劇、最佳女主角: Christine Ebersole (大/小伊狄)

2006年Drama League獎

最佳演員: Christine Ebersole (大/小伊狄)

2006年奧比獎

出色演員: Christine Ebersole (大/小伊狄)

2007年東尼獎

最佳女主角: Christine Ebersole (大/小伊狄)、最佳女配角: Mary Louise Wilson (大伊狄)、最佳服裝

2007年Theatre World獎

出色演員: Erin Davie (小伊狄)

 

唱片:

出了兩版,一為2006年原裝外百老匯版本,另一則是2007年百老匯版。

 

觀感:

對筆者而言最感滿意的不是音樂劇的音樂、劇本或是編舞,而是其手法本身。曾幾何時Oscar Hammerstein出了四種題目給Stephen Sondheim,其中第三級難度便是從非戲劇裡作品改裝成音樂劇。一般來講像小說、漫畫至少有故事可循,但紀錄片也能變成音樂劇倒是聞所未聞,尤其是以這套來講非常忠於原作的例子更是少見。個人而言覺得全劇之所以讓上半場飾大伊狄下半場飾小伊狄的Christine Ebersole那麼出眾除了她本身的實力外,便是這一種所謂比情節更具張力的感情張力,上半場大伊狄的強自微笑以及下半場小伊狄的掙扎,都讓一個具實力的演員大享演技癮。

 


推薦曲目:

The Five-Fifteen: 大合唱,帶角色介紹作用的歌曲。
Better Fall out of Love: 男女合唱,懷舊式的情歌風格,適合拿出來演唱。
Peas in a Pod: 女聲合唱,劇中最能表達母女之間感情的曲子。
The Revolutionary Costume for Today: 女聲獨唱,對女主角演技要求大,強自歡笑的表演目子。
The Cake I Had: 女聲獨唱,大伊狄的主題曲,道出了她的角色。
Around the World: 女聲獨唱,個人較喜歡的曲子,跟其他的風格不大一樣。
Choose to be Happy: 男聲領唱,靈歌一類的歌曲,跟劇情無關的往往都不錯聽。

 

數字:

外百老匯首演: 2006年3月27日 - 2006年4月30日
百老匯首演: 2006年11月2日 - 2007年7月29日
上演場數: 307
個人評分: 7.5

 

劇照:

 

回到G-L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