琪琪 Gigi

資料:

製作人: Saint-Subber, Edwin Lester

作曲: Frederick Loewe

改編、作詞: Alan Jay Lerner

原作: Colette

背景: Oliver Smith

服裝: Oliver Messel

燈光: Thomas Skelton

編曲: Irwin Kostal

音樂組織: Harper MacKay

副編舞: Martin Allen

製作經理: Bill Holland

音樂指導: Ross Reimeuller

舞台: Onna White

編舞: Trude Rittman

導演: Joseph Hardy

 

簡介:

這套音樂劇改編自同名小說,亦是作曲作詞者繼"窈窕淑女"後的力作,在1958年電影率先出場,共獲九項奧斯卡獎提名並全部獲獎。有這麼一段輝煌的歷史讓作詞人Alan Jay Lerner雄心勃勃的想把此劇放上百老匯舞台,獲取更大的成功。然而,此劇在百老匯上演反應卻非常一般,大部份的人都認為縱然此劇的音樂非常出色,但劇本也實在較難以接受了點。有了一套如此成功的電影舞台劇版本當然也期望極大,即使有劇壇金嗓子Alfred Drake坐鎮,此劇還是逃不過短時間之內便得提早下檔的收場。勉強可以當作安慰獎的便是東尼獎還是頒了個最佳曲詞獎給此劇。

剛好此劇上演時是七十年代初期,正值兩位將改變音樂劇界歷史的人Andrew Lloyd Webber及Stephen Sondheim的作品初露鋒芒,由二十年代起一直雄霸百老匯的浪漫古典音樂劇到七十年代經已完全過時了。參加過此劇演出的演員正如前述,有Alfred Drake、Maria Karnilova、Daniel Massey、Agnes Moorehead、Karin Wolfe、Leslie Caron、Maurice Chevalier、Louis Jourdan、Hermione Gingold、Isabel Jeans等等。此劇亦是Alfred Drake最後一次以音樂劇演員身份在百老匯亮相,他的時代到這時終結了,隨之而起的便是概念音樂劇與巨型音樂劇的天下。

 

故事:

第一幕

法國巴黎,老紳士柯萊利介紹琪琪出場。("Thank Heaven for Little Girls")柯萊利之姪加斯頓偕女友莉茵出場,加斯頓根本不愛她,他向柯萊利訴苦。("It's a Bore")加斯頓去拜訪琪琪(送生日禮物),得悉她去了見阿莉絲亞姨姨(交際名流),和琪琪之母瑪薇塔共吐苦水。("The Earth and Other Minor Things")在阿莉絲亞在教琪琪各種禮儀的同時柯萊利欣賞起巴黎的景色,十分寫意。("Paris is Paris Again")

在當晚的晚會,加斯頓領會到莉茵另有所愛,感到十分不自在。("She is not Thinking of Me")心神恍惚下他淋濕了莉茵的裙子。眾人都在討論的同時,加斯頓想離開巴黎,柯萊利安慰他。("It's a Bore (reprise)")加斯頓不斷更換女朋友,在一場牌中他輸了給琪琪,結果讓她和其母把自家的香檳喝盡了。("The Night They Invented Champagne")之後,我們知道原來柯萊利和瑪薇塔曾經有過一段情。("I Remember it Well")另一方面,加斯頓和琪琪戀上了("I Never Want to Go Home Again"),阿莉絲亞和瑪薇塔同感驚愕。

第二幕

因為兩位女人的阻撓下加斯頓和琪琪的戀情並不順利,加斯頓煩悶不已。("Gigi")結果他們把問題訴諸法律,他簽了份合同。("The Contract")可是琪琪依然擔心他會離她而去,加斯頓認為又是瑪薇塔的說話,憤而奪門而去。當然柯萊利又得充當安慰者了。("I'm Glad I'm Not Young Anymore")兩個女人為琪琪的幸福爭論不已,可琪琪卻決定跟定了這男人了。("In This Wide, Wide World")

加斯頓把琪琪帶進巴黎社交界,卻發現她完全不屬於那裡。心情一團糟的他讓柯萊利帶琪琪回家。他自己再晚些正正式式向瑪薇塔請求允許二人成婚。瑪薇塔被他的誠意感動便同意了。柯萊利和瑪薇塔看著這對戀人,彷彿在懷緬當年二人也可以這樣......("Finale/ Thank Heaven for Little Girls (reprise)")

 

紀錄:

1959年奧斯卡

最佳設計、最佳攝影、最佳服裝、最佳導演、最佳剪接、最佳歌曲: Gigi、最佳音樂、最佳電影、最佳改編

1959年金球獎

最佳歌舞片、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 Hermione Gingold (瑪薇塔)

1959年格林美獎

最佳原聲

1974年東尼獎

最佳原創音樂

 

唱片:

香港呢就1958年電影原聲和1973年音樂劇原版人馬都有,其餘還有十餘個不同年份的錄音版、1958年法文版、1985年倫敦版。

 

觀感:

個人認為此劇實屬典型美國浪漫古典音樂劇,大概也無甚特別之處,對一向聽慣Richard Rodgers和Oscar Hammerstein II組合的音樂劇迷們此劇應該也挺能討到他們的歡心。然而,在那個時代人們的喜好是更抽象或革新的劇本,這類型的音樂劇在六十年代早便已經開始沒落了;1977年的"小安妮"可能是一個例外,但百老匯常常因應觀眾口味而變化,這倒是實情。此劇亦是少有從著名歌舞電影改編過來而不能達到滿意成績的音樂劇,之不過聽一下原聲,筆者還是覺得或許劇本結構略嫌鬆散,其音樂的藝術還是不容忽視的。

 

推薦曲目:

Thank Heaven for Little Girls: 男聲獨唱,十分適合拿出來獨唱的曲子,輕鬆幽默。
Paris is Paris Again: 男聲獨唱,跟上面一樣也極具表演性,熱鬧而觀暢。
The Night They Invented Champayne: 大合唱,亦是劇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場面。
Gigi: 男聲獨唱,難度較高的角色為主歌曲,須要對角色認真研究才能唱得出的奧斯卡得獎歌曲。
In This Wide, Wide World: 女聲獨唱,全劇最受歡迎的歌曲之一,溫柔而帶一種魅惑的曲子,筆者誠意推介。

 

數字:

百老匯首演: 1973年11月13日 - 1974年2月19日
上演場數: 103
電影首映: 1958年5月15日
個人評分: 7

 

劇照:

 

回到G-L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