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祕辛 Fix, The

資料:

製作人: Cameron Mackintosh

作曲: Dana P Rowe

作詞、編劇: John Dempsey

設計: Rob Howell

燈光: Howard Harrison

聲效: Andrew Bruce, Bobby Aitken

編曲: Steve Margoshes

音樂顧問: David Caddick

音樂指導: Colin Welford

經理: Kate Chate

舞台經理: Ros Brooke-Taylor

製作經理: Dominic Fraser

電力技工: Stuart Crane

副編舞: Stacey Haynes

副導: Lisa Clarke

編舞: Charles Augins

導演: Sam Mendes

 

簡介:

即使在舞台上政治從來都不是一個罕有的提材,但自美國百老匯有史以來,把之漫畫化、輕鬆化、喜劇化的往往佔了大多數,真正嚴肅以待的恐怕得去到Andrew Lloyd Webber和Tim Rice的作品"貝隆夫人"才行。在九十年代不論是英美兩地,劇的題材開始漸趨正經,延續著七八十年代的風格愈向人的心底進發,而內容亦開始分殊了。名製作人Cameron Mackintosh繼之前製作了好幾套巨型的商業製作之後,又開始給英國引入Stephen Sondheim的作品,以証明自己可是商業藝術兼顧的製作人;同時他又極力希望發掘新人來壯大自己聲勢。於是他找來了作曲作詞組合Dana P Rowe和John Dempsey,二人在之前已經創作過一套外百老匯音樂劇,而且成績還不錯,這是他們的下一套作品,並於倫敦進行首演。

為此劇導演的是Sam Mendes,這位連續兩年獲奧利佛獎的導演在這裡可謂功不可沒。在此劇於倫敦相等於外百老匯的Donmar Playhouse上演之後,對此劇的好評便接踵而至,主要是對其強而有力的曲譜以及充滿奇詭而又具說服力的故事主線作出了讚賞,至於劇裡面的其他事項亦受到了普遍性的稱讚。不過,當年的倫敦大戲可少不了,除了有來勢洶洶的"美女與野獸"外還有在百老匯取得大成功的"芝加哥"重生版,結果此劇在眾劇分豬肉的情況下只拿回了一個最佳男主角獎項。在之後此劇曾在美國表演,但卻始終未能進入百老匯。曾出演此劇的有:John Barrowman、Philip Quast、Kathryn Evans、Krysten Cummings、Linda Balgord、Sal Mistretta、Jim Walton等。

 

故事:

第一幕

參議員烈特在大選前四十八小時被發現死在情婦的床上,葬禮瀰漫著一種詭異的氣氛。其兄天生殘疾的格拉咸和妻子維奧麗把不該發出的消息給厭下來了,但烈特之子卡爾卻是個有自己哲學的浪蕩子。("One, Two, Three")維奧麗說服格拉咸輔助卡爾成為政壇新星,("Embrace Tomorrow")而被送去從軍的卡爾吸食大麻時烈特突然出現向兒子推銷當政客的好處。("Control")在接受一連串訓練以及娶了個名門望族女士之後,("America's Son")卡爾憑雄辯滔滔漸漸成為政壇後起之秀。("I See the Future")

不過他始終不想從政,於出外玩樂時卻跟黑幫頭子的女友天娜給搭上了。("Lonely is a Two-Way Street")第二天他宿醉未醒,渾身脂粉氣讓格拉咸大為不悅,而他在宣講時失誤居然被其急智扭轉情況,使格拉咸大為尷尬。("Simple Words")另一邊廂天娜發現自己愛上了卡爾,("Alleluia")而格拉咸因之前的事希望退出,但卡爾卻看穿了格拉咸其實是男同性戀的祕密,並自動獻身讓他留下。格拉咸為了讓卡爾和天娜的事不被揭發,唯有向黑幫老大安東尼提出合作,他深明此舉一出,他們便已經是背水一戰了。("Dangerous Games")

第二幕

格拉咸跟卡爾回顧自己跟烈特的感情,指二人兄弟之情非常的好。("Two Guys at Havard")然而因為自己殘障,為了烈特能成功他便把其聰明才智收起來充當幕後智囊,而維奧麗亦是靠利用他來跟烈特結婚的。("First Came Mercy")此時卡爾之妻誕下一子,讓之名聲更盛之餘毒癮亦更深,天娜愛莫能助。("Bend the Spoon/ One, Two, Three")終於維奧麗跟老相好彼得出手把卡爾關進房中戒毒,("Cleaning House")格拉咸趁機著天娜離開卡爾。卡爾逃出來後再次借毒品和性愛逼格拉咸就範,("Upper Hand")而他又一次屈服。

維奧麗正在酗酒("Spin"),卻被格拉咸打斷並要脅自己要走。同時格拉咸又揭開烈特和維奧麗之間根本算不上恩愛,二人都常各自出外偷腥。("The Ballad of Bobby "Carcker" Barrel")卡爾搞那麼久才開始正視自己的問題,("Child's Play")終於他向所有人公開自己的祕密,一下子成了媒體的寵兒 - 以及黑幫的敵人。結果他們逼使天娜約卡爾出來,("Mistress of Deception")二人卻被黑幫人士亂槍射死。在卡爾的葬禮上,令眾人眼前一亮的是他的兒子小卡爾,二人的臉相簡直太相似了......("Finale")

 

紀錄:

1998年奧利佛獎

最佳男主角: Philip Quast (格拉咸)

 

唱片:

只有一隻,1997年的倫敦原版,香港沒有發售。

 

觀感:

其實如果有留意新聞的朋友們總會注意到此劇的故事鋪排跟美國總統選舉候選人小甘迺迪的故事好像有幾分相似之處,而此劇的劇作家亦毫不諱言的指此劇的確是以此事為藍本的。音樂來講此劇其實最主要還是以流行和搖滾音樂為主,但亦加入了不少其他的曲風,使之不會過於沉悶和正經,娛樂性便相應增加了不少。個人來講對此劇的曲譜和劇本都感不錯,其中角色描寫的技巧可謂非常高明,而要有甚麼問題的話便是卡爾突然的醒悟和所採取的行動。舞蹈和燈光在此劇來講亦是值得一提的事項,其中後者還獲奧利佛獎提名呢。

 

推薦曲目:

One, Two, Three: 男聲獨唱,對角色的演技和歌喉都甚為考量的角色炫示兼探索曲,適合拿出來表演。
I See the Future: 男聲獨唱,一反全劇風格顯得柔和而具希望,跟全劇的反差正好揭示了政客們說一套做一套的陋態。
Dangerous Games: 大合唱,劇中一個最大型的舞蹈段落,對話充斥和帶爵士的曲風。
Two Guys at Havard: 男聲合唱,為全劇曲風最脫離搖滾的歌曲,充滿喜悅和幽默的曲子。
First Came Mercy: 男聲獨唱,全劇中情感掙扎最為激烈的地方,角色探索型歌曲,對演員非常高要求。
Spin: 女聲獨唱,角色探索型歌曲,歌詞和音樂都顯得充滿激憤和力量,適合拿出來表演。

 

數字:

倫敦首演: 1997年4月26日 - 1007年6月14日
個人評分: 7.75

 

劇照:

 

回到A-F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