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出淡入荷李活 Fade Out - Fade In

資料:

製作人: Lester Osterman, Jule Styne

作曲: Jule Styne

作詞、編劇: Betty Comden, Adolph Green

背景、燈光: William Eckart, Jean Eckart

服裝: Donald Brooks

髮型: Ernest Adler

音樂指導: Colin Romoff

編曲: Ralph Burns, Ray Ellis

聲樂編排: Buster Davis

舞曲: Richard de Benedictis

附加編曲: Robert Prince

製作舞台經理: John Allen

舞台經理: William Krot

公關: Harvey B. Sabinson, Lee Solters, David Powers

編舞: Ernest Flatt

導演: George Abbott

 

簡介:

一套音樂劇之所以會失敗,有時候根本和製作組無關,而是演員的問題;而明星的一個選擇有一段時間可以說是舉足輕重,足以把整套劇的命運扭轉。此劇的開頭可以說是非常不錯的,例如有Betty Comden和Adolph Green出色的劇本、Jule Styne發揮穩定的音樂以及George Abbott這位傳奇的導演坐陣,一切在開始的時候都是非常的利。即使Jule Styne因為同期另外一套音樂劇"妙女郎"而在初期分不了身,此劇在明星Carol Burnett的坐鎮之下依然強勢,在試演獲不錯的評價。在快要上演之時Carol Burnett卻突然懷孕,結果整個製作不得不延期,讓一眾創作及製作人員突然多出了個空檔,而製作人們還得繼續付他們薪水。終於此劇在百老匯開幕,並再次成為劇評寵兒,其上演成績頭兩個月甚至還超越了同期的"妙女郎"和"我愛紅娘"。但接下來卻是災禍連連,先是Carol Burnett稱自己在的士受到了襲擊,被逼在醫院待好一段日子。

製作人們想找一個同樣具星味的替補,便選中了Betty Hutton,但她的年紀實在跟劇中人的相差太遠,結果此劇迅即賠錢,由原來的每週收入$67000跌去$27000。而當Carol Burnett的情況好轉之後她卻開始厭倦了劇場,她那時已然跟丈夫的電視節目簽了約。製作人和創作人都對此非常反感,一再堅持要Carol Burnett遵守合約先演完音樂劇才真正過檔電視城。Carol Burnett多次借醫生的話推辭,又建議自己替製作人們"包底",好讓所有人都有錢賺,到最後仍然回到了劇組出演了剩餘的場數。而因為這糾紛搞了很久,此劇就像其名字一樣,在百老匯淡出淡入,斷斷續續的上演了三百場未夠,便黯然虧蝕下檔。東尼獎評審顯然對Carol Burnett無甚好感,即使其好評如潮,卻連提名也省掉。曾經出演此劇的還有:Jack Cassidy、Lou Jacobi、Dick Patterson、Tina Louise、Mitchell Jason、Tiger Haynes、Dick Shawn、Mitzi Welch等等。

 

故事:

第一幕

("Overture")

正當一批又一批的旅客們來到荷李活的時候,導演兼過氣明星拜倫回顧過去的光輝日子,尤其是現在是紅星的麗娜。("Oh Those Thirties")回到過去,由LZ領導的電影城正在選女角,當中包括了全無戲劇經驗的引票員鶴普。("It's Good to be Back Home")LZ下令五號被選中了,正是鶴普,而他的六位侄兒副總裁在等待女角到的同時對LZ的鐵腕統治甚為敬畏。("Fear")六位中五位都贊成LZ的選擇,就是魯多夫感到這不是其叔叔喜歡的類型 - 因為她太全能了。此時一直覦覬著LZ位子的第四侄拿夫帶來了拜倫,並宣佈二人將為男女主角。魯多夫見鶴普雞手鴨腳的便知她經驗未夠,更加思疑有問題了,但鶴普卻盡量想他安心。("Call Me Savage")

魯多夫離開後,鶴普幻想自己麻雀變鳳凰的日子。("The Usher from the Mezzanine")正當拿夫不斷努力去完成拍攝之時,LZ卻因為懼怕拿夫會發動"政變"奪走自己皇朝而失去了說數字"4"的能力要進行心理輔導,剛好電影也快完成了。("I'm With You")LZ回來後眾人請他去觀看電影成果,拜倫顯示了自己高傲一面,("My Fortune is My Face")而LZ則發現自己又把4說成5,選錯了人,順勢把拿夫給炒掉,把影片交給魯多夫處理。不知道自己已被替換的鶴普還為自己的新藝名"麗娜"而開心呢。("Lila Tremaine")

第二幕

現下失業的鶴普原本計劃回去,卻在火車來時改變了主意。("Go Home Train")現在的"麗娜"歌莉亞很明顯讓LZ非常滿意,而拜倫一見其美貌亦同意由頭重拍,眾人同意一切從新開始。("Close Harmony")鶴普的事業可沒那麼順利,她不斷的碰壁並一而再再而三地被LZ搞的失去工作。在失意之時她遇上了跟自己命運差不多的黑人路烏,二人互相鼓勵。("You Mustn't be Discouraged")果然風向轉了,魯多夫走來向鶴普示愛。LZ在繼續對付自己的問題,同時地又愛上了歌莉亞。("The Dangerous Age")在他的夢中他不斷被打扮成精靈的歌莉亞引誘,而每次當他抓住她的時卻換成了鶴普。("L.Z. in Quest of His Youth")

另一邊廂,改由魯多夫執導的這套電影已進入最後階段,而拜倫對此似乎最為興奮。("My Heart is Like a Violin")到最後,電影在一片和唱聲中落幕,("The Fiddler and the Fighter")為了稍微安慰一下鶴普,魯多夫冒險地讓她成為合唱組的成員之一。現下鶴普真的愛上魯多夫了,二人互訴衷情。("Fade Out - Fade In")來到了預演,魯多夫徹換了底片,又變回了鶴普主演的版本。觀眾和LZ都發覺鶴普的版本實在要優勝得多,並在一夜之間成為明星以及魯多夫的妻子。她的願望這下子實現了。

 

紀錄:

1965年外圍劇評獎

特別獎: Carol Burnett (鶴普)

 

唱片:

只有一隻1964年的百老匯原版,香港沒有出售。

 

觀感:

說回來,此劇本身的製作故事似乎還要比其故事內容更為引人入勝,這亦是一套非常不錯的示例顯示其中一個會讓音樂劇災難性結束的例子。一點後話,Carol Burnett在此劇之後便幾乎絕跡百老匯了,卻在電視圈打出了名堂,現下成為了美國著名紅星了。個人來講,對此劇的音樂不大感特別,可以說頗為典型保持作曲家水準的作品;反而歌詞Betty Comden和Adolph Green的作品就是夠輕鬆搞笑,讓全劇增色不少。另外,此劇的舞蹈雖然多卻不大耐看,亦是對演女主角的聲音和演技要求極高的一份作品。如此水準有著如此遭遇,真的讓人執腕。

 

推薦曲目:

Fear: 男聲合唱,充滿搞笑得來不失機智的歌詞,音樂也甚有力度。
The Usher from the Mezzanine: 女聲獨唱,揉合了炫示和探索兩個用途的曲子,對女聲要求不低。
Go Home Train: 女聲獨唱,加入了掙扎的角色探索型歌曲,適合拿出來演唱。
You Mustn't be Discouraged: 男女合唱,加入踢踏舞的炫示曲,適合拿出來作即興表演,劇中最讓觀眾嘆為觀止的歌曲。
Fade Out - Fade In: 男女合唱,一套古典浪漫音樂劇不能沒有的男女情歌,溫柔而帶純真。

 

數字:

百老匯首演: 1964年5月26日 - 1965年4月17日
上演場數: 271
個人評分: 7

 

劇照:

 

回到A-F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