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Will Rock You 觀後感

每年都會有大大小小的音樂劇專業團體來到香港巡演,今年竟然是"We Will Rock You"(本網譯作"搖滾革命")。這套拿了Queen的歌曲來當音樂劇內容的點唱機音樂劇繼之前"媽媽咪呀"和"週末狂熱"後再掀起了一陣懷舊風。恐怕香港人對這類音樂劇也有了一個夠全面的認識了吧。感覺上這套音樂劇的演員和製作團隊都是來自澳洲的,而專業表演可是不能錯過的。筆者看的是五月二十九日的晚場。

其實要講點唱機的音樂感覺上似乎有點多餘。在編曲上個人認為此劇對Queen的歌曲並沒有太大的著墨,不論是個人的情感探索還是角色之間的炫示,甚王是對社會的現狀作出評價或諷刺,此劇都對原曲沒有作太多加工。換言之,如果你有Queen的唱片在手,又或者在Youtube看過很多遍的話,便發覺大概沒有甚麼變化。不論是開頭的前奏抑或是中間的間奏都沒有太大分別。唯一有分別的就只有音域改變以及由多人唱變成一個唱抑或反之的處理。有趣的是,此劇的音樂壓根兒就不用甚麼處理,歌曲的用途以炫示為主,真正探索歌曲不多,劇情推進歌曲更是少之又少。感覺上此劇的音樂並不是屬於音樂劇的,而是一場搖滾演唱會。其重點根本便不大於要在音樂之中有甚麼驚喜抑或巧思,創作人只想把Queen的歌曲一首又一首地在舞台上重播而已。和一般點唱機音樂劇不同的是,這不是嘗試失敗,而是實際上沒有去嘗試。個人而言對此沒甚麼意見,就是把音樂劇之中的"音樂"變得淡然無味而已。

如果音樂沒有作用的話,那麼全劇最大的價值便取決於劇本了。可惜的是,這份劇本和音樂簡直是如出一轍地未曾嘗試過加入任何東西。好吧,這是有一個故事的,而去到最後這個故事亦順便把Queen歌功頌德一番,途中亦拿了不少名人來搞笑,借此來向一眾創作人致敬。然而,說到尾故事本身並沒有甚麼深遠的意思在裡面,僅足以把所有歌曲串連在一起而已。然而,有時感覺歌曲實在太多,劇本根本便容納不下。但從另一方面看,劇本從來便沒有想過要把歌曲有效地以最恰當的方式表現出來,只消把那堆名曲合理地呈現便行了,即使多些歌亦是無傷大雅。看著這套劇讓筆者覺得就像一個十餘歲的青年所編的勵志劇一般,情感淺白而且沒有深度,缺乏到肉的台詞以及場景,只能一味保持著輕鬆幽默。Ben Elton絕非黃牙小兒,但對故事本身背後的理念恐怕便沒有一個清晰的理解,勉強去寫結果落得如此結局,令人感到惋惜。劇中還有一些難以解釋得好的東西,例如Global Soft這間公司究竟是搞甚麼東西的?波希米亞人在外面生活艱苦,如何找到那堆噴髮膠和染髮劑?Killer Queen如此容易便被了結似乎有點虎頭蛇尾。男女主角之間的耍花槍多於情愛,而波普的出現實在令人摸不著頭腦。無論如何,這些都是小問題,那是相比起一個空洞、沉悶、無趣、方向不明的劇本來講。

哎,連劇本也失敗了,好在我們還有編舞。噢不,那也挺平庸的。全劇的舞蹈之中並沒有甚麼突別讓人感到精采之處,可能那是因為大部份演員都不用跳的非常厲害的關係,劇本亦沒有安排甚麼大唱大跳的段落,最好看的竟然是一開始的"Radio Ga-Ga"。導演的手法沒有甚麼特別之處,反而像是不斷重覆自己之自所用過的技巧。唯一感到舒服的便只有最後一幕"We Are the Champions"一曲的弧形擺位。場景和服裝設計都做得不錯,尤其是前者不惜工本,而所營造出來的環境非常能夠配合主題。至於服裝,個人對卡索基和阿域的感覺不錯。燈光非常像搖滾音樂會,聲效更是極度炫人。樂隊的演出非常出眾,演員方面主角MiG Ayesa和Sivan Raphaely表現一般,到後段歌聲已顯很撐不住了。至於飾Killer Queen的Annie Crummer和飾卡索基的Neels Clasen各有所長,感覺發揮得最好。相比起來,"媽媽咪呀"至少劇本夠輕鬆和具故事性,"週末狂熱"舞蹈炫人,此劇只能在設計項拿到分,令人感到失望。

 

回到小小搞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