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方七日 觀後感

也不是第一次去沙田大會堂文娛廳去看戲,每次到那裡看都是一些較大眾而且實力派為主的東西。今次看的是一套叫"山中方七日"的音樂劇,由一條褲製作。在買票之前已經知道此劇是由政府贊助,那麼帶有正面訊息還有鼓勵成份這點是早有預備的了。然而,對這套劇究竟是大人看還是家庭劇還是有待揭曉,還有其他如設計、演員、調度這些也是可以一看的範籌。筆者看的是公開演出的首場,亦即11月10日晚上。

對一套音樂劇來講,很多音樂作曲家都用上了一種叫"Tone Painting"的技巧,舉例來講,"偷心大少"之中其中有一曲"Oklahoma"便是用上了鄉村的音樂風來把觀眾帶進台上的幻想世界,還有讓這首曲子更加具表意性。此劇之中也有用上了這種手法,而還手段還算頗高明。全劇的音樂大致上還是兒歌及流行曲風,然第開首的大合唱"東方之珠蒙塵"便用上了像"孤星淚"最擅用的進行曲式的處理;另外一首筆者頗為喜愛的曲目"磨磚"可能是全劇就歌曲而言最獲觀眾歡心的一曲子,由寺院住持所唱的一首歌詞頗為拗口但不失幽默風趣的東西。作曲家的背景音樂輕鬆,加上喃嘸般的歌詞,配合之下頗為傳神。香港音樂劇其中一個常見的問題便是缺乏劇場化曲目,此劇卻沒有這個問題,其中"叔叔是誰?"、"三年唔發市"以及"貪心鬼"三首曲子都是跟演員之間有交流的音樂;至於曲子本身便可以拿出來唱的也有,像"親親大自然"跟"智慧種子要隨路種"都是此類曲目,開玩笑的說句,隨時可能登上兒歌流行榜哩。

劇力方面,就一套合家歡音樂劇而言內容根本不須要有太多深奧的理論或者佐證,此劇亦沒有費神去加插甚麼額外的資料,亦只隱隱地加入了宗教之間和諧共存的一個小主題。在本網沒有提及其實有兩段是由慧海替基督徒姊妹領禱的段落,以及無心在末尾帶出希望在明天這個老土得來卻又萬試萬靈的結束,眾演員分別以自己宗教的結束方式完結這段。然而,作為成人,這套劇的劇本也絕不算得上是悶及幼稚。有很多地方都顯出了兩姊弟天真活潑無邪的性格,以及讓只有成人才能會心微笑的對話及段落。與全劇唯一有點格格不入的便是頭尾皆以新聞錄像交代著整個故事的技巧,讓人看上去根本不大能與主題相關。

可能是為了回應主題,加上場地的限制,全劇的設計都不算複雜,反而可以用"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來形容。還有演員不多,編舞也其實充其量是一點走位以及簡單的幾下而已。整套劇以樸素和溫情取勝,演員們佔了很大比重。可能也是因為全劇的人物每位都是非常分明的角色,對演員來講考驗不大,所以大多都有水準演出。其中尤以歐珮瑩所飾的愛山最為突出。

 

回到小小搞作

1